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告别大学的演讲稿 >二、团队成员及研究成果 正文

二、团队成员及研究成果

2023-10-08 06:51:43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范文演讲稿 点击:247次
一、团队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中国海洋大学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前身为2007年成立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所。历经发展,以研究所为主导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成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基地、山东省十三五外国语言文学唯一“创新平台”。该研究团队作为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2017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英语专业获国家一流专业,“英语语言学”获国家一流课程,2020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山东省唯一高水平优势特色外语学科。依托科研创新平台,研究基地于2013年引进了ERP脑电系统、眼动追踪系统,组建了中国海洋大学第一个文科科学实验室——语言与脑科学实验室,建成融教学、科研、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实验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促进科研发展和成果转化,2020年团队分别与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九中和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语言认知康复与医患沟通研究中心”、“二语习得研究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会话科学联合实验室”。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作为学校重点创新团队,从国内走向国际,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团队负责人杨连瑞教授担任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国家二级学会,原会长单位分别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本团队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术前沿为目标,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基础上,确定了二语习得的理论语言学研究、心理语言学研究、认知语用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二)团队定位

1.国内一流的二语习得研究中心。不断提升二语习得的理论语言学研究、二语习得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二语习得的认知语用学研究和二语习得的教育学研究等优势领域的研究水平,引领学术创新和发展方向;

2.“语言与脑科学”实验中心。配置国际先进的ERP神经认知分析系统和3D眼动追踪系统,并以此为中心,吸引世界一流的学者到本团队就职,组织团队活动,创造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时,依托与合作单位共建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进一步开展研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

3.培养国际型创新人才的实验平台。注重培养拥有跨学科知识体系,兼顾理论性与应用性的高水平人才,建成国内二语习得人才的培养高地;

4.国内重要的二语习得学术交流平台。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政策,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团队建立合作交流的同时,积极派遣团队成员到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学习、访学。

二、团队成员及研究成果

(一)团队成员

本团队负责人是杨连瑞教授。目前共有成员35人,博士29人,在读博士5人,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团队中学院内部成员29人,外聘人员4人,引进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绿卡工程教授2人(AnnaSiyanova、BrentWolter)。研究领域跨语种、跨学科,涉及英、日、法、德、韩五种语言。团队成员中外结合,使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向着国际领域进发。本团队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骨干成员如下:

下面是团队骨干成员的个人简介:

杨连瑞,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首届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专业类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通用语类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第二语言加工学会副会长等。近年来在Studiesin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AppliedLinguisticsReview、《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著有《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中介语话题突出的类型学研究》、《动态系统论与二语习得研究》等学术著作。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及发展研究》等课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10余项课题。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4项。

陈士法,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英语文体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的通讯评审专家。《现代外语》、《外语电化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英语研究》、JournalofNeurolinguistics、InterdisciplinaryScienceReviews等期刊的审稿专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多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获山东省第23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青岛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BrentWolter,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特聘人才教授,英国威尔士斯旺西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爱达荷州立大学教授。《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ofAppliedLinguistics,剑桥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国际著名期刊匿名审稿人等。近三年主要在AppliedLinguistics,AppliedPsycholinguistics,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LanguageLearning,ELTJournal,System等应用语言学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深刻影响了词汇习得和搭配加工研究的发展。

AnnaSiyanova,中国海洋大学特聘人才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居里夫人研究员,日本天普大学杰出访问学者,NewZealandStudiesinAppliedLinguistics(NZSAL)编辑,国际著名期刊匿名审稿人等。近三年主要在BrainandLanguage,AppliedLinguistics,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LanguageLearn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等应用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引领了二语习得以及词汇加工研究的发展,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于国栋,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繁荣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1年博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语用学家何自然教授。后致力于会话分析的学习与研究,师从国际著名会话分析学家PaulDrew、JohnHeritage、AnitaPomerantz。已出版学术专著三部,新作《什么是会话分析?》2021年将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国际(Discourse,Context&Media、DiscourseProcesses、DiscourseStudies、EastAsianPragmatics、JournalofPragmatics等)和国内语言学学术期刊(《当代语言学》、《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外语》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07-共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分别为2010年(良好结项)、2015-2019年(优秀结项),主持和参与其它省部级项目20余项。

吴亚欣,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繁荣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研究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硕士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徐盛桓教授。博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从著名语用学家何自然教授。曾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tateUniversityofNewYork,USA.)、英国拉芙堡大学(LoughboroughUniversity,UK.)、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SA.)作访问学者,师从RobertE.Sanders教授、PaulDrew教授和JohnHeritage教授。出版专著两部,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Pragmatics&Cognition、DiscourseProcesses、JournalofPragmatics、InterculturalPragmatic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会话分析。

王文贤,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与日语教学。1985年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毕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8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毕业,获硕士学位,2011年3月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毕业(日本),获博士学位,日语教育研究专业。出版专著《日语学习者互动互动学习效果研究》及合著著作《二语习得研究与日语教育》及2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涉及日语语言学、日语习得与教学及日语语用学等,指导研究生撰写日语教学、日语习得、日语语言学、日语语用学等方面的论文14篇。

吴炳章,博士,国际语用学访问学者(2013-2014),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普通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山东省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两项、山东省教育厅一项等多项。获山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青岛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在LanguageandLinguisticsCompass、《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世界汉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等发表论文30多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录2篇。

陈颖,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评、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语言测评中心(AssessmentResearchGroup,BritishCouncil)访学。出版专著《二语写作测试语境效度研究》,在《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完成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东亚地区英语测试研究基金项目、省社科等课题近10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大学生二语语用能力诊断性测评开发与效度研究(20BYY108)”,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Council)、美国MetaMetrix公司开展多项合作项目。在英国语言测试协会年会LanguageTestingForum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近10场。

李旭奎,硕士、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现承担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英语I&II”、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研究生“语言统计学”、“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与学科教学(英语)方向研究生“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等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多年来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译著多部。

李景娜,博士,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语音感知与产出、言语加工、二语语音习得。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岛市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各一项,近年来发表CSSCI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目前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音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

王遥,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类型学、功能语言学。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作格性连续统的跨语言研究”)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类型学视域下的作格性连续统分析”)各一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多项。近年来在《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外语类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和词典各1部,获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张凯,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得校教学评估优秀、全国和省教学比赛一等奖和学校各项奖励。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教学法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用项“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同伴教学法”探索英语教学的新路子,积极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学术能力。主要研究认知心理和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教学反馈、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和学习投入的影响等。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远程教育杂志》等国家外语类权威期刊、CSSCI源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十多篇,2020年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三人第一),参与教材编写3部、其他教辅和翻译图书4部。

冯瑗,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课程开发设置。1996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7月至今供职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讲授大学英语和研究生英语课程。此间曾于2012-2016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攻读并获取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包括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或参编教材教辅五部,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近十项。

李祥云,博士,中国海洋大学英语系讲师。199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近年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吴晓倩,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毕业于法国南特大学语言学与语言教学法方向。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二语语感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已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法语类语法感与语言觉识的阶段性差异研究,已结项)在内的项目多项。在《Convivium》、《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国外语研究》等国内外法语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A&HCI一篇。2015年获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与外研社举办的全国法语说课大赛一等奖。

齐冬冬,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和中国海洋大学重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参与建设国内德语届首门慕课“德语语言学导论”(排名第2),为首批国家级本科线上一流课程。获得2019年度外国语学院师德先锋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参编教材2部,参编工具书1部。

李潇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语用学及语料库语言学。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现主持省项目及校级项目各一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8篇,其中SSCI2篇,CSSCI5篇。这些研究以话语标记语、离合词及亲属称谓词等语言现象为切入点,借鉴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型,基于大量真实数据,从单语研究、语际对比及历时演化等角度探究言语交际背后的规律。研究成果既有助于深化对语用现象及其机制的认识,也对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及辞典学等领域有启示作用。此外,本人还曾研发多种语料库分析软件,并参与建构了CROWN语料库。这些软件及工具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信度及效率,也能为语言教学提供帮助。

魏银霞,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目前跟随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杨连瑞教授,在博士后流动站内,从事功能语言学与二语语用研究。2015-2019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2011年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二语习得、英汉比较。通过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及应用研究的相关进展,现已在《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JournalofLanguageandPolitics、SocialSemiotics等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4篇。承担和参与研究相关的课题多项:现在研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1项,博士后第68批面上基金1项。

郭恩华,博士,中国海洋大学英语系讲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张德禄教授。博士期间开始从事会话分析研究和多模态互动分析研究。2017-2018年受国家留学生基金委高水平公派资助,赴德克萨斯大学大学奥斯汀分校(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传播学院参与博士联合培养,师从国际手势学会创会主席、著名多模态互动研究专家 JürgenStreeck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会话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分析、具身互动分析、医患交际、二语课堂互动以及其他机构性互动研究。

李璐,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2014年6月毕业于临沂大学英语(经贸方向)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202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分别获文学硕士学位、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对比等。目前,在领域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3篇、第二作者文章5篇。参与撰写著作《英汉句法对比研究》(待出版),个人部分约6.8万字。主持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研究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薛淑玮,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2015年在北京大学硕士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主要专注于语篇、句子阅读加工的认知机制的探究。首次将机器学习技术运用到了自然文本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分别在SCI期刊JournalofEyeMovementResearch(三区)上发表论文“ReadingShakespearesonnets:combiningquantitativenarrativeanalysisandpredictivemodeling— aneyetrackingstudy”、在SSCI期刊FrontiersinPsychology(一区)上发表论文“Whatisthedifference?RereadingShakespeare’ssonnets— aneyetrackingstudy”等。同时,用脑电技术研究了双语者句子理解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相关成果“Pseudoneglectinsentencebisection:acomparisonbetweenItalianandChinese”发表在JournalofCognitivePsychology(二区)上等。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语者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加工的认知/神经时间动态性》(#31371021)和欧盟资助项目(EUHorizon2020)《E-READ》(COSTActionIS1404)等项目。

柏杰,博士在读,副教授,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语用学、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校本科教育研究项目、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校科研专项基金项目、校教学发展基金项目等。在《中国外语教学》(CSSCI)、《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扩展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以副主编身份编写研究生教材两部。获中国海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评估优秀奖(一等奖);外研社、外教社杯全国教学大赛三等奖;校首届东升课程教学卓越奖;校第九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三等奖。

盖飞虹,博士在读,讲师。主持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一项(“元话语视阈下中国学者学术英语语用能力构建与发展”),近年来主要讲授课程的有《实用英语写作》、《英语演讲艺术》、《英语表达艺术》、《学术英语读写》、《学术英语听说》、《旅游英语视听说》、《大学英语III》、《大学英语IV》等。

闫海娟,博士在读,讲师。1999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2015年-至今为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方向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语篇研究等。近5年来主持省、厅级课题2项,校级项目3项。参加国家、教育部课题3项,省、市级科研项目近10项。在SSCI、A&HCI国际期刊ReviewofCognitiveLinguistics、国内CSSCI期刊《外语教学》以及其他国内期刊《当代外语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外语研究》等发表论文近10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数十次。

秦玉清,博士在读,讲师。研究兴趣为英语教学、二语习得、二语语用教学、二语语用能力发展。教授课程为《大学英语》、《英语演讲艺术》、《高级口语》、《英语表达艺术》。主持《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及《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等多个教学项目。主持山东省社科项目《新时代国际化人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与培养模式研究》。参编教材两部:《英语表达与演讲艺术教程》(副主编)、《新时代主题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副主编)。

王智红,博士在读,讲师。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作为青年骨干教师在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行为科学与教师教育学院)做访问学者,2019年9月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攻读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博士。近五年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应邀参加2020年8月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举办的第十九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AILA),并就研究性论文“ALongitudinalStudyontheDevelopmentProcessofChineseYounglearners’EnglishWritingCapacity”做海报展示。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先后公开发表论文6篇均为第一作者,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级项目共计8项,参与省部级项目一项;同时在二语习得论坛、英语写作研究会议、中国英语教学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4次。

(二)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团队共发表论文135篇,其中SSCI期刊论文7篇,CSSCI(含扩展版)期刊论文69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和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奖2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项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代表性论文和专著、奖励和项目信息详情如下:

表1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表2代表性奖励

  

表3代表性课题

三、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本团队以汉语母语者学习第二门语言或者非汉语母语者学习汉语为研究对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术前沿为目标,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及其内涵。

(一)二语习得的理论语言学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理论语言学进行研究,包括二语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二语语音研究包括中介语的音段音位特征、超音段音位特征、语音错误、语音“石化”现象的语言学透视等,主要借助Praat语音分析软件等研究二语学习者的语音发展。二语词汇研究包括中介语的词类错误分析、替代型错误分析、省略型错误分析、冗余型错误分析、中介语的词汇组合特征、词汇搭配特征等。二语句法研究包括二语纠错反馈、中介语的主语与主题、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短语、复合句)、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物称与人称、therebe存现结构、平行与主从结构等。二语语义研究指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理解和表达时的语义学层面的语言规律和特征等。

(二)二语习得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行为实验、脑电实验(ERP技术)、眼动实验(眼动仪技术)等探索第二语言的加工处理机制,主要涉及二语的习得机制、理解机制、产出机制和损耗机制等。长期以来,本研究方向调查了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二语词汇的性质、存储单位及其影响因素、语义表征、双语的内部结构、英汉心理词典中的熟悉度效应、双语词汇名动分离机制、词基频率对二语形态加工影响等。目前,本研究方向涉及了更多的研究内容:二语名动分离机制、二语词汇损耗机制、英汉双语语码转换认知机制、二语动词过去式的加工机制、二语词汇选择机制、纸笔手写对二语词汇的再认等研究。如今,随着“语言认知康复与医患沟通研究中心”的设立,本研究方向同时致力于病理性语言障碍和言语矫正研究。利用ERP技术、眼动技术等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属于国际研究前沿领域,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的研究中,本研究方向积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使本方向的研究和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水平。

(三)二语习得的认知语用学研究本研究方向旨在发现第二语言意识的内容如何得以概念化并表征为语言范畴以及第二语言的信息如何被解读并赋予意义。前者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即通过对语料的内省思辨,发现其概念化过程,通过比较语言学事实加以检验,以此发现概念内容认知加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解释汉语、英语等语言形式的概念内容之异同,为外语教学和语言教学等学科提供理论支持。后者是语用学范畴,即通过发现第二语言的表达形式在语境中获得意义的途径,探索制约第二语言使用的心智过程和社会规范,并由此进一步发现机构性话语(官腔)和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冲突以及消解方略。本研究方向拟针对汉语二语为研究对象,描写非汉语母语者学习、使用汉语时不及物动词论元增容机制、及物动词论元减容和换质的允准条件、用意向性理论阐释不及物动词“及物性化”和及物动词“去及物性”的机制。此外,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本方向将继续探讨行动逻辑的心理基础,力图将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条件句纳入行动逻辑的推理框架,在传统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另外,还从第二语言涉及的“说话人、听话人和他们所处的世界”各层面的分析出发,在哲学基础上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建构提供哲学支持。

(四)二语习得的教育学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外语教学研究,主要探讨各种教学方法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其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学习)理论基础,运用该理论对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多因子进行优化组合和设计、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步骤,最后对各教学法进行科学、客观的优劣评价。在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对后教学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发展规律进行冷静思考和大胆展望,对外语教学法作既符合外语教学客观规律的又符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与优化。本研究方向还涉及二语测试研究,即从测试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不仅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

四、团队未来发展规划

本团队目前为我国外语界成员最多、影响最大的唯一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对我国外语界的学术研究起到规划和引领作用。未来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促进我国外语(二语)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解决中国学习者学习二语中“费时低效”的问题,培养国际一流的外语科研创新人才,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的交流。根据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立足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的现状,我们制订了本团队未来的发展规划。

(一)建设前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中充分发挥本团队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优势和地位,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致力于“二语习得”综合建设,建设发展好本团队,使其成为由一流学者、一流科研平台和一流学术成果构成的特色团队,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建设思路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单位、语言与脑科学实验室等高水平交流平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团队正在开展并努力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英条件句的情境认知对比研究”、“我国大学生二语语用能力诊断性测评开发与效度研究”、“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外国口音的理解加工研究”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多模态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二语道歉行为发展研究”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提升本团队在全国的领军力、影响力和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团队成员继续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其它省部级项目;发表、出版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招收培养高水平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生,提升本团队在全国的一流地位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建设目标作为一流大学中的一流创新团队,中国海洋大学二语习得跨学科创新团队将从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出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家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国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队伍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是本团队建设的核心。一个结构合理、人才济济、年龄、职称等互补的团队才具有绝对的优势和竞争力。带头人建设是梯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品素质和学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带头人的两个指标。对梯队成员的建设也是梯队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学院政策下的人才引进和自己培养的方式,确定团队的成员,进一步挖掘梯队每个成员的潜力。目前,本团队各个研究方向都有合适的带头人和主要成员。从梯队建设的角度来说,三年内,还要通过学院的博士点积极培养团队教师6名,大力引进国内外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才6名。

(2)人才培养

本团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学院的本科生抓起,利用学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三年内培养高水平二语习得研究人才30多名,开设与二语习得研究相关的,富于时代特色与人文性和科学性的一系列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努力把本团队建设成为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的、国内该研究领域第一的知名团队。

(3)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团队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政策。在与美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际一流高校的团队建立合作交流的同时,积极派遣成员到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去学习、访学。此外,积极引进绿卡工程教授,提升团队国际合作能力和竞争力。

(4)方向建设

方向要符合学院学科发展,适应国家的要求。本团队的四个研究方向,即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研究、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研究、二语习得认知语用学研究和二语习得教育学研究,将产出标志性原创性的若干重大成果,并争取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总之,通过本创新团队的建设,努力探索国内外国专业教育由语言工具性向语言人文性和科学性的深度转型,深化高水平外语人才培养的范式,造就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研究者,为国家双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正能量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