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当守,变通也要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江苏淮安文科状元白湘菱因为选修课历史成绩为B,无缘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让人颇为遗憾。但是,清华、北大的做法有错吗?(简要引用材料,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兴趣。)
犹记得,春秋时期,鲁国制定法律,凡是在其他诸侯那里看到鲁国人做奴隶的,把做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鲁国就会给予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鲁国人,却拒绝领赏。子贡的高尚行径,却招致孔子批评。孔子认为,子贡不领赏,会导致其他人也不好意思领赏,最终导致无人愿意赎回在诸侯国那里做奴隶的鲁国人。(引用子贡救人不领赏被孔子批评的故事,为下面的议论张本。)
做道德高尚的人,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以破坏规则为前提,并最终导致潜在受益者变为受害者,这样的高尚实则应该打一个大大的引号。(针对子贡救人不领赏的事例发表议论,明确表达观点。)
由此看来,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拒绝录取白湘菱,正是对规则的坚守,这些名校的行为,何错之有?(肯定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行为,对第一段的问题做出回答,形成呼应。)
但是这并不是说清华、北大的行为就值得我们大大地点赞。犹记得,几十年前,故事的主角也是清华大学,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成了钱钟书。他当年参加“高考”,国文和英语都是满分100分,但是数学只考了15分。按照规则,他自然与清华大学无缘。但是,爱才的清华大学校长一锤定音:录取。(引述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钱钟书的故事,与白湘菱的遭遇对比,暗含另外观点。)
也正是清华大学敢于打破规则,才有了后来排名二十世纪华文作品百强第六位的《围城》,才有了让人震撼和惊叹的《管锥编》。(写钱钟书的巨大成就,实则暗对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拒绝录取白湘菱行为的否定和批评。)
时间不同、考生不同、故事结局不同。为何反差如此大呢?不得不引人深思。(结合两个故事,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继续思考。)
遵守规则,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对规则的遵守,必须以让遵守者获益为前提。尤其是当规则明显落后于实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大胆革新,暂时突破既有规则,并以此为据,重新树立新的规则。(在前面两个故事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观点。)
《诗经》的四言让我们欣喜,楚辞的自由旋律也让我们颔首。正是对形式的突破和追求,才有了我们今日引以为傲的唐诗宋词。可以说,是对外在形式的遵循成就了唐诗宋词,但是,也正是对外在形式的突破与跨越,最终让唐诗宋词越来越美。即使在唐诗中,我们对杜甫的极致格律点赞,我们也对李白的自由浪漫点赞。(列举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事例,重点列举唐诗宋词的发展故事,对上一段的观点进行例证。)
所以,规则是要遵守的,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們也不要全部拘泥于规则,要懂得变通。(卒章显志,呼应前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