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陕北高原,黄土沟壑,说是山,但山不高,虽有河,但水不深。然而,记者站在延安的宝塔山上远眺,千沟万壑如同凝固的惊涛骇浪;来到延河畔听风,流水轻风伴唱着历史回声。
毛主席说:“延安无土不黄金。”在这块黄土高原上,不仅孕育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且进一步确立了我党我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月1日上午,记者踏访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恰逢延安大学教授杨延虎在给该校干部培训学院的学员讲授《为人民服务》一课。
1944年9月8日14时,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在这块操场上举行。日夜在窑洞里指挥各抗日根据地作战的毛主席挤出时间参加追悼会,他和千余名干部战士一起向不幸牺牲的张思德低头默哀后,缓步走上讲台,作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话。他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真正的共产党人为什么不怕死、不怕苦、不畏难、不悲观、不消沉、不狭隘、不自私、不贪图享受,始终坚定革命意志?
在张思德追悼会后,毛主席挥笔给他的讲话稿添加了一个标题:《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不仅回答了当时许多人对共产党人的不理解,同时,也让共产党人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我是谁、为了谁”这一根本性问题。由此,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时,这一宗旨写进宪法。
同行的延安军分区干事告诉记者,在延安,无论是部队官兵,还是地方党员干部,几乎人人都能说出这段历史。记者深为感触的是,形成宗旨的史实好记,践行宗旨的行动难为,必须严守“三严三实”才行!
在我党历史上,我们始终在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坚决的斗争,党的作风建设什么时候抓得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就强;什么时候松懈一下,少数党员干部就会迷失人生方向。
“宗旨”是什么?“宗旨”是我们全党的源动力。延安军分区政委蔺雨接受记者采访是在这天晚上,因为他次日要去黄陵县的挂钩扶贫村开展扶贫活动,便抢在行前谈论他对践行宗旨的理解。蔺政委对记者说:“一个党员干部,心中的宗旨光芒稍微暗淡一点,就不像党员,甚至就会出问题!”他列举了一些现象后说,作为党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宗旨意识,否则,就会在“我是谁”“为了谁”这些基本问题上犯糊涂,就会错将“为人民服务”颠倒为“人民为我服务”,导致思想蜕变、意志蜕化、腐败堕落,最终受到人民的审判。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解说员讲述了当年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延安的故事。“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这是他们奔赴革命圣地的信念写照,也是我党宗旨光芒的伟大感召。试想,如果我党的宗旨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会有人从大城市追寻到小山沟吗?如果我们的战士,不清楚自己是“为了谁”,董存瑞能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能挺胸堵枪口吗?!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延安军分区多名官兵谈到这样一条体会: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我党宗旨的光芒,他的心无比亮堂,他的身躯充满力量,什么利益得失都无法让他分心,什么艰难困苦都难以阻挡他前行。
张思德1933年参加红军,到1944年时已是参军11年的老兵了,同期入伍的战友有的已经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而张思德还是一个班长,并且,在警卫部队整编时,张思德由班长改任战士。有位战友担心他有顾虑,张思德对战友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只要革命需要,叫我干啥就干啥!”
站在张思德的雕像前,思考如何面对改革强军的考验,延安军分区官兵的选择是: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许多官兵说:“否则,我以后哪有脸对人说,我在延安当过兵!”
(《中国国防报》2016年06月2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