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生演讲稿 >“特区”元故事|特别策划⑩元故事075期|铜像往事莲花山顶广场邓小平铜像的创作历程,艰辛难忘。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8周年纪念日,重温铜像往事,寄托我们的思念与感恩 正文

“特区”元故事|特别策划⑩元故事075期|铜像往事莲花山顶广场邓小平铜像的创作历程,艰辛难忘。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8周年纪念日,重温铜像往事,寄托我们的思念与感恩

2023-10-05 00:26:07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限时五分钟演讲稿 点击:231次

如果一个外地人首次来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十有八九会出现在游览打卡行程中。

大多时候,B10音乐现场策划人、艺术家滕斐也会在演出前,带着他邀请来的外国音乐友人,沿着深圳中轴线,从市民中心走到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再爬上莲花山,瞻仰邓小平铜像和俯瞰深圳夜景。

7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深圳有四地入选,作为深圳市知名文化地标的莲花山邓小平铜像是其一。

邓小平铜像寄托着深圳人对邓小平同志的思念与感恩,对滕斐而言,还多了一份亲切。他的父亲滕文金,便是邓小平铜像的作者之一。最近,滕斐为了把家中收藏的十几件父亲的雕塑和绘画,以及父母的珍藏字画做一个拍卖专场,整理出了许多老照片。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我看到了一张滕文金在1994年左右创作邓小平铜像第一稿时的留影。

随着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辰的临近,这段时间莲花山上有越来越多自发前来缅怀的市民。我和滕斐也约好了一起爬一趟莲花山。

两千年不变

联系上滕斐时,我首先表达了采访他父亲的愿望,得知因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如今85岁的滕文金已入住专业的疗养中心。滕斐建议我采访他的母亲乔红,“我母亲很了解我父亲的创作,记性好,现在在家‘生猛’得很。”同时,他还发给我一份未出版的书稿电子版,是滕文金著的《意念随录》。

阅读此书,我才知道,原来要讲邓小平铜像的故事,得从邓小平画像说起。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深南大道北、荔枝公园东南口就立起了邓小平画像,吸引海内外游客参观拍照。受当时技术所限,太阳一晒,画像表面几个月就会龟裂和脱落,市里不得不每半年更换一次。

当时滕文金作为深圳雕塑院院长,经常要去市里汇报工作。1994年的一天,市里问他有没有办法让这幅画不用每年画两次?滕文金脱口而出:“那太容易了,做个雕塑,两千年不变。”

没过多久,邓小平铜像被列入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程。滕文金肩负起邓小平铜像的具体筹备工作。

“父亲的生活五十年如一日,把时间都放在创作上。”8月初,滕斐开车载上我去看望母亲乔红,路上我们自然而然聊到了滕文金在患病前的生活状态。滕斐说,父亲不爱出门,不爱交朋友,从不应酬,每天一早起床就去工作室,中午回到家吃了饭,看会新闻休息半小时,又去工作室待到下午6点,回家吃完晚饭还要再去工作室,10点才回家,看书到12点。

1937年,滕文金生在山东莱州。13岁到北京学铸工,后进了首都钢铁公司当调车员。因为他当铸工时曾砸伤腿,当调车员时经常从车上跳上跳下,加剧了腿伤,才17岁的滕文金一度被医院建议高位截肢。但他依靠常人所不及的毅力,通过治疗后苦练腿功,终于康复。

1958年7月,滕文金考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而在这之前,他只靠半年的速成扫盲班认识了4460个汉字。

毕业后,滕文金被分配在广东工艺美术研究所广州雕塑院。1982年,滕文金夫妇受邀请为深圳银湖宾馆制作雕塑《迎宾图》。那是一个大工程,市领导常来视察,次次见滕文金坐在跳板上叮叮当当地敲打,认真处理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嘴角与眼角,就说要把他正式调来深圳。1984年,滕文金正式转来深圳。

1991年,深圳雕塑院成立,滕文金担任了6年院长之职。退休第三天他就成立了滕文金工作室,继续创作与研究。

一位创作力如此旺盛,又勤勉自律的艺术家,创作邓小平铜像的重任交付于他,必定让人信服与充满期待。

▲滕文金、乔红夫妇与邓小平铜像第一稿合照。

▲邓小平铜像第二稿。

▲乔红(左二)与邓林(左三)合照。

不具名的支持者

乔红住在南山区世界之窗附近的一个小区,我进门时,她正与家政阿姨研究煮黑茶的茶壶,今年87岁的她一头花白的短发,个子小巧,穿着一套色彩艳丽的连衣裙。我心暗道,不愧是“时尚奶奶”。

2016年深圳时装周上,乔红因为媒体抓拍的一张照片成为最炫目的网红。第二年,乔红不仅看秀,还优雅地走上了T台,成为了整个深圳时装周最美的风景。

没想到,乔红走进房间,片刻后换上她标志性的红色贝雷帽,一身黑白相间的长裙,披巾、耳环、项链都仔细搭配过,涂上了口红,这才欣然开始接受我的采访。她还特意拿出了一套精致可爱的全新茶具,一只杯子一个颜色,她端起粉色的那杯,招呼我也选一个,品尝黑茶。

乔红与滕文金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校友,在校期间就已结成伴侣,乔红早滕文金到广州雕塑院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雕塑家。她曾负责“深圳市十大雕塑工程”,代表作有《宋庆龄》肖像、大亚湾核电站《琼州育鹿》等。退休后乔红专注于摄影、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在“设计之都”的深圳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时尚。

滕斐说,父亲一心扑在创作上,不仅家庭琐事,就连父亲展览、作品交易等事务都是由性格开朗、交友甚广的母亲一手打理的。

滕文金在书中前言特别写到,“没有她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句话,在邓小平铜像的创作中就有迹可循。

这么重要的雕塑应该从何入手呢?1994年底,滕文金听说,老同学白澜生刚做完一件邓小平塑像,被有关单位收藏了,便去北京找他要了一套雕塑的照片。市里讨论研究后都认可以此作为深圳邓小平铜像的创作基础。但他总觉得,老同学创作的塑像表现邓小平90岁时的站立形象值得商榷。

这时,乔红找到了大学校友、邓小平的长女邓林。她们在校时就结下友谊,邓林还曾托乔红从广州给她寄过一个煤油炉,方便在宿舍煮点吃食。乔红想,跟邓小平同志的家人聊聊,应该会对创作有帮助。

乔红记得邓林说了父亲很多生活中的事,其中提到邓小平同志走路的步子又大又快,家人们有时都跟不上。这点让滕文金突然有了灵感。

他联想起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时说过的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同志的生活习惯与他的政策相互呼应——步子要大,而且要快。对,雕像就用大步迈前的姿态!

▲2000年滕文金(左)带领工人雕刻铜像基座上的题字。

▲铜像安装当天出现了晚霞与彩虹同时映照大地的景观。

晚霞与彩虹

在乔红家中,我翻阅了两本她精心整理收藏的旧相册,里面记录了邓小平铜像从创作到耸立在莲花山上的点滴历程。

翻到我曾在滕斐朋友圈看到的那张铜像第一稿照片时,我停了下来。图中的雕塑是一米高的泥塑,滕文金手中握着刻刀,显然摄于工作中。我第一眼就能明显看出的泥塑与现今邓小平铜像最大不同之处,是风衣被风吹起的纹路,再细看,好像体型也比如今的铜像胖一些。

乔红说,当时他们购买、借阅了大量书籍、图册,有一张摄于1963年邓小平同志从莫斯科回国的历史照片中,他身姿挺拔、意气风发的神采令人印象深刻。滕文金也多次前往北京与白澜生讨论雕塑创作和征求邓林建议,邓林还让司机给他们送去两本父亲的影集作为参考。最后,铜像确定以邓小平同志上世纪60年代的身材和上世纪80年代的形象进行第二稿修改。

滕斐把铜像第二稿的一米像照片展示给我的时候,我竟一下子找不出与现今邓小平铜像的区别了。“第二稿大家基本都很认可了,又在各方意见下完善细节,推进到第三稿收尾。”在滕斐的指导下,我对比着第三稿的一米像照片,果然看出定稿的铜像要比第二稿显得更光滑整洁。滕斐还透露,因为邓小平同志的家人对雕像很满意,定稿后父亲送了3座一米铜像给他们留作纪念。

之后,滕文金和白澜生又邀请了刘林、杨金环两位雕塑家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起完成了放大铜像工作。

1994年滕文金开始铜像创作的时候,滕斐正在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清楚哪个时间点打电话父亲会在家,也可能只有春节他回家时才会看到父亲主动给自己放个假,最长是大年三十下午到大年初一中午。

后来,滕斐听说,邓小平铜像安装工作暂停了,铜像用塑料布包好,保存在深圳雕塑院的院子里。

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全国许多城市都要求做雕像,中央均未批准。于是,深圳邓小平铜像工程也被搁置。这一放,就是3年。

2000年11月14日下午,邓小平同志塑像揭幕仪式在莲花山顶隆重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拉动缎带,缓缓地揭开了覆盖在塑像上面的红色绸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神采奕奕、目光坚定,呈步行姿态的邓小平塑像。塑像高6米,基座高3.68米,塑像面向正南方,背景为一排高大呈塔形的绿色常青龙柏。

塑像的北侧是一块长达13米、高4.35米的花岗岩石墙,石墙北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时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石墙南面是邓小平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莲花山邓小平铜像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邓小平雕像。

在相册里还有一张珍贵的相片,摄于2000年邓小平铜像安装时。滕文金在书里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为了施工不受外界影响,铜像的周围临时搭起9米多高的隔离板墙。下午5点板墙一拆开,天边突然出现晚霞,残阳如血的壮观景象看得滕文金发了呆。这时后面工人提醒他:“滕老,你回头看,天上出现彩虹了!”他转头一看,只见从地王大厦楼顶到笔架山顶,一条长长的彩虹横架苍穹。激动的人群中谁也没带相机,最后施工队长在工棚里找到一个傻瓜相机,可惜只来得及拍下彩虹。

这还是滕文金来深圳二十多年第一次见到晚霞和彩虹同时映照大地,那天的场景让他终身难忘。

▲滕文金正在进行邓小平铜像创作。

▲滕文金工作室里珍藏的邓小平铜像定稿。

莲花山上

8月14日中午,我和滕斐在中心书城碰面,一起登莲花山。走进公园,就见到树下汇聚了一群市民,中间几个穿着维吾尔族服装的人在跟随音乐舞动。滕斐不由得停下脚步观看,“我带外国朋友来莲花山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叹这里太充满生活气息了,原来中国人这么‘爱玩’。”

邓小平铜像的选址,经过多次讨论和变更,在否定了蔡屋围三角地、市政大楼前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地点后,最终选定莲花山。

莲花山海拔仅106米,但山不在高,有人气则灵。1992年10月,莲花山公园开始筹建,1997年6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铜像广场位于莲花山主峰之巅,面积4000平方米,是深圳市最高的室外广场。历年来,莲花山公园先后入选“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我们爬至山顶,视野一片开阔,邓小平铜像在蓝天映衬下,气宇轩昂、步伐坚定。

邓小平铜像加基座近10米高。滕斐说,这个高度是父亲根据广场面积科学测算确定的,考虑到了雕塑建筑安全、与公园氛围融合、游人瞻仰和合影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基座上的字也是父亲带着工人亲自雕刻的。”滕斐指着基座,上面的题字在阳光的折射下金黄夺目。当初工人不懂雕刻的艺术,刻字要注意的笔势、中锋、侧锋和藏锋,他们都难以理解,已经退休两年的滕文金只能亲自上阵,在施工现场蹲跪了几天后,回到家中痛得都直不起身。

也许邓小平铜像已经成为这位认真负责的雕塑家最成功的代表作,但很多人还不知道,1980年在工人文化宫竖立的深圳第一座雕塑《抚爱》也出自滕文金之手。雕像所传达的,就是关爱下一代的深意。多年后,一位从武汉调来深圳工作的朋友认识滕文金后惊喜地感叹:“原来这件雕塑是你的作品啊。你知道我为什么来深圳吗?就是因为我看到了这座雕塑,觉得深圳太美了!”

18世纪德国戏剧家、评论家莱辛说过,“美的人物产生美的雕像,美的雕像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美的人物,国家有美的人物,要感谢的就是美的雕像。”雕塑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

此次与莲花山邓小平铜像一同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建于1984年的孺子牛雕塑,象征着深圳特区建设者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无私奉献、奋勇前进的创业精神。如今在深圳的公园中、街道上或者无名角落里,越来越多的城市雕塑正在不断充实、延展、传递着新时代的深圳精神。

我和滕斐站在雕像前向山下望,这也是邓小平铜像注视的正前方。现代城市建筑群鳞次栉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速度跃然眼前。这座被“设计”出来的城市,前行的步伐必将更大更快。

统筹:李岷

记者:林菲

制图:勾特

作者: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