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背景和组织模式
国务院第一次听取汇报
家访觅知音
抢救塔里木河生态环境
执笔起草综合报告
国务院第二次听取汇报
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项目的背景和组织模式
这个研究咨询项目的全称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亮点是提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实行“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防洪减灾战略”新理念等八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所应用。
这个咨询项目发起的背景是,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在严重的灾情及全民抗洪的巨大浪潮过去之后,人们纷纷出来总结回顾特大洪灾的前因后果,反思我们长期以来在对待洪水灾害的认识和决策方面的是非曲直,中国工程院也组织了这样具有反思性质的学术活动。另外,早在1997年,著名水利专家、两院院士张光斗就曾针对21世纪我国水资源能否支持将来16亿人口(当时预测)的食物供应、能否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解决洪水、干旱和水污染(俗称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提出了组织开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设想,并于1998年6月邀请钱正英共同策划,联合17位院士,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立项建议。但由于受随后发生的98洪水灾害的影响,水利领域的主要院士、专家都投身于抗洪抢险和两院组织的98洪水专题咨询研究工作之中(在钱正英的倡议和主持下,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联手组织了38位院士和6位专家开展98洪水专题咨询研究,钱正英亲自起草撰写了《对1998年长江洪水的认识和今后工作的建议》咨询报告、《对1998年长江洪水的一些认识----关于两院院士专题咨询建议的简要说明》,一并呈报党中央和国务院。详见本文第四章),启动“中国水资源”项目研究的有关工作被迫暂缓。直1998年11月,在完成98洪水的专题咨询研究之后,“中国水资源”项目的启动工作才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
为了及时启动该项目,钱正英、张光斗院士组织有关院士、专家分别于1998年11月20日和12月9日召开了两次会议,讨论磋商了该项目的有关事宜,决定成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张光斗推荐钱正英担任项目组组长,自己任副组长,协助钱正英工作。因此,钱正英常说:“张光斗院士是我们团队的创始人。”
钱正英与张光斗院士在考察中
“中国水资源”项目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启动的重点研究咨询项目,其组织模式、课题设置都是经过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的。该项目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重大研究咨询项目的典范。其组织框架及主要人员组成如下:
第一,项目组组长、副组长和项目顾问。项目组组长、副组长是项目负责人,分别由钱正英、张光斗担任。同时,聘请两院咨询委员会主任担任项目顾问,他们分别是:王淀佐,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咨询委员会主任;师昌绪,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咨询委员会主任。
第二,各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项目组下设8个课题组: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课题组;中国防洪减灾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农业需水分析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课题组;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课题组;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课题组;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课题组;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南水北调问题课题组;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组,又分为西北、西南两个专题组。课题组正、副组长都是精心挑选的相关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各课题组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可下设若干专题研究组,具体由课题组组长负责。
第三,综合组。为促进综合研究,成立项目综合组。综合组组长、副组长由项目组组长、副组长兼任,成员为项目顾问、各课题组组长和副组长。
第四,秘书处。秘书处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和相关的沟通、联络、组织、协调等工作,主要由工程院相关人员组成。
据统计,共有43位两院院士和300多位专家参加了“中国水资源”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专业涵盖地理、地质、气象、农业、水利、土地、林业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社会经济等10多个学科。
国务院第一次听取汇报
1998年,中国工程院刚刚成立4年,各项工作特别是咨询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钱正英主持的“98洪水”专题研究咨询成果受到中央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工程院深受鼓舞,因此对“中国水资源”项目高度重视,很快批准立项,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研究内容如何更好地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将来的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决策?如何解决研究经费的严重不足问题(1998年工程院研究咨询经费总共只有100万元)等。为此,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请示,希望国务院领导听取“中国水资源”项目的立项汇报,以更好地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国务院领导当即批准了工程院的这一请求。
1999年1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国务院主持会议,听取了中国工程院“中国水资源”项目立项研究工作的汇报,出席会议的有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钱正英首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该项目的总体设想及工作安排,陈志恺、石玉麟、卢良恕、汤鸿霄、潘家铮、徐乾清、张宗祜、卢耀如、沈国舫、高从谐等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和初步打算,张光斗作补充发言。工程院院长宋健也汇报了工程院开展咨询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对该项目的重视与支持。
听取汇报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该项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关于研究经费问题,财政部当即表示给予支持。
温家宝在听取项目组汇报及各部门的发言后,发表讲话。温家宝指出,这个项目不仅选题选得好,是国家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研究方式也好,采取了系统工程的方法,是运用了多学科、多领域、多种方法的综合集成。该项目内容丰富,研究成果必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规划,提高我国水利科学研究水平。他希望工程院把这个重要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组织进行,坚持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把课题研究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国家的有关规划和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在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上,适当地充实集中,抓住重大和关键问题,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发扬学术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水利建设提出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建议。
汇报会的第二天,钱正英在中国工程院主持召开了“中国水资源”项目综合组会议。会议根据温家宝关于“充实集中”、“抓住重大和关键问题”、“为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水利建设提出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建议”等讲话精神,对项目及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自此,“中国水资源”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家访觅知音
项目批准立项了,项目组成立了,任务分工也明确了,按理说,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院士、专家按照项目设置的任务分工开展工作就可以了,但钱正英还做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家访。
作为项目组组长,钱正英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专家,同时又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国家领导人,身份比较特殊。要领导好这个由众多领域院士、专家组成的战略研究团队,形成充满活力的研究力量,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建立友谊,是十分必要的。钱正英认为,家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家访中,钱正英会感谢院士、专家加入项目组,向他们详细介绍自己对项目研究的想法,院士、专家也会向钱正英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团队。他们不仅谈工作,还谈生活,常常会有一种倾盖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钱正英平易近人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及广博的知识,赢得了科学家们的尊重,为在即将开展的研究工作中更好地合作与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水资源”项目组中,被钱正英家访的既有她的老战友,如潘家铮等;也有新朋友,这其中有一位女科学家,她就是钱易。
钱正英与潘家铮院士
钱易年龄上较钱正英小12岁,是中国工程院首批当选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知名专家,她是在参加“中国水资源”项目后才与钱正英有近距离接触的。一天,她接到了钱正英秘书的电话,说钱正英要上门拜访。钱易连忙表示,有事她可以去,绝不能辛苦钱主席,但得到的答复是钱正英要到每位课题组组长家中拜访,已经去了好几家了,不能破例。钱易惊讶不已,一时语塞,只好答应。于是,钱正英按约来到钱易家拜访。在这次家访中,钱正英还认识了钱易的爱人张忠祥研究员,知道他们是同学、同行,还谈到了他的研究工作。在交谈中,钱易产生了邀请老伴参加课题研究的想法,并请示钱正英,钱正英说,当然好啊。随后又问钱易对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的打算、计划的研究队伍等,钱易一一作答。事后,钱易回忆说:“与她的谈话,没有使我觉得我们在年龄、地位、经历上的差距,有的是共同的任务和思考。”钱正英也回忆到,通过对钱易的家访,“使我深受教育的是,钱易院士那种敢为人先的科学勇气。”
“钱正英到课题组组长家进行家访,不是领导式的慰问、礼节性的看望,而是去谈心、交心、学习”;“她是带着问题去谈,有时谈得兴奋了,一谈就是半天。”全程参加了钱正英主持的六项研究咨询项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麟说。
抢救塔里木河生态环境
“中国水资源”项目正式启动后,钱正英带领项目组院士、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在调研中,项目组首先会听取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情况介绍,借此对区域内的总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再深入工程现场、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群众的意见;最后,参加调研的各领域专家对调研中了解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经项目组内部综合讨论和凝练,形成初步认识,再与当地政府交换意见。这样,调研工作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许多实际问题,为项目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且可以把理论与实际、地方需求与国家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而对调研中发现的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紧迫问题,钱正英决定,不等项目结束,“急事急办”,及时专题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以期尽快解决。“中国水资源”项目中发现的新疆塔里木河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后几个咨询项目中发现的内蒙草原生态环境、抚顺棚户区、喀什老城危旧住房等问题,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办理的。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也有一条被当地各族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的河流,这就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1999年10月下旬,钱正英率“中国水资源”项目组的院士、专家对塔里木河的上、中、下游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听取了自治区和有关单位的汇报,认真研究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和新疆水利厅塔里木河管理局的《塔里木河流域整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专题报告。在实地考察中,钱正英和院士、专家们看到,塔里木河在下游干流上的大西海子水库建成后,水库以下300公里河段即开始断流,两岸一片荒芜,河流终端的台特玛湖已经干涸,胡杨林大片枯萎死亡,河流右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左侧的库姆塔格沙漠逐渐靠近,有合拢的危险,令人十分担忧。过去的科学考察报告也指出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但都囿于现实情况,认为断流已不可逆转。
在调研组内部讨论会上,钱正英高瞻远瞩地首次提出,为了保护南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抢救塔里木河生态环境,必须下决心改变现实情况,使塔里木河全程恢复,让水到达台特玛湖,以防止两大沙漠合拢。开始,石玉麟、雷志栋等几位长期从事新疆研究的“老新疆”都感到,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钱正英很执著,坚持认为,水不到台特玛湖,就不能恢复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两侧的生态,不能起到防止两大沙漠合拢的作用,并分析了通水到台特玛湖的可行性。调研组统一了思想认识,于1999年12月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新疆塔里木河的考察报告》,提出了抢救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的思路、措施、难点及解决难点的关键,而关键首先就是在塔里木河干流的中下游两岸实行退耕还林。
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疆考察期间,钱正英还分别找时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商谈五个团场及20万亩耕地的转产问题。回京后,她又给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进一步反映情况,提出:“要落实塔河中下游的退耕还林,还需要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协助。我们认为,这是扭转塔河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问题,希望中央予以考虑。”
喝一捧新疆母亲河的水----钱正英在塔里木河考察
国务院对项目组的报告和钱正英的信十分重视,责成水利部和新疆自治区制定塔里木河治理规划。2001年6月,国务院以“国函〔2001〕74号”文批复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强调加快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对于实现新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福各族人民,巩固西北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随后,中央财政拨专款107亿元,采取有力措施,使塔里木河断流问题得到解决。2001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作了“塔里木河断流30年恢复通水”专题报道。朱镕基总理称赞说:“这是一曲绿色的颂歌!”
2000年2月和3月,钱正英还先后率“中国水资源”项目组就西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赴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相关情况,提出了“贵州水利扶贫”、“西电东送”等专题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建议被中央采纳。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鸿霄在《汤鸿霄:我的回忆录》中,回忆当年的钱正英时这样写到:“她虽身处高龄高位,仍然通晓业务,头脑清晰,辛勤不息,平易近人,在我接触的一些干部中给我实为难得的清新印象。……她在考察中,一直都能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与我们共同走遍现场,同工程和企业人员交谈专业细节问题,向工人和牧民了解生活状况,确实起到考察和指导作用,而不是观光旅游或走过场。”
执笔起草综合报告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研究工作,项目各课题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也已经过多次讨论。在各个课题报告形成过程中,钱正英作为项目组组长,认真研读、反复推敲各课题研究报告,并与课题组院士、专家交换意见。每当课题组组长、副组长和团队成员看见她在课题报告空白处写下的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时,都会被深深地感动。雷志栋院士、杨诗秀教授说:“在这支队伍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精神!”
各课题研究报告基本定稿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在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项目综合报告。这是一项极其重要和十分艰巨的任务。
2000年3月29日,钱正英主持召开项目综合组会议,重点讨论项目综合报告的起草工作,张光斗等院士、专家先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会间休息时,一些专家跟钱正英的秘书打趣道:“下面该你辛苦了!”秘书告诉大家:“钱部长(她的几任秘书按照沿袭下来的习惯一直称钱正英“部长”而不称“主席”)的报告、讲话稿都是她自己动手写的。所以,每当她有重要活动要作报告或讲话前,反而是我最轻松的时候。这时候,我唯一的任务就是不给她安排活动,不让人打扰她的写作。”在接下来的会议上,仍有专家提议,是否请项目秘书处或年轻一些的专家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先起草一个初稿?钱正英当即表示反对,说:“他们没有那个高度。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起草报告初稿,力争在5月份提供一稿,供大家批判。”钱正英这种主动担当的精神让大家非常感动。
5月初,钱正英按计划完成了项目综合报告的起草工作。她请秘书处印发给项目综合组全体成员提前审阅,并定于5月中旬召开项目综合组会议,讨论综合报告初稿。
5月16日至17日,钱正英再次主持召开项目综合组会议,讨论项目综合报告。由于大家在会前认真审阅了综合报告,提前做了功课,会上的讨论非常热烈。在会议总结时,钱正英又说,根据大家提的意见,我再修改一稿,力争在5月底或6月初拿出第二稿,分送大家再修改,在院士大会(6月初)后再开一次讨论会。
6月10日召开的项目综合组会议,又对钱正英修改的项目综合报告第二稿进行认真讨论。就这样,经项目综合组若干次讨论和修改,终于在6月下旬形成了综合报告送审稿。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让秘书处成员终生难忘的事。事情是这样的:
在一次项目综合组会议之前,秘书处拿到钱正英修改的综合报告稿后,立即进行排版处理并送印刷厂。第二天上午,印刷厂将印制好的综合报告送到秘书处,秘书处随即将报告送钱正英和项目综合组成员。钱正英拿到报告后,又认真研读起来。当她读到一半时,发现文稿上下文接不上,自己撰写并修改的部分内容没有了。她非常生气,严厉批评秘书处的同志工作不够认真,并说:“是我给你们当秘书还是你们给我当秘书?!”经检查发现,送给她的那份报告缺少了一页。从此,秘书处吸取了此次事件的教训,工作的责任心倍增,凡是报告送印刷厂前都要进行认真核稿,文字、标点、图表、格式、页码等一项都不能少;报告印制出来后,也要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报告在印制环节不出纰漏。有时因时间太紧,秘书处的同志就要通宵加班,但他们也毫无怨言。
2000年6月30日,工程院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请国务院领导听取项目研究成果的汇报。
国务院第二次听取汇报
2000年7月11日,温家宝副总理在国务院主持会议,与国务院17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听取了工程院“中国水资源”项目研究成果的汇报。
钱正英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综合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在全面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现状和供需关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通过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16亿人口的农产品需要;报告提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同时提出为实现这一战略,必须进行八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
(1)防洪减灾----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的战略;要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
(2)农业用水----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
(3)城市和工业用水----要从不重视节水、治污和不注意开发非传统水资源,转变为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4)防污减灾----要从以末端治理为主,转变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污战略。
(5)生态环境建设----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6)水资源供需平衡----要从单纯地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基础上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7)北方水资源问题----要从以超采地下水和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维持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大力节水治污和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南水北调的战略措施,保证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8)西部水资源问题----要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的低水平开发,转变为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水资源开发战略。
为了实现以上战略转变,还必须进行三项改革:一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水资源投资机制改革;三是水价政策改革。
钱正英在汇报中强调,战略转变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要求真正展开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
出席会议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项目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国家计委、科技部等部委负责人在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这是一篇高水平的研究报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这是现阶段所见到的最系统、最深刻、最高水平的水问题的报告。”
温家宝对“中国水资源”项目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个研究报告是一篇力作,对中央的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报告的内容丰富,分析深透,观点鲜明,立意很高,有针对性,是对我国水资源问题认识的深化,对我国的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他还指出,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对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开展咨询研究是一种好形式,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他指示国务院办公厅以参阅文件形式印发该报告,并把成果中的重要观点应用到当时正在进行的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制定和重大经济决策中去。
会议结束后,温家宝和院士、专家们都非常兴奋。此时,有人提议和温家宝合个影,温家宝愉快地同意了。国办秘书局的同志临时找来一部普通数码相机,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为大家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温家宝与“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前排右起:卢良恕,宋健,温家宝,张光斗,钱正英,潘家铮,王淀佐。
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水资源”项目研究报告提出的高水平的咨询建议,受到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引起广泛关注。
----200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转发7000余份,分送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各位领导,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等单位。
----2000年8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主持召开《水法》座谈会,邀请项目组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徐乾清、陈志恺等部分水利专家出席会议,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
----2000年9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认真听取并采纳了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等专家的意见。
----2000年10月,项目研究报告提出的相关建议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所采纳。
----国家计委在审议水利部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报告时,明确提出:“要说明与工程院项目研究报告的意见有什么不同”。
----水利部将项目综合报告在全系统内转发,从部党组、部机关各司局到基层单位,均组织了专门学习研究。
----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相关会议上多次提到,工程院最近做了一个“中国水资源”咨询项目,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我们要按照“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办,要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
----国土部、林业局等国务院其他部门也都以此报告为范本,开展了相应的战略研究。
当时,国内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上不上、哪条线先上等问题争论不休,这个报告在肯定南水北调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东线和中线可以同时先上,西线还要抓紧做前期工作,这个结论实际上帮助政府加快作出了南水北调工程上马的决策,对工程实施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经过专题论证,报告否定了当时大肆宣传的从西藏调水的“大西线方案”的工程可行性。
为宣传项目研究成果及相关理念,项目组于2000年9月27日在北京举办了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的水问题”专题报告会,国务院有关部委、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出席论坛。
该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共九卷的研究专集,2001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温家宝为该专集作序:
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专家对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国家决策直接提供咨询服务,这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种好形式。各级领导作重大决策,必须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专家,广泛听取意见,多方进行论证,使决策符合实际,减少失误。要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制度。
谨对院士们、专家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心血表示
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钱恂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