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目标,那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上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需要。概而言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而先进的文化支撑。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从历史发展来看,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20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21世纪的主流很可能就是文化的竞赛。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此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因此,我们也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提出了4项关键而艰巨的任务: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是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为此,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
三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到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这样才能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分页标题#e#
四是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只有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就需要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文化的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以及文化的传播手段创新。为此,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等。(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作者:王建国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涪陵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