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国梦·水乡情》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陈意萍,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水乡情》。
每个人都有梦想,谈到梦想,可大可小,大到国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小到个人金榜题名的大学梦。而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对三都有深远意义的事,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2013年7月28日,带着志愿者的满腔热血和对水乡大地的无限憧憬,我和我的7名队友来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这个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巍巍尧人山,绵延都柳江,这里是灿若凤羽的山水风光之都;甲骨活化石,东方情人节,这里是古老神秘的水族风情之都;神秘产蛋崖,特色马尾绣,这里是独特朴素的特色风物之都。多民族文化的润泽儒养,让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多神秘,也孕育了这里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人民。在这里,我们与“畲山为田、饭稻羹鱼”的水乡人朝夕相处,他们的淳朴与热情让我们坚信:在三都拼搏奉献的这一年,定将成为我们最无悔的青春篇章!
“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人师,我们秉承贵州教育精神。我们积极听课,勤学多问,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我们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多少个深夜凌晨,我们却仍在为那45分钟的课堂熬夜奋战;我们创新课堂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所以我们会细心呵护每一粒种子,静等花开,或许有些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颗参天大树!
在课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是我们的主旋律,已记不清多少个周末假期,我们仍在积极走访乡村学校,调研基础教育;我们“跟着学生回家”,对贫困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贵州山多路险,每次下乡的路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艰难的:且不说不通车的地方,踩着脚底的水泡一走便是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即便通车,一脚油门也是一个弯,这让即使在坐车方面也算是身经百战的我也逃不过头晕目眩。
印象最深的一次要数今年3月份去都江镇小脑小学的那次了,那几天天空总漂着雨,山路湿滑,当车子开到一个弯道和上坡的结合处时突然打滑,晕眩中的我一把抓住队友的手,清晰地感受着车身在剧烈颤抖,司机吃力的把着方向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翻下陡峭的山崖,那一刻,惊魂未定的我内心有了微妙的变化,“来这里为了什么?做这些能得到什么?用生命去支教,值得吗?”这些念头在我心里打转,久久不能平静。车子最终冲过了那段险境,下车走进校门,满身泥巴的孩子迎面向我们跑来,他们对我们灿烂的微笑,他们大声地说:“老师好”,这一刻,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来这里的意义,我要尽我所能,让这些灿烂的笑脸永远灿烂,这就是意义之所在。
于是,我们通过自身开辟积累的爱心平台发布需求信息,争取资助。截至目前,我们已帮助全县10余个乡镇共计14所学校的2000余名学生获得棉衣、棉被、文具等爱心物资50余万元,帮助全县80名贫困生获得近10万元的理工`滴滴GO助学金。在这里,我还要分享一个好消息,就在前几天,我们为三合镇行偿小学、三洞乡信望小学、都江镇怎雷小学、小脑小学申请的快乐运动场已经通过审核,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就能用上设备齐全的运动场了。
除了物资,我们还开创“理工支梦班”,通过舞蹈、器乐、书法等课程为水乡孩子编织七彩童梦;我们设立微笑小屋,亲情陪伴,温暖留守儿童;我们积极开展七彩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积极寻访身边榜样,向榜样学习,传递榜样正能量。在寻访全国师德标兵陆永康老师时,陆老师寄语我们:一如既往用宽容心去做人,用责任心去做事,坚持并且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在此也郑重承诺:我们将做一群负责任的老师,做一群负责任的志愿者,用青春为水乡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用青春助力三都中国梦的实现,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支教岁月已过半,掐指一算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离去的日期愈近,对水乡的不舍就愈浓。一年三都行,一生水乡情,黔楚的地理距离割不断我们对水乡的爱恋,而这片美丽的土地已然成为了我们一生的思念。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铿锵的旋律仍在激荡,心中的热血还在沸腾,而我们对于水乡的爱也将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