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运动会演讲稿 >XX市2004-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分析 正文

XX市2004-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分析

2023-10-05 01:01:03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财务总监就职演讲稿 点击:144次
2004年,是XX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是“九五”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克服了严重的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8.1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9.65亿元,增长11.6%;实现农业总产值 54.5亿元、农业增加值35.08亿元,分别增长5.8%和5.1%;乡镇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营业总收入57.44亿元、总产值44.8亿元,分别增长 14.8%和1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21元,增长7.5%,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2004年我市农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落实支农政策,确保粮食增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12条措施。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禁将基本农田用于非农建设。补贴农民,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883万元,抓好2个县的粮食直补和2个县的良种补贴,直接补贴到农户资金 1286万元;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化肥最终零售价格,真正让利于农民。抓优质良种工程,推广水稻良种83.61万亩,良种率达91.4%;推广杂交玉米良种67.4万亩,良种率达80.2%;推广小麦良种27.6万亩,良种率达71.5%;推广优质透心绿蚕豆4.5万亩。抓传统栽培技术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73.9万亩,普及率达80.8%;完成玉米育苗移栽9.7万亩,地膜覆盖栽培9.4万亩;推广旱作立体栽培41.2万亩, 农作物专用肥62.3万亩;完成生物多样性优化栽培22万亩,烟后晚秋玉米示范1.93万亩。抓样板工程和科技培训学习和玉米大小斑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各项政策落实执行到位,切实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达322.5万亩,增2.3万亩,粮食产量达88万吨,增4.29万吨,增长5%。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调优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优质粮食面积比去年扩大14.2万亩,粮食精深加工实现产值3406.4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粮比较效益明显提高。
  (二)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省委“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通过编制《XX市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引导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启动了18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着力建立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带。
  烟草、蔗糖、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兴产业培植步伐加快。烤烟收购64.62万担,烟农增收7600万元,税收增1671万元;香料烟收购7.1万担,烟农收入2850万元;甘蔗总产可达225万吨,增25万吨;茶叶产量1.25万吨,产值1.5亿元,分别增长9.6%、3.5%;蔬菜32万亩,产量36.5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咖啡豆产量6000吨,产值5400万元,种植亚麻1.83万亩、蚕桑3.53万亩、试种工业用无毒大麻1800亩,山葵、茉莉花和花卉、天然药物产业培植取得进展。#p#分页标题#e#
  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冬季农业开发项目65.15万亩,实现产量94.2万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2元;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5.6万亩;全市已有21家企业的33种产品通过国家和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40.66万亩,3户企业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畜牧业和林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近2亿元,建设优质畜产品优势产区,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市完成肉类总产量16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6.1亿元,分别增长10%、16%,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57元。林业围绕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以核桃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大对木材加工、林纸和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三大林业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8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2.48亿元,增长13.1%。
  (三)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以畜产品、新兴生物资源开发和特色食品加工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市财政安排资金200万元扶持30户市级龙头企业,争取到省级资金275万元扶持10户省级龙头企业,新建了丝麻加工、食品加工及畜产品开发等一批项目。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85户。在云南省率先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公室,扶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我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增加支农投入。积极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通过改革产权制度,采取补助、贴息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全市投入各类支农资金达8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增长7.7%;新增农业贷款余额1.47亿元,增长8.7%,确保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全市完工各类水利工程4502件,新增灌溉面积2.4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7平方公里,解决了8.78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1.6万口,累计建成沼气池4.1万口,每年可节约木材10.25万立方米;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初显成效,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工作,投入救灾资金1981万元、恢复建设资金5250万元,切实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大扶贫攻坚,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全市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98亿元,抓落实安居温饱工程、易地开发、劳务输出、产业结构调整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措施。实施整村推进工程1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完成了8350人的国债易地开发续建项目和本年度1000人的转移安置任务,使5470户特困农户告别茅草房、杈杈房,住进了安居房,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8万人次,其中有序组织输出4100人,劳务收入2.02亿元,增长5.2%。改善办学条件,救助贫困学生,加强“两基”工作,农村教育事业有新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有15297户取得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光荣证》。推进小康文明新村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建成小康文明新村试点214个。#p#分页标题#e#
  (六)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完成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第一阶段任务,全市农民税费负担减轻4880万元,减负率达58.4%,人均减负22.9元,亩均减负24.4元,达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的。深化供销社、粮食流通体制、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完成村级换届选举,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把学习贯彻《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的着力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抓生产的简单做法,走以规划、组织、服务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路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水平明显提高。
  我市2004年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较好形势,是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从总体上看,2004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
  
  一是粮食虽然增产,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去年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政策性因素和粮价回升,并非整体生产经营水平的根本提高,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则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农民收入虽然实现较快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两者收入差距比例为1:5,呈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三是农业投入虽然增加,但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健全。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农业科技虽然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系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是农村改革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性环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保山这样的农业市来说,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 “三农”工作依然面临严峻考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利条件和实际困难都还比较多。面对诸多不利条件,我们必须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坚持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坚持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2005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机遇及需要抓实的工作:
  做好2005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加大“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快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扶贫开发,拓展农民就业领域,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主要目标:实现粮食总产90万吨;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59.11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以上,增长5%以上;农业总产值57.3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畜牧业产值17亿元,肉类总产17万吨,分别增长5.6%和8.3%;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3亿元以上;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0%;力争投入扶贫资金1.6亿元以上,解决2.5万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667元以下)的温饱问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次,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完成投资9.16亿元,投产装机9.65万千瓦;扶强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有较快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以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中央“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市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格局、“资源型、趋同化、低度化”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还未根本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城镇化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发展差距拉大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差距大的状况也还未根本改变,我市仍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全省相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增强加快农村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握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好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市、县区要建立和完善协调制度,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以及难度较大、久拖不决的问题,要加强调研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解决。要建立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工作落实机制,做到长远有规划,近期有部署,年度有目标,措施有保障,结果有奖惩。各级涉农部门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强化依法行政,切实搞好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引导服务和宏观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落实《XX省农村工作守则》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农村党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p#分页标题#e#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农业税减免力度。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扩大良种补贴,并逐步提高补贴水平。要完善各项补贴的具体办法,使政策更加简捷地落到实处,更加及时直接地让农民得到实惠。继续落实完善退耕还林由补粮食改为直接补现金的政策。扩大农业税减免范围,落实好龙陵、施甸、昌宁、腾冲四县从今年起实行免征农业税、隆阳区农业税降至2%的政策。减免农业税后,为保证乡村机构正常运转,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市、县区新增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及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项目资金要向“三农”倾斜,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市级支农资金重点安排解决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和工作。市、县区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要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注意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调整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坚持以加快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为突破口,巩固提升粮油基础产业,做大做强烟草产业,着力拓展畜牧、林果、丝麻三大产业,稳步发展蔗糖、茶叶、蔬菜、咖啡、山葵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保山建成云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一是巩固提升粮油产业。种植粮食面积325万亩,增长0.77%。其中,水稻90万亩、产量41.2万吨,小麦38万亩、产量8万吨,玉米80万亩、产量28.7万吨。油料面积28万亩、产量3.2万吨,增长3.7%和6.4%。要抓好51万亩优质水稻、20万亩优质油菜、5万亩透心绿蚕豆、“保玉七号”繁育、杂交玉米制种等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粮油单产。
  
  二是做强做大烟草产业。完成烤烟指令性计划和出口备货收购任务74万担,产值46000万元;种植香料烟5万亩,收购产量10万担,种植生切烟1万亩、马里兰烟5000亩。实现烟农增收9000万元、税收增加2700万元的目标。
  
  三是着力拓展畜牧、林果、丝麻三大产业。畜牧产业,要抓紧落实优势畜产品规划,靠科技、建基地、扶大户、搞示范、调结构,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发展养殖小区,推进畜牧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林果产业,完成以9万亩泡核桃为重点的经济林果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巩固发展木材加工、林纸和经济林产品加工三大产业,经济林果产值增长5%以上;丝麻,新植桑园2万亩,面积达5.6万亩,种植亚麻2万亩,发展工业大麻4000亩。
  
  四是稳步发展蔗糖、茶叶、蔬菜、咖啡、山葵等特色优势产业。甘蔗种植面积53万亩,新建2万亩吨糖田,产量230万吨,农业产值3.5亿元,产糖30万吨;茶叶面积35.6万亩、产量1.3万吨,分别增长1.4%、4%,新植名优茶1900亩;蔬菜面积32万亩,产量40万吨、增长9.4%,发展无公害蔬菜20万亩,优质辣椒2万亩;咖啡面积稳定8万亩,力争实现产量1万吨,农业产值6600万元以上;山葵新植3000亩,发展到1万亩;积极发展石斛等中药材及花卉。#p#分页标题#e#
  市、县区要继续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筛选、申报省级扶持项目,加大扶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力度,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机制,促进龙头企业更多地接纳农民就业、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要引导和支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争取外来资金和技术,兴办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从事生物资源产品开发加工的“三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抓好科技进村入户帮扶致富工作。全市计划在三年内组织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培育600个科技示范村,5万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0万户农户,150万人增收致富奔小康行动已经启动。今年的目标是:从农业、林业、水利、畜牧部门中抽调农业科技人员1135人,投入资金1亿元,到300个村(企)进行帮扶,带动3万户农户15万人增收致富。要通过组织实施农林水畜扶贫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这项行动,是一项综合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机制创新,效益挂钩,严格奖惩的原则;要坚持整合资源,整合资金,项目支撑的原则;要坚持与“三农”工作重点紧密结合;要坚持把选拔优秀农科人员到
  第一线与干部培养任用相结合;要坚持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相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要结合这一行动的开展,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使良种推广面达85%以上。要在玉米大小叶斑病为主的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上有突破。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特色农业技术研究和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和有关基本农田占用“五不准”制度,着力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能力,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抓好3922件各类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9.56平方公里,解决6.33万人的饮水困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各县区、乡镇要制定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并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在继续加快施甸县三块石水库、隆阳区明子山水库除险加固和施甸鱼洞水库、昌宁大城水库等续建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深入做好龙陵808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隆阳红岩水库、腾冲甘露寺水库、龙陵三岔河水库、芒宽中型灌区、腾冲牧区水利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加强1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准备。实施好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进行补助的试点。#p#分页标题#e#
  着力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抓好营林造林和林业管护工作,完成人工造林任务,继续争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快退耕还林核权发证工作进度,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各项准备工作;新建13000口沼气池、太阳能、改造烤烟烤炉、发展小水电带燃料项目,节约能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培植非木质资源、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开发利用,全面推进保山生态建设步伐。
  (六)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积蓄以城带乡的力量。科学制定规划,以现有的城镇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实施政策带动、产业带动、信息带动、市场带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互动的格局,实现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系统,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城乡统一互动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网络齐全、功能完备、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城乡市场体系。加强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改善外部环境,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集聚效应,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小城镇经济,夯实以工促农的物质基础。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引导和帮助农民就业。实施“阳光工程”、“百万民工培训学习工程”、“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习工程”,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及其他职业技术培训学习机构的优势,抓好农民工培训学习,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增强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建立健全市县乡劳务市场与就业中介组织网络,通过调整结构推动、龙头企业牵动、加快城镇建设拉动、完善保障鼓动、发展非公经济启动、选派干部带动等形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次,有序输出劳动力1.5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通过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金融信贷服务水平等措施,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鼓励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多渠道、多种模式发展的新路子。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今年起要在各县区每年重点扶持10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各县区要做好其规划。
  突出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省政府在文山召开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推进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工作。做好100个以特困村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整村推进开发试点工作。各地要以村为单位制定和实施扶贫开发规划,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做到最贫困的农民先扶持,最贫困的村先集中力量扶持,先难后易,分期分批解决贫困问题。把落实全省“兴边富民”会议精神、落实三年规划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以强化培训学习为切入点,努力促进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以扶持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努力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以解决贫困群众的急需困难为切入点,抓好7000户贫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切入点,巩固和扩大小额信贷扶贫、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从多方面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抓好国债易地开发续建和1500人的易地扶贫安置。有效地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全年解决2.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p#分页标题#e#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为主的各类创建活动,在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重视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支持和保护农业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第二步工作。按照“两取消、三改革”的要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在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和健全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学校布局,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行;重视研究解决乡村债务问题,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隆阳区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和其他四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县域内的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和财政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对中小型水利设施、农产品流通市场设施、县乡道路等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受益”,明确产权,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继续推进县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
  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健全和完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供销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营销、农资供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做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已进入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投入主要精力,按照3月21日国务院和省政府召开的春耕生产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抓好农业生产,做到保先教育学习和抓好当前工作的有机结合。当前,一要抓好小春中后期管理。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启动病虫测报系统,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发布情报,指导好防治工作。加强小春肥水调控管理,合理调配小春生产用水。抓好各种防灾措施。二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火源管理,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按“强基础、绝火源、明责任、立措施”的要求,抓早、抓紧、抓实防火灭火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市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三要抓好大春备耕生产。着力抓好良种推广工程、强化科技措施到位率,抓好样板建设与技术培训学习、玉米大小斑病防治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早分解落实大春粮食面积和产量指标,及早安排拨付春耕生产的各项专项资金,组织供应农户所需要的良种、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等农资。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按照各种作物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指导好农户生产。四要认真抓好烤烟和香料烟生产。组织烤烟种植收购合同的签订工作,合同签订要与大田面积、生产收购计划相结合;加强对育苗棚群的管理,培育足量的“无毒壮苗”;抓好大田生产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烟苗按节令移栽。努力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圆满完成烤烟生产收购任务。香料烟要抓好田间管理和调制工作。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各项目县区、乡镇,既要加快工程进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确保3月底验收合格,如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五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落实春防各项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动物W病和禽流感的预防和堵截工作。#p#分页标题#e#
     
  
作者:写演讲稿的写法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