当前位置:首页 >师德演讲稿 >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族之魂为本 正文

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族之魂为本

2023-10-07 14:33:49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诚信演讲稿 点击:524次
    

    “90后”农村孩子的根在哪里?教育如何帮农村孩子找回尊严?近段时间,一提到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便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然而,在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却有这样一所当地人提起来就竖大拇指的农村高中——徐沟中学。它不仅拥有众多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而且培养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连年有应届毕业生考入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这所农村中学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它的成功背后有着怎样的足迹?    突围 紧抓转型期发展机遇

    走进徐沟中学,一种博大、和谐、向上、奋进的教育氛围扑面而来。驻足凝视,高大的教学楼、现代化的运动场、多媒体信息平台、图书馆尽收眼底。如今,徐沟中学在“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理念指引下,描绘着“厚德、笃志、博学、敏思”的教育蓝图,向着更高更好的教育目标奋勇前行。

    徐沟中学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是创立于1862年的徐沟县金河书院。徐沟县曾是山西省唯一的无山县,也是山西省的模范县、文化县。解放后,徐沟县与清源县合并为现在的清徐县。徐沟虽然在行政权属上降为村镇,但是崇教尚学的传统却从未间断。

    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徐沟中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与国内许多农村高中一样,陷入发展的低谷。学校的教室是1958年修建的备战房,仅有21间平房。学生纷纷流失,徐沟中学仅剩几百在校生,陷入发展的绝境……

    在学校生死攸关的时刻,现任校长董振邦的出现,为学校的发展带来勃勃的生机与活力。1985年,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的董振邦被分配到徐沟中学当了一名物理老师。他一来就被委以重任——带高三毕业班,第一年,董振邦就率学生夺得清徐县高考物理第一的好成绩。这让他一下子在徐沟地区出了名,有领导想调他到机关当干部,可热爱教育事业的董振邦却选择留下来……

    1993年,34岁的董振邦临危受命、勇挑重担,挑起徐沟中学的大梁。自此,徐沟中学走上了一个崭新的转型发展时期。

    当时,学校面临着运转资金缺乏、生源向城市流失的困难。许多面临同样困难的农村高中纷纷关门停办了,徐沟中学该如何突围呢?一上任,董振邦就暗下决心:绝不能让家乡的这所学校倒在自己手里。董校长通过对宏观教育形势的观察分析,结合徐沟镇靠近太原的优势,于1995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加强管理,打造品牌,广纳生源,实行开放式办学”的办学思路,为学校走出阴霾指明了方向。

    几年间,徐沟中学高考达线人数连年递增,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董振邦校长为兑现自己的承诺,与学校党政一班人和全校职工一道,通过多方努力筹资1500万元,改扩建校舍1.5万多平方米,对旧房屋进行更新改造。建起了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使徐沟中学在软硬件上达到先进学校的水平。

    学校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新的问题又困扰了学校的发展。徐沟中学占地只有32亩,而且地处镇中心,向外拓展很难。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高中热”的现象,使家长们对优质高中充满了期待,面对现状,徐沟中学如何能适应形势要求,勇立潮头呢?

    2002年,一个宏伟计划开始实施:徐沟中学异地新建!徐沟中学建设新校采取的方式是:自筹资金,新建学校。这种方式风险巨大,董振邦凭借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多年的管理经验,不仅为学校解决了筹资难问题,还帮助学校用最实用的校园规划和最省钱的施工,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正因为学校管理层高瞻远瞩,紧紧抓住了转型时期的发展机遇,为徐沟中学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新校园坐落于徐沟镇西大街,占地300余亩,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有体育馆、图书馆、游泳馆、多功能艺术馆、天文天象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标准绿茵足球场。班班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人人有一台教学电脑。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得徐沟中学的硬件达到当今高中教育设施的最好水平,一所先进的现代化学校屹立在徐沟。

    如果问董振邦校长,为新的徐沟中学铺就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答案只有一个:“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族之魂为本。”    强本 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

    如果将教育视为一项事业,那么徐中人所追求的这项事业的意义就在于创新;如果将教育视为一门科学,那么徐中人所崇尚的这门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育人;如果将教育视为一种艺术,那么徐中人所创造的这种艺术的生命就在于求真;如果将教育视为一份责任,那么徐中人所担当的这份责任的真谛就在于发展。

    在诸多办学因素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教师。徐沟中学紧抓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徐沟中学在教师队伍中提倡奉献精神。将教师是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端正教风上升到能否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高度来认识。学校全体教师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信步校园,每每看到全体教师忙碌的身影,以梅、兰、竹、菊命名的校园四大景观就是他们执著的象征。更为可贵的是,学校教师以博大的情怀,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得到普通百姓和主管领导的一致好评,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声誉。

    徐沟中学有一个资质很好的学生,父亲有病,母亲腿脚不利落,妹妹初中毕业就打工了。2009年高考前两个月,他开始逃课。当老师得知他是因考虑没钱上大学而去挣钱时,老师每天早晨骑车二三里到学生家将他带到学校备战高考,还亲自奔波于学生的亲属之间凑学费,当这名学生终圆大学梦时,老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还有一名外地来徐沟中学就读的学生,因为有病家里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始终不好。徐中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让这名学生到家中吃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次,老师听说省城有一位老中医能治此病,陪他跑了好多趟抓中药,连续治疗两个多月,直到康复……也许是被老师的真诚感动,也许是学生对徐中要真情回报,这名学生以高分被厦门大学录取。当他离开母校时对老师说:“虽然您不是我的母亲,但我把您当母亲一样尊重!”在徐沟中学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徐沟中学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积极参加省、市、县的各类培训。目前,高一综合实践课、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的教师都统一参加了省级培训,其他学科教师参加了太原市组织的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高一教师全部实现了“先培训、后上岗”。学校还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使一线教师进一步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切实解决观念问题,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科研方面,学校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制订了教育科研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学校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核心,以健全教科研管理机制为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推广”管理机制,不断推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点带面,形成全校教师人人搞科研,个个有课题的浓郁学术氛围,不断培养科研型和学者型的教学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全校有30%以上的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团体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学术论文。近年来,学校培养出山西省特级教师2人,省骨干教师3人,省教学能手2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骨干教师20人,市教学能手10人。一支思想观念新、工作作风硬、素质能力较高的教师队伍正在不断成长。    改革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徐沟中学不忘深化教学改革,多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经验使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只靠“灯光+汗水”、“题海战”的教育水平很难有真正的提高。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能有更大的提升,徐沟中学通过改革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其主要做法是:

    首先,制订严格的常规教学工作量化细则,从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这五个环节上采取了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其次,建立了激励竞争机制,制订并实施质量奖惩方案,每月根据《徐沟中学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由年级部给教师量化打分,教师的量化得分与当月结构工资直接挂钩,这样既使常规工作落到了实处,又培养了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为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实现“一转五让”。一转即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五让即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的一定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一定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完成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四,配套制订教改方案:一计划,二减少,三强化。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减少教师授课时数,减少作业题量,强化预习、强化学案、强化巩固。

    为适应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全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编定了《徐沟摭记》、《践行道德,规范行为》、《清徐醋文化》、《美丽的葡乡——清徐葡萄文化》、《关注我们的心灵》、《奥林体育——羽毛球》、《奥林体育——游泳》等16种校本教材,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改革是对旧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徐沟中学把它当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把它当做是一次强有力的挑战。为了加强对高中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2008年7月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领导组,制订了《徐沟中学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制订了课程计划,要求课程开足、开齐、开全,并制订了考核评价标准。同时为了确保课改实验的顺利实行,又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以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年级主任、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新课程实验教研组,以及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课各个指导组。这样,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了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

    专访中,董振邦校长引用《后汉书·郎凯传》中的一句话说:“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民。”的确,徐沟中学全体教职员工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天职,从更高的层面他们所承担的是:上对一个民族,下对一方百姓,是对莘莘学子的前途负责到底……    熏陶 校园文化涤荡学生心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正是徐沟中学办学的一大特色。

    来到徐沟中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设计精美、大方的校门。校园里一座如椽巨笔雕塑,金色的笔尖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它激励着徐中人时时提醒自己要有正直高尚的品格,用智慧和汗水去抒写壮丽的人生。

    环顾校园,你会发现8条长50米的文化长廊上有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史地知识、中外名胜介绍、书画作品等;多处造型别致的雕塑小景区和集休闲、晨读、集会为一体的万人下沉式大型音乐喷泉广场,处处让人感到学校为营造教育氛围,构建高雅校园文化所作的努力。尤其是学校“田”字格的建筑布局,更是匠心独具,它预示着每个学子在知识的田野上耕耘,也祝福着每个学子将从这里起飞。

    除了这些有形的载体,学校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综合活动,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2005年以来,徐沟中学依据实际,结合高中课改的形势,对原有的系列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等三大类课外活动进行整合和重组,逐步形成了二十个社团的文化活动,同时学校多年来认真组织了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学生社团活动。由金河文学社主办的《金河文苑》校报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阵地,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校报每月两期,是学校的新闻之窗,也是师生思想交流、学术争鸣、展示才情的平台。校园时空广播站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站分早、午、晚将国内外资讯及时传达给师生,并通过音乐之声、科技动态及校园好人好事等栏目介绍各个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学校还成立了金河合唱团、舞美舞蹈队、奋进社、天文活动小组、龙缘美术协会,飞翔篮球协会、国球乒乓协会等社团,这些社团同样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所不同的是社团活动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

    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活动,不仅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特长学生的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需要,还充实了同学们的在校生活,调节了单一学习的紧张度。这些活动的发展使得莘莘学子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组织管理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及早适应社会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    锻造 养成教育助学生成长成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确定是学校能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徐沟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围绕这一理念,该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注重养成教育,促进人人发展”的办学特色。

    徐沟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一些常人眼中的“高材生”,走进大学后,他们不仅没有感到自豪,反而觉得迷茫、困惑、自卑。究其原因,是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和受教育的背景与城市学生的差异很大。而学校里那些没有考入大学的学生,走入社会后,最先找到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里有思想、有毅力、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这个结果表明,学校必须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以规范的行为、文明的习惯自信地走进大学校门,走进现代文明社会,完成好高中学校的双重任务。

    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徐沟中学制订了《徐沟中学养成教育工作三年规划》,把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从思想教育上,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求相关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实行双纲备课,在讲课时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寓政治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另外,通过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让广大教师集中起来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每位教师真正做到既管教、又管导,对每个同学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

    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报《金河文苑》有一个特色栏目——每期一评,对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留长发、带手机、早恋、沉湎于网络等不文明现象进行评析,分析其利害关系,以此来教育学生。每周滚动播出的校园广播,会及时地将学校内的好人好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此外,学校还利用多媒体放映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如《火烧圆明园》、《虎门销烟》、《开国大典》、《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让学生们了解祖国的灿烂历史以及祖国曾经遭受过的屈辱和创伤,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每逢“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组织师生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还先后修改、制订《徐沟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办法》、《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徐沟中学在校一日常规》、《“五星”评选办法》等,一方面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表彰奖励优秀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比如,政教处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每天责成专人在校园及宿舍楼内巡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授渔 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

    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今后人生行为的指南。在徐沟中学每年新生入学之初,每一名学生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高中3年的个人发展计划,从思想认识、学习、纪律等方面入手,通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使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定位,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学习。

    徐沟中学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高中三年是他们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在徐沟中学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到自己擅长的一面,帮助他们学会积极的自我评价,使其能够认清自己的优点,正视自身的缺点,只有在不断的激励和进步中,才能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去投入学习和生活。

    走进课堂,看到学生孜孜以求地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形,我们为这里的学子而庆幸,因为他们在这里通过今天的努力,明天将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由于徐沟中学的地理位置偏僻,生源较差,学生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学校将“人人进步、个个成才”确立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常抓不懈,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1届有一名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不错,中考后升入了太原一所学校。高中时沉湎于网络,成绩跌至年级末位。颇为失望的父母无奈之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孩子送到徐沟中学。徐沟中学的老师和领导本着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关心他,引导他,使这名学生重新燃起求知欲望。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当这名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父母激动地说:“感谢徐沟中学,感谢徐沟中学的老师,是你们给了我儿子新的希望!”    收获 用心办学结出累累硕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徐沟中学人用一颗充满大爱之心,孕育出一批批优良人才,结出丰硕果实。2007年,学校417人高考分数达到二本以上,达线率为59.3%,4人达清华、北大分数线,1人考入清华大学。2008年,该校有430人高考分数达到二本以上,达线率为62.1%,2名毕业生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2009年,该校有435人高考分数达到二本线以上,达线率62.5%。

    在特长生培养方面,也可谓是桃李芬芳,成绩显著。学校2006届体育特长生姚子龙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要伟巍被天津体院录取;逯敏、岳中华、郭健等5名同学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顺利地考取了大学;毕业生韩永相在山东电视台主办的《天使任务》选秀比赛中闯入14强;毕业生孟爽在第六届CCTV全国电视模特大赛中获得“最佳上镜奖”;毕业生王冉在首届“新苗杯”中学生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山西赛区荣获三等奖,最后考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正是因为徐沟中学创造了种种神奇,学校先后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太原市政府、市教育局授予山西省示范高中、模范单位、先进集体、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优秀领导班子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13年被太原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学校”;连续15年荣获清徐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在2008年太原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学校又夺得高中乙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良好的社会声誉、百姓由衷的信赖,使该校在山西省社会事务调查中被评为“公众满意办学单位”。

    可以这样评述徐沟中学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徐中的快速发展,解决了清徐县河东地区百姓子弟上高中难的问题;其办学经验对其他同类学校起到示范作用;徐沟中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徐沟周边各中小企业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有70%都毕业于徐沟中学;周边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各中小企业的老板以及养殖户、大棚户等致富带头人大部分也都是徐中的毕业生。可以说,徐沟中学的育人实践,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储备。最近,清徐县政府又作出决定,将以徐沟中学为基点,在徐沟建设一个大的文化教育园区,市内一些大中院校将搬迁至徐沟中学周边,形成规模发展。

    徐沟中学——这颗三晋大地上的教育明珠,以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为当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脱困和复兴,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我们期待着它再创下一个个教育奇迹。(宏火 牛志仙 海霞 任杰)

    

作者:竞聘上岗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