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雅安市演讲稿 >传统武术传承遭遇现实尴尬 正文

传统武术传承遭遇现实尴尬

2023-10-07 11:58:06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以我们的使命为话题的演讲稿800字 点击:790次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下)  □ 本报记者 于晓波  6月13日上午,山东省庆祝第十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筑强国梦想,展非遗风采”全省传统武术展演在山东省文化馆拉开帷幕,来自我省11个单位的传统武术门派和拳种传承人参加表演活动。各个门派轮流上场,各展英姿,各施绝技:一时间,展台之上,拳脚飞舞,刀棍相加;长枪点扎,绳镖穿梭。往来之间,展示着山东传统武术的生机。  我省是中华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传统武术保护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公布的133种拳种中,山东占66项之多;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非遗武术类项目中,我省上榜超过一半以上。尽管如此,传统武术的传承和推广却频频遭遇现实的尴尬。武校倒闭,习武风气淡化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成银告诉记者,我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大小武校近300所,目前仅剩菏泽宋江武校、莱州中华武校等屈指可数的几所。伴随着传统武校的倒闭,传统武术的传承风气也在逐渐淡化。  1983年5月,国家体委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成立武术挖掘整理小组。此次工作不但发现和保护了一些有价值的民间优秀拳种,而且还发现了许多古拳谱、武术书籍、文物和古兵器,使一些民间武术拳种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此次活动只是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优秀传统武术资料进行了一次聚合,未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这些资料的科学化整理,及这些拳种的继承和传播。时至今日,这些优秀的传统武术技术和理论仍被束之高阁或放任自流。  相较于这种保护形势,申报“非遗”,为诸多优秀传统武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基础。李成银告诉记者,自2004年以来,我省推出传统武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其中包括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孙膑拳、佛汉拳、临清肘捶、冠县查拳等。  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之处。它首先要求一定的组织提出申请,需先有自下而上的申请过程,继而才是自上而下的保护措施。民间武术习练者往往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往往又比较繁琐,所以,有一部分民间传统武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难觅出路,武术吸引力降低  “过去我们练拳时,是学生找老师练武;现在则是老师找学生传艺。”我省佛汉拳的第七世弟子李海民对记者说,“除太极拳外,传统武术大都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状态,有的甚至面临绝迹的危险。”  “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练武者没有多大出路,家长有学习至上的观念,孩子们练武的兴趣得不到保护。”李海民坦言,在东明,习练佛汉拳的不足百人,与鼎盛时期相差甚远。  这与传统武术本身的特点也有关系:论实战效果,不如拳击摔跤;论美观大方,不如舞蹈体操。现在习练太极拳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出于养生方面的考虑;中小学则多倾向于打球跑步。习练传统武术还得拜师学艺,耳提面命,规矩甚多。  更重要的是,传统武术讲究修身养性,循序渐进;多年习武练拳,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出路和金钱面前,传统武术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免费收徒,只为文化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肘捶”第五代传人申孝生已经72岁,至今还奔走在传承拳法的路上。他告诉记者,自己刚从长沙、衡阳回来,收了三个徒孙。下一步,他要搞一份拳谱,力求图文并茂,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申孝生郑重表示:“武术并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作为一个传承人,我有义务有责任把所传承的文化发扬光大。”  “选传人,不收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市地龙经拳传承人杜文明告诉记者,“他牢牢记住师傅对他说的一句话,收徒不收费,不要失去师徒情分。”免费收徒成为杜文明的一条铁规。  在他的感召下,高密市北龙王庙村专门划出10亩地建起地龙经研究会,用于传承地龙经拳,莫言还为其题写了匾牌。在高密市,地龙经拳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进乡镇免费传承。
作者:初中生励志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