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们起草的讲话稿不好,而是我不想念稿子。都是一家人,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念稿子容易把亲情念淡了,讲讲大白话、心里话,既省事又亲切。”一位院校领导在和机关干部集体谈心时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让笔者感触颇深。
现实中,有的同志不管大会小会、轻重缓急、事无巨细,总爱组织人马准备文字材料,有的甚至一帮人坐在会议室里对着投影屏幕,为了几个词句反复推敲。这样的讲稿即使由领导念出,有多少见解来自其本身?又有多少能说进官兵的心坎?
文字材料是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容错率极小的重要场合发言时,提前准备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的讲稿无可厚非,但事情不分大小、讲话不分场合,只要张嘴就离不开发言稿未免过了头。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有的人是肚里没货没有底气,怕离开讲稿显得没水平、闹笑话;有的人担心把握不好“度”,脱稿时思考难保周全、准确,怕说了错话惹领导不悦;也有个别同志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认为正襟危坐、长篇大论才能显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但究其根本,不敢、不能、不会脱稿讲话,还在于结合实际不紧,调查研究不够、工作底数不清、学习思考不深,说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坪坝上,面对听众侃侃而谈。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时,大政方针信手拈来。他们不重视这些讲话吗?恰恰是因为重视,因为反复思量、深入思考,才能以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生动深邃的内容。回望烽火岁月,各级指挥员作战部署言简意赅,战斗动员直奔主题,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官兵听得明白、深受触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讲话不用稿是各级带兵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练就的一门硬功夫。当然,讲话不是随心所欲、词不达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是深思熟虑、直击要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握紧战斗力这把铁尺子,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眼睛朝下、脚沾泥巴,经常走进演训场、走进官兵中,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了然于胸,勤于调查研究、善于思考总结,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形成科学思维和鲜明观点。这样,既能避免工作空转虚耗,防止大话、空话、套话等不良话风,又能点准部队工作建设的“穴位”,确保工作指导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从而不断锤炼备战打仗的硬本领、推动部队发展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