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华中学 >抗美援朝幸存战士曾经一个连对阵美军两个营 正文

抗美援朝幸存战士曾经一个连对阵美军两个营

2023-10-07 15:00:28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国旗下演讲稿 点击:540次

(原标题:钢铁战士)

雪蚯……据说朱彦夫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创作之初的书名是“雪蚯”——一条在冰雪中艰难爬行的蚯蚓的形象。

朱彦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之战的幸存者。朱彦夫所在的26军77师231团1营2连奉命攻占和坚守长津湖以南的520高地,一个连对阵美军两个营。2连的指战员们4天没有进食,冒着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与十倍于他们的全副现代化装备和充足后勤保障的美军激战。最后的两天两夜激战后,“49名战士静静地、不知饥不觉寒地躺在了异国他乡的巅峰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这个已被大雪封死的520高地上,在长眠的一具具尸体中,居然有一条正在极缓慢地复苏着的生命。他全身覆盖着厚厚的冻雪,蠕动激起了‘嘎巴、嘎巴’的折裂声……”

这个蠕动的“雪蚯”就是年仅17岁的志愿军战士朱彦夫。蚯蚓是红色的,雪是白色的,身体和血迹一样弯弯曲曲。他的脸上、身上到处都是弹伤烧伤,腹部一段肠子荡游在单裤以外,在指导员最后的遗言激励下,他像“雪蚯”一样坚强地爬行,不知多少天,终于找到了战友和野战医院。

不论是在自传体小说中还是生活中,朱彦夫的语言都是豪气冲天又很有意思,富有革命战士特色。他把治疗和手术后面部严重变形、失掉左眼和四肢、腹部还有一个大坑的自己形容为“四个爪全没有”的“破头、烂身、怪物”……但他坚定地说:“要以自己的一截身躯,两只臂碴,一张嘴巴,再加上两条假腿,竭尽最大努力,在家乡扎扎实实地创造再生的条件,试探一下扼杀、封闭求生者的坚冰的厚度!”朱彦夫在荣军院三番五次地逃跑和坚忍不拔地找领导缠磨,发展到后来以“绝食”抗议,领导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个清冷的冬天,朱彦夫被荣军院老乡用独轮车推回了家。母亲见到他吓得昏死过去,乡亲们“点起灯笼”把他当“幽灵”看待,这些情形我们都能通过关于朱彦夫的真实报道找到,而邻居大妈的那句“他本来就是个大活人,哪里来的烈士?要是烈士都能活过来多好!”无疑更是朱彦夫的内心表白。

当母亲和乡亲们终于接受了他,母亲亲手做了一碗面条端上来,朱彦夫这样感动地写道:“她们离开以后,他开始拼命地用臂搓掉帽子,推掉墨镜,四肢扑床,一点一点爬到桌边,臂碴触扶桌沿……腚在床上,头在桌上,嘴触到碗沿,唇压碗边,使碗形成半立,这样有利于吸食。不料将碗碰翻了,面条洒了一桌子。他就势趴到桌边舔了两口……这是他负伤截肢以来的第一顿‘自食’!他如糖似蜜地品味着吸到嘴里、流进胃里的汤水渣沫……”是的,世上再好的饭,都不如母亲亲手做的饭香。

小说中写到他在痛苦的时候,用嘴“衔起”班长送给他的破口琴,“实实坯坯地坐在地上,紧紧地抱,狠狠地吹,痴情地练,尽管他没有半点音乐细胞:不会简谱,不懂节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哑’的突破,‘声’的重响!他将《大刀进行曲》《八路军军歌》一一吹过,然后自己评论开了:‘吹得都不错,只是运气太短,节拍不准,不能得奖,但精神可贵,就给个口头奖吧。’他自报自吹,自吹自奖,终于把欲悲未哭而积聚心头的泪液撩拨出来。”

而现实中,正是他的口琴声、他靠着在部队“扫盲班”和荣军院学到的文化知识办图书室和文化夜校的读书声,深深打动了乡亲的心灵。他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曾经见了他吓得不得了的刘德发,生产队大队长张太明、会计张太元、副业队长张茂贵等,以及区长李庆明等领导,后来都成为朱彦夫的亲密战友和忠诚伙伴。他们在一起出谋划策,土办法计算工程量,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还组织了由朱彦夫亲自当导演的“宣传队”,演出自编的快板、相声等小节目和整出的《苏三起解》《三堂会审》大戏,也常在一起陪伴着朱彦夫用残肢沾上唾沫粘起一张张牌打扑克,讨论他的小说创作,聚会在朱彦夫家那个“洒满阳光的小院”里。

我的三条命,肉体生命和政治生命基本恢复,现在只剩下枪杆子这条生命没有恢复……当小说中朱彦夫向战友说出这样的话时,战友回答:“这需要你去发明、改装一种适合自己操作的新式武器,那时,你不就又有枪杆子了?”这些对话正是朱彦夫的内心独白。

在朱彦夫后来的战士生命中,一直都在“改装”和“发明”着“适合自己操作的新式武器”。他咬住笔杆练习写字,“写着写着,口涎顺笔而下,流到笔尖,泡在纸上,同落纸未干的墨迹会合了……历时十几分钟,钢笔滑掉十多次,累得汗流浃背,终于写成四个大字。”他告诉别人这是“艰途觅生”四个字,他们都愣住了,这哪里有这四个字的模样!这就是朱彦夫最初的字。

能人……自传小说中写到,朱彦夫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不久,有一次突然失踪了10天。村里人和家人分析,这一带没有公路,他不会乘车出走,他的假腿一天最多走3里路,但兵分多路把全村内外找遍,也无踪无影。流言蜚语再度泛滥:“他本来就是借尸还阳,阎王老爷规定的八月十五来请他嘛!”

其实他是在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搞调查、抓生产,他一个人“夜间行动”去看看南山上有块地的玉米到底是被人偷还是被獾掰了,深夜拄着双拐过独木桥时,掉进了深谷。找不到人帮助,他很难爬出深谷。他还担忧人们看到他摔伤,会把他送回医院,“这是他的大忌”,所以他也绝不喊人救命,干脆就在山洞中“设营”住下来。“沙作褥子石作被”,啃青苔、喝山泉,这样的“设营”,显然只有经历过无数奇绝灾难的战士才会如此。他还在洞里做着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我有思维作指导,有双膝作工具,有意志作原动力,不怕!”

10天后当他终于出现在母亲面前,母亲长叹口气说:“俺家门里上数十八辈子,就出了你这么个‘能人’,俺活该担赔不起哟……”其实,别说上数十八辈子,就是再多,也难找出这么个“能人”,这就是从长津湖回来的志愿军战士!

爸爸……当朱彦夫的第一个女儿诞生之际,最理解丈夫心情的妻子小心翼翼地把小生命举到他面前时,他们夫妻之间有这样一段有趣而激动的对话——

“胳膊腿的,全不?”

“看你问的,能不全吗?”

“感谢你……快给我,让我亲亲宝贝女儿!”

“爸爸!这个在他听来极为陌生的字眼,是何等的美妙动人啊!他深情似海地凝视着妻子怀里的小宝宝,感到生命在瞬间充满了诗意……”朱彦夫与妻子一共生了6个子女,现在孙子都有了。

在现实中,西里村的乡亲们说:“朱彦夫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由于村里缺水,他带着人上别的村找水,假肢磨破了腿,很疼,就坐到地上找出歌本唱歌,说‘我就是唱歌,一直唱到不疼,笑比哭好!’没有那种精神,他很难活到现在,更何谈繁衍了那么多后代……”

他永远奋进在追赶常人的征途中……他在自传体小说中写到,当初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挑毛病的人说朱彦夫不参加生产劳动。朱彦夫就带领妻子、女儿包下了一亩半地“补上劳动课”。妻子驾车推粪,朱彦夫套绳拉车。妻子管刨耙,他双臂抱拐,捡石头。妻子挖窝,他点种。尽管这一亩半地的秋后实产验收,只接近于往年平均亩产300斤的产量,没达到一个棒劳力的平常劳动的收获,但他仍然感到欣慰。

在干部年度实干表册榜上,朱彦夫的记录是这样的:

上坡检查生产(包括黑白天)91趟(次);独自访贫问苦和自费济贫22次;调解民事纠纷8次;写规划、报告、公约、村史11份;包括种地1.5亩,折合工59个……

尽管这份表册没有得到挑毛病的人的认可,朱彦夫自己却仍然是欣慰的,那就是:常人能干的,他也大都能干了!他永远奋进在追赶常人的征途中。

“追赶常人”,就是这个伟大的不屈战士的终生目标!

(中国梦 强军梦 我的梦文学征文)

作者:领导公众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