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很难想象,这些话来自一所高中的国旗下演讲。 据媒体报道,一名高二学生在升旗仪式上悄悄换掉讲话稿,当众抨击教育现状。消息爆出,迎来一片赞扬之声,在对演讲内容进行肯定的同时,不少人更是为这种大胆的行为叫好。 从内容上看,这名学生说出了不少学生的心声,网络上的齐声赞扬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么,是什么给了一个中学生如此大的勇气?如果学生们的思想早就在宽容中得到疏泄,而不是压抑得太久,是不是当天的事情就有避免的可能? 报道中提到,在发生换稿的中学,国旗下的演讲是层层把关的。演讲学生要经过精心挑选,演讲稿也要老师严加审查。偷换演讲稿的学生本身就是一名在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换之前的稿子也是经过老师审阅的,这才有资格站在了演讲台上。众所周知,教育是通向未来的阶梯,甚至意味着一个国家前进的方向,而如此审查只能让人寒心!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跳出定式和窠臼。如果中学生的普通演讲都需要接受严格的限制,他们又如何进行独立的思考?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这名中学生勇气可嘉,没有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种思考方式的培养,原本应该是学校的职责,却变成了学生“对抗”学校的自主行为。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创造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机会,而不是只能被动地应对。老师们在日常授课中,也有必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勇于提出疑问,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果创造一种沟通顺畅的教育氛围,临时换稿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在这名学生长达五分钟的慷慨陈词中,我们能够看到学校的处理方式也有亮点。尽管音响主控台就在不远处,也有老师站在演讲台附近,但没有人去断掉电源或者上前制止,而是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出发,静静地听完。事后学校表示,不会对他作出处分决定。 当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即便是不同声音的发出,也应该得到规范的约束。升旗仪式本是严肃的场合,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而这名中学生临时换稿的策略,无疑是对秩序和诚信的损害。从这一点来看,学校做出的批评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教育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充满了对错误的修正和对真理的探寻。面对学生的不同声音,学校一度采取了压制的手段,却遭到了来自学生的“反抗”。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利用换稿事件带来的契机,可以充分发动讨论,给不同声音以成长空间,给学校教育以进步的动力。
(责任编辑:白羽)
作者:安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