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正忙着拟定“易中天品三国”书稿的招标标书——自中华书局2004年10月将清史学家阎崇年在该栏目的演讲稿“清十二帝疑案”结集成《正说清朝十二帝》出版并大获成功以来,文汇出版社去年推出了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4个月就卖出了5万册。同时,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策划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由东方出版社推出后也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中国海关出版社将北大学者孔庆东对金庸的点评包装成《笑书神侠》……
“百家讲坛”联动图书的巨大价值被挖掘出来,“保护品牌,多方共赢”的口号被明确提出。再加上“百家讲坛”精选系列VCD光盘制品,“百家讲坛”一个小小的电视栏目对当前出版界的拉动效应令人瞩目。在“睡眠时间”创造高收视率奇迹的万卫有骄傲的理由。
精品电视栏目结集出书并不新鲜。几年前,湖南卫视的“新青年”和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栏目被结集成书,文化艺术出版社年初出版《相聚<新闻会客厅>》和《调查<新闻调查>》,但都没有“百家讲坛”系列图书那么火爆。 2004年4月份,史学家阎崇年受邀来“百家讲坛”讲“清十二帝疑案”。从那时开始,2001年7月9日就开播但反响不大的“百家讲坛”开始走红,栏目定位也由人文、自然和社会转向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阎老师以前也出书,但没这么火过”。中华书局大众读物编辑室的宋志军说,《正说清朝十二帝》自2004年10月初版以来,上市3个月就累计销售16万册,截至目前共售出35万册,即将印第18版。该书还获得了《出版人》杂志和新浪网联合主办的“2004年中国书业年度评选”最佳年度传记纪实图书奖。 宋志军说:“2004年5月份看到‘百家讲坛’阎崇年的节目,开始考虑出版。没想到真的还成功了。”当时,中华书局第一版印了5000册很快售磬。 去年年初接受本报专访时,阎崇年对自己的成功有过一个自我评价: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戏说”成风。这既引发了人们对清史的关注,又对它的真实性疑惑不解。人们普遍期待“正说”清史,这本书卖得好正是“久旱逢甘雨”的结果。 同是中华书局,在《正说清朝十二帝》畅销后跟进的《正说明朝十六帝》等书,销量大不如《正说清朝十二帝》。万卫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在“百家讲坛”讲过。“观众认的还是‘百家讲坛’这个品牌”,“我们栏目播出什么就畅销什么”。 “百家讲坛”火了。易中天、刘心武等作者纷纷在讲坛亮相。于是,上海文汇出版社在2005年暑期适时推出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过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的“完全版”《帝国的惆怅》。自去年8月到现在已经印了12版,卖了近9万册。与此同时,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大规模介入“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的出版,推出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很快被市场看好,并引发部分红学界人士“围攻”刘心武的口水战。 据共和联动总经理季晟康介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前两部和《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目前已售出几十万册。季晟康对“百家讲坛”与纸质出版的积极互动有自己的看法:“‘百家讲坛’作品的热卖让我们意识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兴起。要引导人们回归经典,需要一种新的形式。而刘心武、易中天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一种形式,即打破古典文化为少数人研究的专利,把门槛放低,号召全民参与。另外,大众媒体与图书联动会使读者更容易介入。”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是第一家主动跟“百家讲坛”合作的出版社。《老子与百姓生活》和《历史上的和珅》是双方合作的结晶。该社社长杨瑞雪告诉记者,她们社“面临专业图书的高水平竞争,动脑筋、想办法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编辑们对京城各大图书卖场实地调查后,决定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出版比重,一方面自主策划一些原创书,另一方面就是“借助媒体,因为在媒体上发布过的雏形图书已经受过一次市场和读者的考验。” 杨瑞雪介绍说,“前段时间,《老子与百姓生活》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时签出了674本,《历史上的和珅》签出了574本,两个加起来都有1000多本!”此后,《老子与百姓生活》和《历史上的和珅》在年初起印各1万册的基础上又各加印1万册,“这不是偶然,这是市场反映。这些书的中老年读者特别多。你就是没有学过老子,但生活中你还是能理解老子的生存智慧”。“大众媒体前期预热,图书出版后期跟进——这个模式正在形成。让百姓感觉读书不是遥远的事,是全民阅读的前提”。 民主法制出版社目前已经初步谈妥并将继续出版的还有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主讲的《智商情商手拉手》,还有纪连海讲的纪晓岚,以及姚淦铭的《老子与仕途》、《老子与商道》。 通过对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等比较出彩的主讲人的综合分析,“百家讲坛”发现“受欢迎的主讲人都当过中学老师”,原来“甭管你是什么身份,坐到电视机前你就是个初中生”,所以“百家讲坛”一直都在苦苦寻觅学养深厚、平易近人又善于表达的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