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踏青的季节,也是读书的季节。想读书,亦想委身于山水之间,是否也有好去处呢?在古代,文人墨客往往依傍人工建筑的台,或者天然的高墩耸石,作为读书修身之地,从此景以人传,就被附丽为某名人的“读书台”了。
“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寻访”各地有名的读书台,感受来自山间的书香吧!
江油读书台位于四川江油市太平镇北,距市区十公里。因李白少年在此读书而得名。亦称小匡山、点灯山、翰林山。其山势秀美,宛若一支毛笔指向蓝天。山上苍松翠柏,十分茂盛,山下平通河,清澈见底。五代前蜀诗人杜光庭游览读书台,凭吊太白遗迹后,写下了“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睛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的诗句。
传说李白家住青莲场边的阴平古道旁,因常有商旅往来,不免受到尘世烦扰,影响读书。于是,他选中了让水河畔这座清幽秀美的小山。
昭明太子读书台位于江苏常熟虞山东南麓,相传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读书之处。台上有明代方亭、台北有焦尾泉、仓圣祠、焦尾轩等景点。读书台现今为公园,园内奇石突兀、古木荫荫、山泉幽美、景色绝佳。
萧统从小聪明好学,他把前人和当时的有名作家总共挑出了一百三十多个,选出了他们写的好文章四百八十篇、好诗七百多首,编了一部《文选》。《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可惜萧统太子只活了三十岁,没能当上皇帝。梁武帝送给早死儿子的谥号、是“昭明”——明亮的意思。在江苏镇江,也有一座昭明太子读书台。有人给读书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
诸葛亮读书台位于四川成都勉县城郊卧龙岗上,与古阳平关、张鲁城烽火台相距咫尺,形成犄角,此台高6米,周长约30米,传说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每当军务之暇常来此阅读兵书,运筹帷幄。
读书台北面有一个池塘,即莲花池,过去池里开满莲花,传是诸葛亮亲手所种。现在的读书台仅存一块民国年间的石碑,石碑正中刻“汉诸葛武侯读书台”右上方题“武侯读书,曾于斯台。代远年湮,遗址草莱。发扬光大,生面独开。刊石道畔,表彰侯才。”
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北角,享有“吴中第一胜”之称,是我国现有城市园林中最早(春秋时期)的风景名胜园林,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虎丘山庙宇均沿山道而筑,虎丘山大小景点有几十处,处处都流传着典故传说。
据史籍记载,和靖读书台创建于宋代,是苏州书院中最早的一座。创建人尹火享,字彦明,一字德充,河南洛阳人。他是理学家程颐的高足,著有《论语孟子解》,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曾去京城赶考,以求取功名,但考题是“议诛元佑党人”。他不愿意加入勾心斗角的党派之争,遂放弃功名,不做答题,离京回了老家。
历代文人墨客,凡到虎丘游览,总要到和靖读书台去寻访,怀念这位古人,抒发思古之幽情,挥毫落笔,留下佳文诗篇。清代诗人任思谦写有《和靖先生读书台》,诗云:“欲问台何处,何人更读书?松风虚夕响,云月暝山居。不少探幽客,谁寻三畏庐。清修邈无及,惆怅意如何?”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四川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
光绪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溧阳的大溪水库,近山远峰环绕着万顷碧水,这里静谧幽深。站在水库主坝北望,即可看到观山、前山之间,一片水田和水塘之中,有座不显眼的小山,高不过20米。当地人称呼它为“读书台”。读书台的主人就是东汉名儒蔡邕。
蔡邕是东汉年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生于乱世的蔡邕因惧宦官陷害,迫不得已带了家人亡命江海,这12年间,他到过常州,到过绍兴,但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溧阳观山、黄山湖一带,并在这里读书、著作。对于蔡邕在吴地长达12年的逃难生涯,史书和《建康志》、《溧阳县志》曾有不多的记载。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喜好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千百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昔日的文人学士早已归于尘土,而他们留于读书台上的文采风流之气则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学习、深思……
【纠错】责任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