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新改革成效入选《国资报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刊
2023-10-08 03:49:08 来源:
演讲稿网作者:德育干事竞聘演讲稿
点击:929次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资委改革办和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策划推出《国资报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刊,从不同维度相对全面、立体地还原改革历程、总结改革经验、展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前景。在专刊“改革成效”栏目中,刊载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的国新实践》一文,深入报道了中国国新紧密结合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以“强功能、优机制、激活力”为主线,聚焦运营公司功能定位、治理机制改革、管控机制改革、三能机制改革、筑牢“根”和“魂”等“五个聚焦”,狠抓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的经验做法。现将全文分享如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国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实施改革三年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以“强功能、优机制、激活力”为主线,狠抓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截止到2022年6月底,公司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已全面完成。在2021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获评A级。聚焦运营公司功能定位以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为目标,中国国新坚持以服务央企为本位,对照“三个明显成效”要求,积极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服务支持央企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走出去”。截至2022年7月底,累计投资央企项目263个、金额4858.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92.2%;涉及82户央企,其中与28户央企在集团层面开展合作,初步构建起一个国有资本跨企流动、形态转换、提高效率的重要平台。通过投资汇聚带动资本增量,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充实国资央企资本实力。通过基金出资297.9亿元,引导带动社会资本约15倍、金额超4400亿元。积极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补链强链固链。发挥创新资本优势,聚焦关键技术“卡脖子”环节,瞄准央企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领域,培育孵化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截至2022年7月底,公司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240个、金额2735.3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全覆盖。国新系基金投资原创技术策源地项目31个、金额54.1亿元;投资现代产业链链长项目27个、金额148.7亿元;投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项目100个、金额447.3亿元;投资隐形冠军项目26个、金额104.1亿元。支持推动深化国企改革、防范化解风险。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组建国家管网集团,出资支持鞍钢重组本钢、中国电气装备重组整合、东航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及中国绿发、中国商飞增资扩股等。支持国企改革专项工程,设立运作双百基金、科改基金、综合改革试验基金群,截至2022年7月底3个基金累计投资项目48个、金额125.2亿元,所投企业共有20家进入所在细分领域全球前十或成为全国第一。通过保理、租赁业务累计向央企投放资金2775亿元,助力压两金、减负债、降杠杆。聚焦盘活存量资产,与央企合作设立业务平台,助推央企“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股权运作,服务央企上市公司181家,助力央企盘活存量上市国有资本。创新设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建立央企债券风险应急机制,提升央企整体信用。搭建商业承兑汇票应用平台“企票通”,牵头设立覆盖67家央企的商票互认联盟,助力产业链清欠、缓解流动性压力。携手央企“走出去”。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央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取国内紧缺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截至2022年7月底,累计与40家央企实现合作,投资央企境外项目95个、金额283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项目占比2/3左右。聚焦治理机制改革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适应运营公司投资驱动的特点,全面完善以公司章程为主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修订“一章程、三规则、两清单”,优化党委“决”和“议”事项。在决策机制上,强调“四个上会、四个不上会”,即重点新业务开拓必上会、新设基金必上会、重大投资项目必上会、重要改革部署必上会,未履行规定程序的议案不上会、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议题不上会、研究论证不充分的重要项目不上会、不涉及方向和重大调整的已决事项不再上会。全面推动董事会规范建设和落实职权。制定出台《所出资企业章程制定管理办法和公司章程指引》《所出资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工作方案》,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制定董事会授权制度、落实董事会职权等100%全覆盖,确保董事会依法合规设立、依章程规范运行、运行配套制度健全,保障董事行权履职能力有效提升。聚焦管控机制改革按照“三授三不授”思路,推进因企施策授权放权。“三授”即对运营成熟、治理健全、管理规范的重要板块公司,对行权能力建设到位的所出资企业,对确需抢抓市场机遇的事项,探索开展更大力度的授权;“三不授”即对“三重一大”事项、特殊监管要求事项、投资负面清单事项,坚决不予授权,在授权行权中严格落实国资监管要求,确保授得准、接得住、用得好。依托“一表三清单”,探索构建差异化管控体系。紧扣投资主线,制定实施投资决策权限表,将所出资企业划分为五类,分别授予不同投资权限。厘清权责边界,制定实施权责事项清单和授权放权清单,管好关键领域11大类55项权责事项,将64项审批备案事项授权放权至所属企业。划出红线底线,制定实施投资负面清单,细化明确13项禁止类业务以及14项限制类业务,制定16条对外合资合作准入标准。聚焦三能机制改革抓住契约化管理“牛鼻子”,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建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制度机制,各级企业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并在实施范围、退出标准、薪酬兑现上做到“三个自我”加压。在各层级企业推行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制度,管理人员退出比例高于央企平均水平。抓住差异化考核“指挥棒”,实现收入能增能减。考核突出精准科学,建立“与自己比看业绩改善、与板块比看贡献大小、与行业比看领先水平”的“三比三看”绩效评估机制。分配突出结果捆绑,根据考核结果刚性兑付,2021年子企业负责人实际兑现薪酬差距最高达5倍。激励突出多元有效,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在基金投资板块推行以股权、跟投、超额收益递延、退出收益、运营费用为核心的“五捆绑”机制,在所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抓住市场化用人“关键点”,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注重提升专业能力、鼓励专业独立判断、敢于发表专业意见,着力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坚持选聘公开化,实施“潮头计划”“干流计划”“源头计划”三大人才引进计划。实施队伍年轻化,将竞聘上岗作为中层岗位选聘的重要渠道,中国国新党委管理干部45岁及以下占比近60%,“80后”占比近1/4。推行退出市场化,实行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明确退出情形,考核等级不合格进行调岗或退出。聚焦筑牢“根”和“魂”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自觉把为人民运营好国有资本作为根本立场,在成就“大我”中发展“小我”,体现资本运营价值和央企担当。坚定传承央企红色基因。厚植“央企姓党”红色意识,大力倡导“为党和人民当好‘红色管家’”的家国情怀,着力培育“国之脉、传承责任之脉,新致远、坚持创新发展”的国新共同价值追求。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进了国新门、就是央企人”,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下大力气推动所出资企业实现党组织应建必建,推动公司系统原来分散在街道、楼宇党组织的党员组织关系陆续“回归”,统一纳入公司党委管理。针对部分子企业资金运作规模大、科学决策要求高的情况,开展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集体研究把关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试点,发挥党建融入和促进运营公司业务发展的“红色引擎”独特优势。探索构建非公党建特色工作模式。推动国新基金作为第一大国有股东投资的非公企业,全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确保坚持国有资本投资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加强到哪里。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扎实开展“靠企吃企”问题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实现中央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构建“大监督”体系,统筹运用纪检、巡视、财务、审计、人力等监督力量,增强监督合力,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中国国新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快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升级版,改革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21年底,公司资产总额6,705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218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1倍,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7%;全员劳动生产率较2019年增加129.9%、人工成本利润率增加72.2%。公司在2019、2020、2021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A级、2019-2021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获评A级,并被评为任期“业绩优秀企业”。下一步,中国国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工作要求,持续深化运营公司改革,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务期必成高质量收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者:道德与法治试讲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