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总书记的讲话站位高、立意高,思想深邃、思路开阔,既有很强的气场,又有很大的气势,这种气势首先表现在语言气势上,他面对广大青年阐述中国梦时大开大合地讲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种气势又往往贯穿于时空上的大跨越、大穿越。比如,对50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用“6个时间段”进行高度概括;对党走过的92年光辉历程,高度概括为“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3件大事”,并得出结论,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四个“走出来的”由近及远,不断上溯,上下几千年,时空大纵横。又比如,他在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诗词作了高度凝炼的描述和概括,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这种气势还常常体现在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揭示、把握上,比如,他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的30多年,大体每10年是一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开头都充满机遇挑战或危机,之后又转危为安,这就是对规律的总结。他还善于用一些高度凝炼的几个字或关键词,把思想浓缩其中,让人能听懂、能明白、能记住。比如,他在讲到中非关系时,用了“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精辟而深刻。总书记的讲话,总是以这种凝炼、归纳和概括的大手笔,高屋建瓴,有很强的历史纵横感和现实深邃感。
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总书记的讲话为什么很解渴、很过瘾,总会引起强烈共鸣,产生巨大反响,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关键在于了解实际、深谙国情党情民情,实事求是地讲问题、摆现象,敢于亮剑、敢于“唱黑脸”。在总书记的讲话中,问题始终是个导向、是号角,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比如,他经常列举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谓毫不留情;他讲到现在社会上浪费现象以及奢靡、奢华之风很甚,可谓痛心疾首;讲到一些干部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重,可谓直指病根;特别是他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诸多表现、干部队伍好人主义、不敢担当的种种样子,包括用人上的种种“关系圈”“潜规则”等不正之风、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习气,甚至社会上的种种假丑恶现象,等等,都拿起手术刀,剖析得鞭辟入里,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隔靴抓痒隔山打牛,这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气魄,使得每一次讲话都有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的感觉,使大家更好地“照镜子、正衣冠”。
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为我用,这在总书记的讲话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特别是对于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运用堪称驾轻就熟、画龙点睛。他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论述理论学习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在“灯火阑珊处”去领悟真谛。这种语言比一般地提学习要求更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几乎在他的讲话中都会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语和诗词,即使到国外的一些演讲,也都顺手拈来、恰到好处,为每一次讲话增色不少。这种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正如总书记所说,是“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
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无情未必真英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个讲话或一篇文稿,高低深浅在于字里行间有没有流淌着一种真情实感,无论是个人情感抑或是家国情怀,有了感情在里面跃动,语言文字也就活了起来,就会充满了灵气,有了一种“会说话”的生命力量。总书记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他号召“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他曾感慨到:“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他还曾饱含深情地谈到“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炊烟”,多么有诗一般的画面感啊?他也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人家,“当我透过飞机舷窗俯瞰浩瀚的太平洋时,仿佛看见几个世纪前那些满载丝绸、瓷器的‘中国之船’正向着阿卡普尔科破浪前行;当我踏上贵国的土地时,又仿佛看见那位传说中的乐善好施的美丽的‘中国姑娘’正在普拉埃布传授纺织、刺绣技术”,等等。这么富有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是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会想起当年的事情,触景生情,感慨良多”,是因为心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是因为心中那片赤子情怀、家国情怀。
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肢体语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习总书记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表情,使他的讲话更多了一份亲和力和感染力;他打着雨伞,卷起湿漉的裤腿,雨中视察工作的神情,更平添了他忘我敬业、勤勉克己的人格魅力;他不封路、不封园、不扰民的种种举动,让他爱民如子、与民水乳交融的形象大放异彩,特别是在与普通群众的交流中,他笑呵呵的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温暖无数人的心,他对不认识自己的农家妇微笑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等等,这种不摆架子、不作秀,亲切、宽厚、融洽、随性,与民共融互动,言行举止可谓眉宇传神、灵动善融;然而面对那些不正之风、假丑恶现象,他也义正辞严,不怒自威。语言风格还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和语神语态等,习总书记的讲话有特殊的节奏美、韵律感,时而河水潺潺,时而深沉似海;时而和风细雨,时而铿锵有力,稳而不停、沉而不涩、缓而不滞、平而不淡,其眉宇眼神成了表达思想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就一些干部不会说话而批评道:他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学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更加增添语言魅力,避免当年毛泽东所说的“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让自己的讲话真正说得上去、说得下去、说得进去,增强讲话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