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青浦区演讲稿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 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正文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 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2023-10-06 02:32:56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辞职就职演讲稿 点击:307次
建立健全培训学习就业机制
  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了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学习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强农村劳务开发、优化农村就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开展农民工培训学习与就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劳务开发五个机制,,逐步形成了“农民工+培训学习基地+企业”的农民工培训学习、就业“一体化”模式。2003年,全县共开展培训学习126期,培训学习农民13200多人次,输出劳务13.2万人,劳务收入11多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已经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学习6000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8万人,增长13.6%,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习工作已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有序地展开。概括我们的运作方式和基本作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政府统筹与市场运作相配套的长效机制@@县农村劳动力总数80万余人,据测算,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农林牧渔业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为2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道难题,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从2001年开始,县委、市政府就通过不断强化行政推动,把加强农村劳务开发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重要实事来办。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度。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机构,把农村劳务开发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督查、考核。县、乡两级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劳务开发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市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推进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注意总结和交流各地经验,经常性召开农村劳务开发工作会议,不断推动农村劳务开发工作上新水平。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落实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学习和就业工作的意见》、《2003-2010年农村劳务开发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加大劳务开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劳务开发专项资金,有关单位统筹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习补助和劳务开发龙头企业、重点乡镇的奖励。
  三是市场运作,培育劳务中介。在不断强化行政推动的同时,积极培育劳务输出市场主体,以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成立@@县劳务输出中心,同时在龙港等4个发达乡镇和12个省级欠发达乡镇成立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站,实现了欠发达乡镇和发达乡镇在工作中互动与合作。按自愿、民主、平等、互助的原则,把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学机构、中介机构、用人企业等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实施统一的经营策略。通过劳务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学习、职业推介、举办劳务供需见面会等方式,不断增强对各种信息、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提高劳务开发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自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成立2年以来,共向欠发达乡镇传递用工岗位信息8000多个,成功推介用工2000多人。#p#分页标题#e#
  二、建立技能培训学习与职业推介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既是劳务开发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长远大计。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学习工作,努力健全培训学习网络,创新培训学习方式,完善培训学习内容,建立新的培训学习工作机制。
  
  一是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学习机构。加强教学和实践训练条件建设,在县民兵训练基地新建了300平方米的缝纫车工教室,购置了60台缝纫机,建成了@@县农民技能培训学习中心;整合现有的培训学习资源,确定@@县职业技术高中等10个教育培训学习机构为县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学习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培训学习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扩大培训学习规模,增强培训学习效果。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学习机构与劳务输出机构和用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学习订单或输出协议,走“先培训学习、后就业”的路子。比如县培训学习中心与温州市泰勒制药有限公司、温州市海马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新雅印刷有限公司等长年建立了劳务培训学习与输出关系,上半年已经向这些企业输出劳务500多名。通过对培训学习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全县建立起农业与非农部门统筹、学校与企业结合、乡镇与企业合作的培训学习机制,形成县、乡和部门、中介组织、企业、学校等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培训学习网络体系。
  二是开展灵活多样办学方式。坚持农民受益、学校有利的原则,实行长、中、短期培训学习相结合,以中、短期培训学习为主,适应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点。大力开展1个星期左右的常识性引导型培训学习,增强农民寻找就业岗位的能力,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积极开展1月左右的熟练工的培训学习,结合学历教育开展1年以上高级工的培训学习,提高农民进城的择业竞争力。为适应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完善培训学习内容。根据各地劳务市场需求状况,开展了传统技术型、新兴产业型和现代服务型“三大类型”专业培训学习,同时立足当地优势,开展井巷爆破、纺织缝纫、电子装配和商标印刷等特色培训学习,不仅解决了本地劳务的就业,也推进了特色产业的壮大发展。
  三是积极引导各培训学习教育机构向职业培训学习、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三位一体”的方向发展,实现招生、培训学习、就业、跟踪服务一体化。目前全县有5个培训学习学校经劳动部门批准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一些学校还设立了职业介绍部门。@@县职业技术高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已达10个工种,每年推荐就业近1000人,从该校毕业(结业)的学生(学员),就业率达98%。经过鉴定持证上岗的人员工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如针对我县井巷劳务大规模输出却缺乏规范化管理,爆破人员队伍中持证上岗人员紧缺的实际,全县从2002年开始开展了3期井巷爆破人员培训学习,共培训学习人员150多名,经过培训学习后,这些劳务月工资收入从1000多元上涨到3000多元,翻了两倍。
  三、建立引导转移与便民利民相结合的服务机制我们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高效服务,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和外出就业。#p#分页标题#e#
  
  一是对外出农民,简化办事手续,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农村劳务办印发了“@@县农民外出务工指南”“@@县驻外机构联系一览表”和“@@县主要技能培训学习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张贴到村,方便农民外出求职和选择培训学习机构参加培训学习。劳动保障部门把农民培训学习与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用工信息、求职指导、技能培训学习、鉴定考证、职业推介,以及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加强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工作等方面积极为农民提供服务。县司法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县法律援助中心增加了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职责,并成立了“法之剑律师事务所外出(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站”。两年来专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多件,受援农民工157人,为他们挽回和减少损失600多万元。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扩大农民就业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
  二是对进入本县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出一条农民进的来,住的下的工作路子。对户籍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同时,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应改革与户籍制度紧密相连的劳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努力创造一个使城乡劳动力在就业、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以及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权利平等、机会均等的制度环境。在就业方面,取消各种准入条件,农民和市民享有平等就业的机会。在教育方面,进入本县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安排其子女就近入学,不收取任何附加费用。在社会生活方面,树立进城农民是“新的市民”的价值理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暂住人口”,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环境。到2003年全县就有4万多名农民进城落户,从“农民”转化为“市民”,他们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应享受的权利待遇与当地市民一视同仁。
  四、建立异地输出与本地转移同步的就业机制近年来,我县坚持本地与外地市场一起抓,不断扩大就业领域,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就业格局。一方面,抓住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的机遇,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和山海劳务协作,做好劳务异地输出。各乡镇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山海协作、招商引资的机会,想方设法参加沿海地区召开的各种劳务交流会,进行广泛的劳务交流和洽谈;定期同沿海发达城市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交流会、劳务供需见面会,有序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与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劳动力交流中心签订长期了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双方定期举办劳务招聘会;五凤乡引导本地农民走“电子装配”特色劳务输出,每年都组织温州电子加工企业前来招工;沿浦镇每年都会邀请制鞋公司和当地农民举办以“鞋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把打工经济与当地文化产业两块蛋糕一同做大;赤溪镇利用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之际,联系结对帮扶的宁波市北仑区有关企业来本地开展订单培训学习,最多一次就签定150人的劳务输出合同。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三化”战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2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到2003年,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多家,带动农户5.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30%。有注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家,直接安排近2万名农民就业。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培植城镇产业体系,为农民提供就业新载体。近年全市新开发城区面积500多万平方米,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与定居。新上工业项目3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新增市场经营面积40万平方米,增加就业岗位10000人。#p#分页标题#e#
  五、建立外出就业与回乡创业并举的双向流动机制在抓好农民外出就业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能够施展聪明才智的创业平台。一大批外出务工农民从“打工者”变为回乡“创业者”,从农民变为商人,他们带回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全新的市场意识,成为一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民致富的生力军。他们的角色转换,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一批农民走出去,成为打工经济的领路人。一些在外地闯出了市场的农民大胆的把本村、本乡的农民组织起来,把本地的特色劳务优势做强做大。如@@县矾山镇现在大大小小的井巷劳务公司就有几十家,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大部分都是一些本地人在外成功了,回来在把父老乡亲组织起来,一起抢占井巷建筑劳务市场的,对于他们,一些人已经把他们的称呼从“包工头”叫成了“打工头”。
  二是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做好修路人。一些打工者在外面赚钱回来后,积极投身到本地的产业开发中去,利用在外面积累的市场经济知识,推进本地的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发展。如现在的@@县安盛马蹄笋有限公司,也是其创始人利用在外务工赚的资金投资当地的特产马蹄笋,从单一的种植开始,通过几年时间,一直发展到现在产、供、销一条龙的资产上千万的龙头企业。
  三是引进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开路人。市场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和一些优势产业的日新月异,在增加一些外出务工者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不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他们比那些还没走出家门的农民更清楚自己的比较优势,也更清楚如何把他们做大。以手工劳务加工为主的五凤乡的海马电子加工厂,就是当地的一些能人看到了本地劳动力富余和低廉的优势刚从温州引进来的。它的引进,不仅每年为当地创造近百万的税收收入,而且还解决了200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地农民每年就工资收入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贡献。
     
  
作者:沟通技巧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