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事关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使命,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重大论断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对管党治党的高度警醒和深邃思考,也为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引领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各种风险挑战也正考验着各国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把握新时代特征,激励广大青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强化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是什么”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知晓我们党“是什么”,才能自觉对党的初心产生认同,才能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实现党的初心结合起来;“要干什么”是党的奋斗目标、使命任务所在,只有明确我们党“要干什么”,才能深刻领会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引导青年自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追随者。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警醒全党:忘记了“是什么”,迟早会变质;忘记了“要干什么”,早晚会迷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新时代青年手中,广大青年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从“课堂学习”的“有字”之处着眼,从“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着手,将初心和使命化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勇气,化为勤奋学习、奋发作为的行动。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与我们党1949年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时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广大青年能否把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关键在于是否养成了戒骄戒躁的优良品质,是否传承了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
2020年疫情期间,赴美留学生许可馨多次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无独有偶,研究生季子越在境外媒体歪曲历史、大放厥词,最终被开除学籍。这反映了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面对纷繁复杂、隐晦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高涨喧嚣的网络情绪宣泄,少数青年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批判性意识,容易在热点事件中发表一些碎片化、情绪化、鼓动性的不当言论,尤其是受西方意识形态“西化”“分化”“淡化”“融化”图谋的侵蚀,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稳定,甚至存在矛盾和冲突。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高校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底线思维,瞄准攻击者的逻辑谬误和事实硬伤进行坚决反击;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协同育人作用,以学术讲政治,以故事讲道理,“面对面”“键对键”开展好思政工作;广大青年要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骄气”“娇气”和“暮气”,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敢于斗争”纳入“十个坚持”之一,为广大青年进一步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实践证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对青年成长发展的要求。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节点,我们不仅面临“四大陷阱”“四大危险”“四大不足”,还面临“黑天鹅”“灰犀牛”等风险问题。大学生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什么,如何分辨形形色色夹杂着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思潮,是摆在新时代青年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新时代青年的光芒无比闪耀。我们看到了疫情期间逆风前行的青年志愿者、“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英雄、托举起航天之梦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为乡村教育点亮灯盏的支教老师。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风险挑战面前,视而不见不行,躲避退让也不行,逡巡蹑足同样不行,唯有敢于斗争,才能闯过关隘。
广大青年要做政治上的清醒人,面对国外敌对势力“抹黑”“歪曲”“甩锅”等荒谬言论和仇视行为,要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要做思想上的明白人,面对网络上隐匿性、煽动性和欺骗性的信息,要切中要点、直击痛点、回应关切;要做行动上的有心人,要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矢志奉献,在担苦担责担难中经受考验。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刘三宝来源:中国青年报
SourcePh">2023年01月31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