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的未来演讲稿 >用奋斗谱写不悔青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北京篇 正文

用奋斗谱写不悔青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北京篇

2023-10-06 15:11:44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学生会竞聘演讲稿范文 点击:799次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思绪带回到9年前。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航天城,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聆听广大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感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当时是现场的一名青年代表。他至今记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那场活动的鲜明主线:“我们同青年朋友们到航天城来,就是要实地感受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彼时,航天科技“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名为“天宫”的中国空间站还只是一张蓝图。9年过去,中国空间站已拉开建造的大幕。

  “9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航天青年就是要不断为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为建设航天强国拼搏奋战。”王翔说。

  铭记的日子

  2013年5月4日是让韦玮终生铭记的日子。

  那天,这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平台系统研究室型号主任设计师,与航天五院一名青年代表在通信卫星实物展位前,一起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相关技术成果。那一年,韦玮37岁。

  参观后,习近平来到会议室,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在座谈会上,当听到“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时,韦玮感到格外亲切和自豪,“这让我更加深信投身航天事业是我青春无悔的选择”。

  这次主题团日活动让韦玮心潮澎湃,他把总书记的期望当作奋斗方向,用立足岗位拼搏奋斗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航天重大工程相继实施,给广大航天青年提供了广阔的事业发展舞台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惯性导航系统是航天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9年来,韦玮扎根惯性技术领域,刻苦钻研,很快成长为型号主任设计师、某型惯性系统的技术带头人。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9年来,韦玮多次深入基层,深入京外生产厂、总装厂、大漠戈壁部队等地调研、攻关、试验。他向一线工人师傅学习精湛专业技术和宝贵经验,以及严谨的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工程实践中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有效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韦玮说。特别是担任某惯性系统技术负责人期间,他参加飞行试验等重大任务20余次,火线解决了大量急、难、险、重问题。发射场捷报频传,飞行结果屡创新高。

  身份的变化

  9年前,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虹湾地区,玉兔号月球车行走的车辙印在了月球表面。当时43岁的孙泽洲是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的总设计师。

  “正是‘让五星红旗展现在月球上’的必胜信念,激励我们大胆创新、全力攻关,突破了导航控制和月面移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我们用成功兑现了庄严的承诺。”孙泽洲说。

  9年过去,继嫦娥三号落月之后,来自中国的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天问一号探测器则携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实现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孙泽洲的身份,也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的基础上,增加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身份的变化,折射了国家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在孙泽洲看来,中国航天事业正是在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在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第一代航天人白手起家,正是自力更生的坚定信念,使他们在摸索中艰难前行,实现了“两弹一星”零的突破;在航天事业成长时期,以孙家栋为代表的航天英才延续辉煌,正是凭着建设航天大国的坚定信念,实现了国人飞天揽月的梦想,让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如今,航天事业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航天强国的梦想也离人们越来越近,艰巨的历史使命激励着航天青年。

  “光荣的航天文化孕育着我们,老一辈的航天精神鼓舞着我们,绝佳的成长环境滋养着我们。对我们这一代航天青年来说,建设航天强国就是我们的远大理想,是我们的毕生追求。”孙泽洲说。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五星红旗在火星上熠熠生辉,这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孙泽洲说,相比美国从掠飞、环绕、着陆到巡视逐步实施,天问一号探测器方案充分体现了高效率、高效益的创新,也是中国航天人敢为人先、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生动实践。

  “作为航天青年,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面对艰险迎难而上、面对挫折百折不挠、面对难关勇于胜利、面对挑战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实现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新突破、新跨越,兑现‘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铮铮誓言。”孙泽洲说。

  不悔的青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3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苗俭也参加了9年前的主题团日活动。作为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双工种高级技师,苗俭从事的工作涉及弹箭星船器等多种产品,这些产品零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任务急、难度大,容不得一点误差。其中不少技术没有国外成熟技术和经验可以引进,只有不断开拓创新。

  在一个重要部件的设计工装中,有个零件叫作“翼板”,需要铣工在不锈钢材料上完成5条圆弧筋板的加工。今天,用数控加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在当时,要靠铣床通过近20次的装夹、定位才能完成。

  苗俭通过反复琢磨、试验,最终让高精度复合变曲面不锈钢翼板的五点动平衡重量误差,从两克减小到1克,产品合格率从10%提高到100%。

  9年过去了,看着车间里忙碌流转的自动化物流车、有序起落的机械臂,以及逐渐建成的柔性生产线,苗俭感慨万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提供了翅膀,我也将尽己所能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争取更大作为。”

  9年过去,曾经参加座谈会的王敏也从一名航天青年,成长为东方红三号增强型平台及亚太6E卫星两个项目的总师。

  王敏在工作中深刻感悟到,没有任何一项成功,是可以轻轻松松得来的。他在新平台开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关卡是电推进应用技术的突破:当时摆在团队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承认失败、放弃梦想,另一个是锐意创新,战胜眼前的困难。

  “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在王敏的耳畔响起。

  王敏选择了后者。经过不懈努力,他所在团队最终掌握了电推进系统设计的知识和技术,在多个航天器研制型号中得到广泛应用,铸就了高性能航天器的坚实基础。

  一晃9年,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王敏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总书记5月2日给他们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不久,这群航天青年再一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迎来新一批“太空出差三人组”。神舟团队又一次用成功续写了矢志航天报国、建设航天强国的不悔青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班长选举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