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革命先驱,传承红色精神——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文|八年级5班文嘉和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八年级五班的文嘉和。今天,我要向大家概括性地介绍《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以及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他,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红色中国的西方记者。首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当时中国是非常混乱的,蒋介石对于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进行严密封锁,凡与红军和苏维埃相关的问题,都没有满意的答复。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背井离乡,离开原本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踏上一个未知的土地,去了解一个传闻中野蛮而残忍的政权,你是否愿意呢?普通人面对如此抉择,很少会有勇气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但斯诺却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道路!在宋庆龄引荐下,斯诺抱着“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一定要去的决心,突破重重关卡,历经艰险,终于在1936年7月13日抵达当时中共中央驻地保安。斯诺在书中写道“这些年来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战争中,已不知牺牲了多少万人的性命,那么一个外国人冒掉脑袋的危险去探究这事的所以然,还有比这更值得冒险的吗?”,而他考虑所得的结论是“这个代价并不算太高”。读到这里时,我想除了这个书中的事件及内容,我们也应当去感悟、学习斯诺在这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他为了探索别国的革命政权的真实情况,为了给予人们一个满意的回答,敢于冒险,不带一味偏见的目光,凭着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来到中国保安。可以说如果没有斯诺的这种精神,众人都不会了解到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在斯诺到达保安的当晚,他就见到了毛泽东。在窑洞中就着微弱的烛光,他们进行了多次彻夜长谈。斯诺被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毛泽东的魅力和博学深深吸引,他深感毛泽东的历史是中国整整一代人丰富的横断面。这段经历被斯诺称为“生平经历过最宝贵的谈话”。在保安,周恩来对斯诺承诺“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并为斯诺制订了一份92天的访问计划。斯诺访问了上百位红军将领,并赴前线采访红军战士和红军的日常生活,广泛接触普通民众。在陕北的一百多个日子,斯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古老中国的“兴国之光”,他为心中的疑问找到了答案。斯诺对于采访内容的撰写和整理非常认真细致,他先把英文稿子交给吴亮平翻成中文,给毛泽东审阅,再将修订的稿子翻成英文,又翻译成中文,再次给毛泽东审阅后定稿《红星照耀中国》。由此可见该书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非常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序言中说:这本书能风行各国,不是因为它的风格和形式,而是因为它的内容。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的、所写下的,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人口述的,我只不过把他们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所作的长篇谈话给予了原始记录。他们身上那种不可征服的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就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所在!斯诺还在书中深情地写道,我和红军相处的四个月,是一段极为令人振奋的经历,我在那里遇到的人们似乎是我所知道的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国人,在那些献身于他们认为完全正义的事业的人们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热情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1970年,斯诺再次回到中国,毛泽东邀请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并与他并肩微笑的照片,是斯诺一生与中国革命不解之缘的高光时刻。今天,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一块石碑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斯诺说“我热爱中国”,正如他遗嘱中所希望的那样,他长眠于他所热爱,同样热爱着他的中华大地上。让我们铭记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富有冒险精神、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同时英俊帅气的埃德加·斯诺,向他致敬。我的演讲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聆听!
作者:正能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