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科学类书籍对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中,自然科学类书籍占20%,为挑选自然科学书籍提供了参考,但科学类书籍不像文学作品,有些内容比较严肃、艰涩、枯燥,教师如何用好《指导目录》,如何引导学生爱上自然科学阅读,这篇文章给了教师非常实用的建议,一起来看。
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简称《指导目录》)中,自然科学类书籍占20%,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学科。《指导目录》推荐的书籍涉及科学知识及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方法、科学本质,以及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科学思想和人文情怀等方面,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关学科教师要自觉承担起促进学生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的职责,悉心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领略科学更为宽阔的天地和更为美丽的风景。
01
以教师阅读促学生阅读
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各个年段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并没有类似的要求,相关学科教师通常不像语文教师那样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容易使自己疏于阅读。由于缺少广泛阅读,不少自然科学教师知识面十分狭窄,甚至对科学知识造成误解。比如,许多物理教师都认为压敏电阻是阻值随压力而变化的电阻。其实,压敏电阻是阻值随电压而变化的电阻。出现这种集体性错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物理教师对敏感电阻的知识都来源于教辅,而不是有关的专业书刊。
对此,教师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小学自然科学类课程涉及的知识相对简单、稳定,但教师对所教知识的认识需要不断扩大和加深,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与知识相关联的生活也在瞬息万变。所以,教师必须做一个终身阅读者,以勤奋的阅读去影响和促进学生的阅读。
改变教师办公室的环境
办公室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主要工作场所,也是学生了解教师在课堂之外工作状况的重要场所。教师的书架和案头不能被各种教辅占满,而应当腾出足够的“地盘”来放置各类读物,包括《指导目录》所推荐的书籍;教师应当在百忙之中挤出一些时间来阅读这些书。这不仅会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也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中小学生都很崇拜自己的老师,与老师读相同的课外书,会让他们引以为傲。
熟读《指导目录》推荐的相关书籍
《指导目录》中自然科学类书籍涉及的知识非常广阔,有的远远超出课程标准涉及的知识范围。其中有不少知识不但学生原先未知,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比较生疏的。比如,《指导目录》推荐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一书,虽然教师在大学物理中曾经学过,但这些知识以往都没有进入中学教科书,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一节只是涉及相对论的一点皮毛知识,因为从未列入高考范围,教师基本上不用教。加上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相对论知识,使得教师曾经学过的相对论知识早已遗忘得所剩无几。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会产生新的话题,也经常会就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求教教师。为此,自然科学相关学科教师应尽快恶补课外阅读这一课,并自觉承担起指导学生阅读自然科学类课外书籍的职责。虽然教师阅读书籍的数量和类别要远多于学生,但对《指导目录》所推荐的本学科、本学段的课外书籍,应当优先熟读。要充分了解这些书籍的内容、特点、适用对象,扫除知识盲点。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围绕课外读物进行顺畅交流,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许多自然科学相关学科教师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自然科学相关学科教师面临的新问题,需要加强交流和研讨。由于自然科学类书籍涉及的内容差异较大,而自然科学类相关学科教师常常又各有专长和爱好,因此教师除了负责指导所教学生之外,也要打破班级界限进行跨班指导。要根据教师的特长,让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指导任务。
例如,新近毕业的教师可侧重指导全校学生向大学知识延伸的书籍的阅读;知识面比较广的教师可侧重指导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侧重指导全校学生动手操作、游戏方面书籍的阅读;对科学本质有比较深刻理解的教师可侧重指导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方面书籍的阅读。没有特别专长的教师,可以多承担全校性有关活动的组织、服务、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02
依学科特点促灵活阅读
《指导目录》中的自然科学类书籍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的属于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有的属于实验和游戏;有的反映科学的历程,展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的涉及知识的应用,体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等等。二是学生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严重依赖原有的经验知识。特别是知识深化方面的内容,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前知识,他们的阅读将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教师应当依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灵活阅读。
选择性阅读
一是学生应能选择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书。一般来说,科普类、科学方法通识类以及反映科学历程方面的书籍能够普遍适合不同的学生;反映前沿科学方面的书籍比较适合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并乐于深入探究的学生;游戏、实验类书籍比较适合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对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书籍阅读。
二是学生可以选读一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学生阅读的某本课外书,对其中的内容有些能够读懂,有些只能半懂,有些则全然不懂。课外书不是教科书,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阅读自己能读懂的内容;要允许自己有部分内容阅读时处于半懂的状态,并能够从许多不懂的内容中找到自己能够理解的部分;而对于一时完全无法读懂的内容,则可暂时搁置。
例如《居里夫人文选》,该书上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涉及有关放射性非常专业的知识,即使是教师阅读起来也不轻松,而中篇“居里传”、下篇“居里夫人传”,以及“附录A荣誉·生平·论著”“附录B居里夫人与中国”,反映的是居里夫妇的科学人生和思想情操,阅读起来比较轻松,对学生也很有教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中篇及之后的内容阅读。当然,我们不希望学生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而应鼓励学生知难而进。阅读遇到困难时,要善于与他人交流,或求助他人。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当悉心帮助,或提示他们阅读其他辅助读物。
差异性要求
学生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到同等的要求。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读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自己感兴趣有专长的内容可以精读,深刻理解其含义。自然科学知识高度概括,貌似简单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与其他众多知识存在复杂的联系,所以精读的书籍不宜过多,阅读时要慢慢咀嚼,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要用探究的方式,带着问题反复研读,并将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知识相互作用,加以内化。而其他内容则可以泛读,通过浏览大致了解即可。
跳跃性阅读
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由于多数课外书的内容与教科书的内容并不相同,即使有的内容相同,但编排顺序与教科书并非一致。有的课外书内容非常丰富,像《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大型丛书,有18个分册,涉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读完。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为有效,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跳跃性阅读,即不是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也不是非要从一本书的首页开始逐页往下读。要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安排每个学期的阅读内容。对于一些与教科书知识存在密切关联的读物,要结合教学的进度安排阅读进度。
读写做结合
自然科学知识中有概念、规律、模型等内容,其表达形式有文字也有公式、图像等。理解这些知识,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对知识的表达形式进行转化。所以,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不能像看小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例如,可以用概念图来反映知识之间的关系,或将知识的一种表达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有的推导过程可以亲自推导一下,等等。
对自然科学类书籍中的游戏、实验等活动,教师应当提示学生,不能只是停留在阅读层面,而应选择一部分活动动手做做。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思维的发展。
03
以课堂教学促课外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材料的选择及其组织。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实现建构理解,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当通过广泛阅读加以汲取,建立教学素材库并随时用于教学,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用课外读物中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将课外读物的素材用于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当从多个视角去选择教学素材,包括扩大知识视野的素材,深化教材内容的素材,解说教材内容的素材,增强知识趣味性的素材,将教材内容具体化的素材,反映科学历程、科学精神的素材,反映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素材,体现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素材,科学游戏、实验等活动素材,等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素材的引用有明示出处和无明示出处两种方法。自然科学教学中,素材的引用大多没有明示出处。教师应当改变做法,化暗引为明引,让课外书目经常在课堂上露面,这样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思想:学习自然科学不能满足于教科书的学习,《指导目录》中自然科学类的书籍能够极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从课外读物中选择命题的素材
《指导目录》中的相关书籍还可为编制各类习题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利用这些素材编制的习题具有趣味性强、生活气息浓等特点,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素材编制课内思考讨论题、课后练习题和考试试题。由于学生对解题活动通常都比较重视,所以这一做法对于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是十分有效的。
04
以多样活动促深度阅读
自然科学类书籍不像文学作品,它通常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比较严肃、艰涩、枯燥,阅读起来比较费劲,加上课外阅读的非强制性和选择性等特点,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容易放任自流、流于肤浅。而肤浅的阅读必然导致学生收获甚少,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获得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的持久动力,我们不能简单搬用课内教学的做法,而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促进,从而使学生从肤浅的阅读进入深度的阅读,同时又不会因课外阅读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1.书籍推介
教师通过熟读《指导目录》中推荐的书籍,撰写简要的推介文字,介绍书籍的作者、主要内容、风格特点、目录等,使学生对课外书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求,内容的介绍不宜过于详细和直白。例如,对《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可作如下推介: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撰写的漫谈科学发现的书,篇幅虽然不长,但作者以一个科学家的知识经验和学术视野,纵谈古今,横贯中西,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和事实,阐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及其过程,着重论述了德、识、才、学等成功者需要具备的宝贵品质。文笔生动优美,包含许多凝练的思想警句和古代诗话,具有很好的知识性、启发性和审美价值。
2.内容导读
教师要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提出阅读的意见和建议。例如,阅读安排哪一个年级,哪一段时间;阅读时要抓住哪些重点;采用什么方法;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究式阅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等等。例如,《趣味物理学》一书介绍了多种类型的永动机,教师可建议学生:这些内容宜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时阅读;对永动机,除了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说明它的不可能性,也应当从力和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帮助理解;由永动机这个科学史上的案例,谈谈对科学探索过程的认识。
3.专题讲座
让熟读某本书的教师详细解读该书的内容,演示书中介绍的实验,畅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该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课前演讲
利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所读书籍的内容片段或学习体会,或做一个书中介绍的小实验。要求学生提前申报演讲话题,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写出演讲稿,经任课教师审核修改。演讲还可以用PPT辅助。班级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演讲一次。
5.科技活动
利用学校科技周,举办与自然科学类书籍阅读相关的科技活动,如介绍阅读中获得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应用、交流阅读体会、演示书中的一些趣味实验、交流科技小论文,等等。交流和演示可以与评奖、竞赛相结合。
6.阅读作业
虽然《指导目录》中书目的阅读具有自主性,但教师仍可以布置阅读任务,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阅读要求,以硬性的任务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假期是学生阅读的好时机,有些书阅读起来比较费劲,有些书的内容与课堂学习相关性不强,如《伪科学与自然现象》《物理定律的本性》等,比较适合安排在假期阅读。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布置一般的假期作业,也应当硬性规定假期阅读书籍数量的最低要求,并要求学生写出简要的读书体会。(作者郑青岳,系浙江省玉环市教育局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