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学生演讲稿 >颠覆认知的未来学校?探月学院这样教“素养”、测“素养” 正文

颠覆认知的未来学校?探月学院这样教“素养”、测“素养”

2023-10-05 14:29:40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演讲稿 点击:737次

看点:近年来在美国兴起了各种教育创新的探索,比如以PBL变革教学的HighTechHigh、推出“翻转课堂”模式的“可汗学院”、引领全球少儿编程潮流的麻省理工MediaLab、研究表现性评价的斯坦福的SCALE测评中心等……

2017年,在中国北京,一所面向高中生的全日制创新学校——探月学院(MoonshotAcademy)开办。近日,魔都好课(ID:SHEdu330)的特约撰稿人徐亚琳采访了探月学院学习者发展反馈系统负责人朱徽老师,剖析从探月学院指向素养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到运用表现性评价进行衡量素养发展状况的整套前沿课程与教学系统,深度探秘这所传说中的“未来教育的实验基地。”

探月学院也在积极与包括斯坦福SCALE测评中心在内的全球顶尖研究机构合作,希望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能够落地公立学校体系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在2019年6月将推出教师发展课程,助力更多的中国学校实现真正的创新教育。

教育盗火者

朱徽(Tommy)

探月学院学习者素养发展反馈系统负责人

北师大心理测量学硕士

“魔都好课”特约撰稿人

徐亚琳(Irene)

上海市跨文化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港大教育学硕士

真正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做顶层设计

魔都好课:探月是如何确定学习者素养的培养目标的?

朱徽:探月的培养目标是“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未来公民”,我们希望学习者向内看,身心健康,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向外看,和他人去沟通协作,参与社会事务,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他人去交互,成为建设更好社会的积极行动者。

为此我们构建了探月的学习者核心素养模型(其中包括了P21组织提出的4C素养目标,但内容更加丰富),我们把素养分为“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

就学科核心素养而言,我们明确了每个学科学习的维度、目标、内容和计划。比如数学,国家新发布的数学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里面有“数据分析”,我们细化了其中的各类掌握目标,比如说掌握基本的抽样方法和等。

另外一方面,我们构建了探月的“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涵盖除传统学科之外的重要主题,具体见下图16个维度。

探月学院的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

我们在每门课程里面都会去落实这两类素养,比如数学统计课的学习结果设定,就包括两类素养,Knowledge就是学科核心素养,Skill部分就是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统计课包括两类素养

魔都好课:探月是如何支持核心素养模型在课程上的落实的呢?

朱徽:我们采用了一套学分系统,分为基本学分和选修学分,支持学习者个性化的素养发展目标。

我们基于探月的培养目标,结合国家的课标,制定覆盖学科素养学分和发展核心素养学分的基本学分,这不但与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应的,而且作为毕业标准来用。

例如,我们要求学习者一定要修“自我认知”这一学习者基本学分,以及和交流、写作、团队合作相关的学分,这也是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

同时我们也会通过选修学分去兼顾各类国外大学准备的要求,鼓励学习者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业和发展目标。

比如学习者希望申请哈佛,她能够通过课内外的课程和活动选择修习更多“领导力”方面的学分,来构建自己的竞争力。

学习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能更好兼顾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说学习者在“沟通交流”这一素养方面达到了基本的学分要求:会积极聆听,能够进行达到口头表达的标准,毕业标准就达到了。但是如果以后想要去申请的是和“演讲和写作”很相关的专业,可以在“沟通”里面再去选择跟“演讲和写作”相关的课程作为选修学分,这些都是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目标来设计的。

魔都好课:探月的每门课程目标与基本、选修学分的获得要求,是如何对应的?

朱徽: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课程去获得基本学分,甚至不仅仅是在学科课程,也可能是跨学科的项目。而学习者在一个课程例如数学的一门课中,可能会提升好几种学科素养和发展素养并获得相应的基本学分。

有的学习者学了某一门课,有可能同时拿到两类学分。但是,这前提是你要合格,即最后的作业和作品能够展示你是真的掌握了。如果只是展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则只能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对应学分,而不能获得发展核心素养的学分。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完全依据学习者的目标。比如说准备去哈佛的学习者可能需要侧重跨文化素养,那么就会去选修跨文化沟通方面的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素养,去参与一些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项目。

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项目来获得学分,比如说参加类似模拟联合国或社会化学习的一些项目。只要这些项目的作品能够达到探月的素养模型里面规定的评估标准,通过老师们的认证,也是能够获得学分的,这是一个开放的模型。

魔都好课:学校如何支持高中阶段学习者的自主规划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朱徽:我们的做法是导师制度。我们内部叫成长导师,成长导师像教练,辅助学习者梳理思路,问好的问题,并且在每周去跟进和跟学习者反思他的OKRs(ObjectivesandKeyResults即项目核心目标和产出),也就是他的目标和计划完成的进度。

探月系统也会定期采集和生成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行为数据和测试结果,并产出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报告,用来支持导师和学习者的定期复盘。

从备课到教法,巨大变革正在发生

魔都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如何融入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呢?

朱徽:教师是先确定课程要培养的最重要的素养,然后再去辅助以补充的素养维度。比如说我们今年的一个课程就是叫“动机”,动机是可以理解成为一个心理学学科范畴的一个PBL,但是最核心的点其实是“自我认知”,是我们的一个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这个素养是本门课程设计的最初目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被用来辅助这个目标的达成。

魔都好课:可否举一个探月学院设计课程的例子?

朱徽:我们用UbD(基于理解的设计)的框架来做的课程构建。我们一般会先预设学科素养或发展素养,再结合老师的专业和兴趣去细化和丰富整个设计。

比如说我是一个计算机老师,另外一个老师是社会科学老师,我们去设计一个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对于社会影响这样的一个主题。这可能既有包括社会学的知识,又包括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内容,直接指向探月素养模型信息通信技术素养中的一条:“理解计算的影响”。然后还要把它和其他关联的素养,可能是沟通交流,或者是批判性思维、公民意识、研究意识等等,综合起来形成本门课的“学习目标”(LearningOutcomes)。

注:UbD(基于理解的设计)是一种评价为先的逆向课程设计模式,先设计评价即学习结果,再确定学习内容,而评价设计基于6大事实表现(解释,解读,运用,观点,移情,自我认知)。

魔都好课:目标确定之后,探月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朱徽:探月主要采用了包括“混合式学习”、“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这三个教学模块,组成了探月的教学体系。

并且,探月以学习者在校时间,大致规划了每种学习场景的比例。

学习场景的比例

“混合式学习”主要承载了学习者对“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记忆和理解。

探月学院对国际课程和国家课程的重点科目的关键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了学科知识图谱,以此来跟进每一个同学的知识储备。知识图谱的每一个学习的层级,以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划分(依据布鲁姆的分类目标修订版本),进行层层发展。

根据知识图谱,探月挑选并连接每个知识点至对应的世界级内容知识平台,并与AP先修和标化考试相关联。此外,通过教师答疑,同伴互助学习,优质的内容平台(例如可汗学院)的支持,实现了“混合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在探月是一个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学习方式。我们总共有三类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个人项目。

项目的主题非常广泛,比如环保主题,“2049畅想未来”,涉及能源、物理等知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我们会将理财、创业等传统学校不会涉及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探月的“深度学习”包括了“自我认知”、“科学学习思考方法和工具(例如费曼学习法,康奈尔笔记)”,以及“系统性思维”(认识到事物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自组织性)等。在探月,我们会有一个学分,要求学习者会去学一个东西方哲学相关的课程,这属于我们“深度学习”的板块。

学习评价:基于真实情境的挑战性“任务”

魔都好课:在探月如何进行素养评估?

朱徽:就像我们开车要通过路考一样,素养的评价是通过情境化的任务来实现。包括现在高中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估,一定要去和(真实)情境结合,每一个学科的任务群都会推荐用一些(真实)情境化的任务来测评。

为了任务能测得更准,或者说是更符合学习行为路径,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创造一个能够展示和发展学习者素养的真实情境。

举一个例子,比如探月的统计课,在期末的时候,学院会做下一个学期大家想要选修素养的调研。这些调研数据回收后会有一个原始的数据表,包括了“你想学哪些?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选择了数据分析课的学习者,最后的任务就是去基于这些真实数据,来做分析和可视化。比如说学习者进行平均数,标准差的计算,从而分析说哪些课是最受欢迎,以及如何去开设等。

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任务,因为是在学校发生的,并且是和他们学习生活相关的,分析的成果,能够帮助学校师生去真正规划下一个学期的课程。所以学习者们会非常有动力去做这样的一个任务。

魔都好课:关于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估,还有哪些设计的要领?

朱徽: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学校就只能做到情境性,还达不到真实性。仅仅把情境做好,暂时不去追求真实,其实对很多老师已经是很高的门槛了。

而且真实到底真到什么程度?真实性其实分几个层次,想象用1到5分来评价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刚才我们说做数据分析是5分的问题,因为做完之后马上就能用。

但是也会有一些离学生很远的真实问题,比如说参与一个公益项目,为希望小学设计一门课程,这是一个真问题。但是它的真实性就没有数据分析离学生近,因为你做完之后不一定有机会去给希望小学上课。

还有一些情境关于未来或者过去的,比如说假设二战的时候,学习者是当时美国总统,要决定是不是投原子弹。学习者要思考:如果有一些材料和信息,要做出决策,你会怎么决策?会怎么样来分析这个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做决策?这是一个真实情境,因为历史上确实广岛被投放了原子弹。但是这个真的问题就离得很远,就是1分的一个真问题。

一个单元中通常包含多个任务,真实性肯定会有不同的层次,探月矢志不渝地探索和追求任务的真实性。

深度检测“素养”发展的“表现性评价”

魔都好课:探月采用的学习方式之一是项目式学习,那么,终结性评价方式是会采用“表现性评价”吗?如何进行日常和阶段性的使用?

朱徽:我们在探月任何一个课程,至少有一个作品以及对应的一些产出,来为学习划上一个句号。最后的大任务,一定是包含了课程期望发展的核心目标。比如说我们今年有课程是培养演讲能力,老师就要把这个目标拆解拆成更小的一些相应的小任务:分析、找资料、修改稿件,两分钟的演讲稿等等。

比如第一个任务:老师布置学习者去找资料,去看看TED演讲,分析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带来了好的演讲。

第二个任务,他们要去找到演讲的一些共性,并做成一些可展示的一些作品,可能是一个思维导图,可能是一个PPT,这是第一个作品。

第三个任务就是基于想演讲的内容,写一个两分钟的演讲稿,然后把这个演讲稿,和研究出的好的演讲的影响因素进行对照,再修改演讲稿,并且进行随堂演讲。

最后才会进入到十分钟的主题演讲,这个主题演讲就是用来衡量学生现在所处水平的大任务,但前面的过程性评价对于课程也是不可或缺的。

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探月学院“造个火箭去月球”的案例。

在探月的评估过程中,“作品反思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学校的PBL做完展示就结束了。但在探月,学习者所参加的每一个学习项目,都需要完成作品反思表。这个格式统一的结构化反思表,会反复出现在探月学习者的各个学习场景中,作为积累素养发展证据的工具,并作为“总结反思”技能的练习。

魔都好课:表现性评价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朱徽:我认为,任何情境的评价效力都是有限的,表现性评价也不例外,它的基本效度是有的,但和任何评价手段一样,也仅仅是一个行为样本,仅能提供部分信息。

而能不能做出好的表现性评价,是和老师任务设计的好坏是有关系的。表现性评价重难点在于,如何让作品变得可测,能够反映素养。

所以,探月有很多指标来衡量任务本身设计的优劣,比如是否引发学习者兴趣、任务描述是否是学习者看得懂的语言、表现性评价任务和评价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这方面探月是参考了斯坦福SCALE测评中心提出的相关标准,据了解,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评价指标。

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质量的标准

(斯坦福SCALE测评中心开发;探月学院翻译)

总结来说,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设计能支持素养发展的表现性任务尤其重要,这过程包括了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任务构建、量规设计,打分,学习者反思并提供证据,老师根据证据进行反馈,使得反馈得以促进学习。

关于“表现性评价”的核心,我们一直强调3个概念:任务是否具备真实性,是否提供清晰的任务目标,是否有反思。

魔都好课:能否以刚才提到的演讲课程举例,介绍下表现性评价如何运用?

朱徽:我刚才说的那几个Milestone和最后的大的作品即这几分钟的演讲,学习者可以把录音录像、演讲稿以及他自己的反思这些证据沉淀下来。

最后我们都会要求学习者使用这个结构化反思表来做一个反思。学习者写反思的时候一定是把“我的成就和我贡献的部分”都进行反思,加上我的那些证据,比如说演讲的录音,演讲稿文档,前面我说的分析的文档,这些综合起来,作为我的课程阐述。这些都是学习者个人能力发展的证据。

结构化反思表

魔都好课:我们关注到了探月学校独有的素养反馈系统,可否介绍一下?

朱徽:前面提到的设计目标、选择体验、学习、收集反馈、形成反思都是一些非结构化的过程。而真正结构化的,就是提交认证的阶段。学习者把自己的发展的证据,放到结构化的数据库里面,然后得到老师的论证。

探月目前已经开发了支持结构化数据收集的系统:学习者可以把自己的证据上传进系统,此外她还需要获得外部的认证,比如老师或者同学专家,证明这个是可靠的。由此,探月的老师可以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以及这个任务怎么服务于课程,怎么服务于学习者能力的构建。

学习者把证据放进去系统

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年度答辩。学习者有内在和外在的素养提升,他要证明自己,才可以拿到学校层面的成绩单。

学习者可以从很多经历里面挑出自己的部分。他把这一年的体验整合在相应的能力发展里面,展现过程性评价。接下来他要去准备他的答辩材料,同时他要在校级层面的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最后就会成为学校层面真正认可的成绩单。这是我截取了MTC成绩单系统在官网上的成绩单)。

学校层面认可的成绩单样例

魔都好课:你们在测评中有发现“表现性评价”对学习者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影响吗?

朱徽:我们发现,不仅仅学习者的自主性会被很好地保护和激发,甚至学习者在个人项目里面,也会用这套方式来评价自己的项目是否有成功。说明学习者学会了这套评价方式,甚至学会了迁移,进行自我评价,这证明了学习者可以更加好的管理自己的学习。

魔都好课:探月在做的评价在国内是否有推广价值,比如在pbl课程中如何搭建及使用?如何对接体制内新高考背景下的传统课堂?有何建议和路径?

朱徽:我认为素养的评估,一定是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虽然和PBL结合,构建作品是一个场景,但事实上,即便是在美国,PBL的课堂不超过15%,大部分课堂还是活动和任务。即便是没有PBL,也可以做表现性评价。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很多学校可以把表现性评价做为一个评价手段,来评估学习者的素养。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未来会变成所有老师的必要能力。

就像开车一样,需要反复操作,基于反馈来调整和迭代。不同的老师,不仅仅是任务设计有水平高下,设计过程中所有方面都有能力差异,比如不同的老师寻找分析学习者发展证据能力也是不同的。

探月未来也会帮助更多学校的老师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总结:

探月学院创始人&CEO王熙乔在教博会的发言节选:

总结下探月的整套体系,一是要有通用素养和学科素养的框架,老师们去挑选目标;二是这里面有评价准则,是要抽去出来的,这就是真正的去设计任务的基础;三是要去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习者有足够的体验任务包,去完成项目;四是不断的实行和反馈。第五,支持结构化数据收集的工具。第六,学校整体为数据可信度背书的机制:年度答辩。

在这个过程里,其实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第一,素养评价没有内容可写。我们要做真正支持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第二,不知道发展的哪些能力、进步程度如何?我们要运用表现性评估的技术;第三,资料堆砌,却没有结构和重点;我们需要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第四,资料可信度十分低。这是要进行学校层面的校级答辩,但前提是他有动机去答辩,如果没有动机答辩,他就不会答辩,那这就无法成立。

作者:辽源市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