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辑录整理潘氏史料时发现的几个问题(2014-6-30更新)
2023-10-09 23:28:55 来源:
演讲稿网作者:环保演讲稿
点击:593次
湖北广水市委党校潘成忠 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了潘氏文化的研究工作,当时主要是注意收集有关潘氏的各种资料。退休之后,我自费走访了全国各省市区,拜会了各地宗亲,并与各地宗亲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在走访过程中我收集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支系的《潘氏族谱》。另外我查阅了各种姓氏书籍中和网络上的有关潘氏的各种历史资料。在辑录整理这些潘氏史料时,发现了许多令人置疑的问题。现在我把这些问题分别整理出来,源源本本地提供给各位宗亲,其目的就是让大家都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把潘氏文化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一、关于潘氏源头的问题 所谓潘氏源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源于何人,也就是潘氏始祖是谁;二是源于何时,即潘氏产生于哪个时代;三是源于何处,即潘氏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就我目前所看到的资料,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 1、潘氏出自姚姓:周宏主编的《中国姓氏寻根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载:“潘氏出自姚姓,先祖是生于姚墟的舜,他建立了潘都(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来潘地随部落迁移至今陕西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在潘地建立了潘子国,商末时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此说中的潘氏始祖为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舜,潘氏诞生地是古潘都,在今北京延庆县东北部。此说没有引用古文字资料佐证。尧舜禹只是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没有确凿的文字记载。所以舜为潘氏始祖更没有什么文字记载,只是传说而已。 2、潘氏出自姬姓:陈明远、汪宗虎主编的《中国姓氏辞典》(北京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说:潘姓“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广韵》及《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古潘国旧址在今陕西省北部,为毕国之附庸。”此说引用《广韵》及《元和姓纂》等史料进行佐证。此说中的潘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孙、毕公之子季孙公,其发源地是古毕国之附庸国潘国,在今陕西省北部。 3、潘氏出自芈姓:周宏主编的《中国姓氏寻根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说:“潘氏出自芈姓。以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是也。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潘崇之先,未详其始。”袁义达主编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在潘姓的起源与演变中载:“潘氏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占领潘国,成为楚国一邑,子孙以邑为氏。一说楚国潘姓是以字为氏,楚成王时太子商臣之师潘崇为芈姓潘氏之始祖,潘为其字。其子潘尫、其孙潘党均为楚国大夫。芈姓潘氏是组成潘姓人群的最重要成分,当代潘姓多认潘崇为其族之始祖。芈姓潘氏其历史至少也有2600多年。”此说中的潘氏始祖为春秋时期楚国的潘崇,潘氏诞生地当然是潘崇在楚国的居地。潘崇的详细住址位于何楚国何处,谁也说不清楚,因为没有确凿的历史资料记载。把潘崇定为潘氏始祖,其依据是《通志·氏族略》和《潘岳家谱》,但其作者自己也说:“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既然“潘崇之先,未详其始”,作者就不能枉下结论说潘崇为潘氏始祖。直到今天,也没有谁见到《潘岳家谱》。因而此说不足为信。 以上资料均出自各位专家学者的姓氏专著。 4、台湾《世界潘氏宗谱》载:“潘氏之先,一出姜姓,一出姬姓。出姜姓者,始以榆罔,榆罔常与黄帝战阪泉之野不胜,天下归黄帝。其子奔北方,以祖神农有尝草之功,北人呼草为俟汾,因号俟汾氏,其裔孙競仕燕襄公为大夫。燕昭王时其子孙居上谷潘县,遂姓潘氏。其地即唐之北燕州。五代之妫州是也。出姬姓者,始于周毕公之四子季孙食采于潘因以为氏。至汉末有居荥阳之中牟县名勉者仕魏为左丞,名瑾者为安平太守,岳尼皆其后也。黄门寺郎颜推之撰。” 浙江丽水的潘国相的《荥阳郡中国潘氏通系史》说自家的谱记载:潘氏始祖为炎帝榆罔。 我研究潘姓已经二十多年了。退休后我自费走访了全国各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收藏并查阅了不同地域、不同支派的近百部潘氏族谱。这些潘氏族谱均记载:潘氏出自姬姓,始祖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子季孙公。季孙公“食采于潘,因以为氏,封荥阳侯,因以为郡,殁葬金鼎山。”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支派的近百部潘氏族谱对潘氏源头的记载高度一致,无一例外。 为了研究潘氏源头,我专门在潘氏宗亲网上发了关于姚姓潘氏族谱和芈姓潘氏族谱的《征集启事》,《征集启事》已经发布几年了,至今没有征集到以舜为始祖的姚姓潘氏族谱,也没有征集到以潘崇为始祖的芈姓潘氏族谱。 关于潘氏发源地,也是众说纷纭。除了上述几种说法之外,还有固始说、上谷说,不一而足。 二、关于季孙公的夫人及子女问题 季孙公究竟有几位夫人,有多少个子女,尚无定论。从我查阅过的近百部潘氏族谱来看,多数族谱只记载其子孙,而没有记载其夫人,只有少数族谱记载其夫人。 从目前所看到的资料中发现季孙公娶了三位夫人:一位是姜氏,另一位是邹氏,还有一位是僖氏。姜、邹、僖三位夫人是在不同支系的族谱中出现的。显然新安潘谱记载的邹氏夫人与姜氏夫人相矛盾。因为姜邹二夫人不可能同生居仁公这个儿子,也就是居仁公只能由其中的一位夫人所生,决不可能由两位夫人同生。 季孙公究竟有多少个子女,目前尚无定论。从我收集并查阅过的潘氏族谱得知季孙公有九个儿子。 江西武宁南皋《潘氏世谱源流》记载:季孙公生二子:怛公(怛、恒两字形似,有的潘氏族谱误将怛字写成了恒字,怛、恒应为同一人)、佶公。 江西北部各县市《潘氏族谱》均记载:季孙公生二子:怛公、佶公。 湖北罗田《潘氏丁丑族谱》记载:季孙公生二子:怛公、佶公。 湖北浠水《潘氏大同族谱》记载:季孙公生二子:怛公、佶公。 鄂东南各县市《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二子:怛公、佶公。 重庆长寿《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二子:怛公、佶公。 湖南新化冷水江四川乐至《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二子:怛公、佶公。 湖南岳阳《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名洵,配僖夫人,生子:恒(应为“怛”)。 经考察,江西北部、湖北大部、湖南新化、冷水江、岳阳、平江、四川泸州、乐至、重庆长寿、开县等地的潘氏均为怛公后裔。 江西寻乌《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配姜氏,生子二:居仁公、居杰公。 江西乐平《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生子:居仁公、居杰公。 徽州新安《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配邹氏夫人,生子:居仁公。 经考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大部、江西南部等地的潘氏均为居仁公后裔。 湖南中方洞口《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子:连公。 贵州黄平飞云崖《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子:廉(连)公。 四川达县白鹤寨《潘氏家谱》记载:季孙公生子:连公。 上述各族谱都没有记载季孙公的夫人。 经考察,湖南西部、贵州大部、四川一部分潘氏后裔均为连公后裔。 湖北黄梅古磉《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生子:献公。没有记载其夫人。 黄梅古磉《潘氏宗谱》记载黄梅古磉潘氏为宋代著名诗人潘大临潘大观之后裔。 经考察,湖北黄梅、安徽宿松等地潘氏为献公后裔。 江西湖口都昌《荥阳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生子:师厚公。 安徽怀宁石牌《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子:师厚公。 二谱均未记载其夫人。 经考察,江西湖口、都昌、彭泽,安徽怀宁、太湖等地潘氏均为师厚公后裔。 江西婺源《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生子:荣公。 安徽繁昌《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生子:荣公。 安徽庐江《潘氏宗谱》记载:季孙公生子:荣公。 安徽巢湖《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子:荣公。 以上四谱均未记载其夫人。 经考察,江西婺源、安徽歙县、休宁、繁昌、庐江、巢湖、怀宁月山等地潘氏均为荣公后裔。 贵州普安《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生子:成公。 经考察,贵州普安县、盘县、云南富源等地潘氏均为成公后裔。 根据以上族谱的记载,季孙公共有九个儿子:怛公、佶公、居仁公、居杰公、连公、献公、师厚、荣公、成公。 潘可权先生生前说:经他考察,最先发现季孙公生有怛公、佶公、居仁公、居杰公四个儿子。后来他又发现了连公和荣公二个儿子,加起来就是六个儿子。潘可权先生去世后,我走访全国各地,又发现了三个儿子,即献公、师厚公、成公。说不定什么时候考察某地,我们又会有新的发现,季孙公可能又会多出一个儿子。因为上述九个儿子,就是经过很长时间考察而逐步发现的。所以我在前面说,季孙公究竟有几个儿子,目前尚无定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季孙公的九个儿子,各为一个支系,就是九大支系。到目前为止,我尚未收集到佶公与居杰公二个支系的族谱,其他七个儿子的支谱我都收集到了。因此全国各地的族谱分为七大支谱。 三、七大支谱相互矛盾的问题 七大支谱相互矛盾的问题,是指七大支系的族谱中,都将潘氏家族著名的历史人物列为自己的嫡传后裔。这些著名历史人物如:春秋时期楚国太子商臣之师潘崇,帮楚国一举灭庸的潘尫,楚国善射大夫潘党,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军潘璋,晋代著名诗人潘岳、潘尼叔侄二人,二十四孝之一东晋时期的潘综,唐代贞观年间三诏居相位而不就的潘师正,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宋代皆以诗名的两兄弟潘大临潘大观等等。七大支谱都将他们列为自己的嫡传后裔。下面我们分别将七大支系族谱中的世系记载情况摘录如下: 江西武宁南皋《潘氏世谱源流》 江西瑞昌星子等地《潘氏族谱》 鄂东南各县市《潘氏宗谱》 湖北罗田《丁丑潘氏宗谱》 湖北浠水《潘氏大同宗谱》 湖北孝昌青山口《潘氏宗谱》 湖北黄陂《预刊小册》 《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 湖南冷水江四川乐至《潘氏族谱》 重庆长寿《潘氏族谱》 以上各地族谱都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15世孙,怛(恒)公第14世孙; 潘党为季孙公第16世孙,怛(恒)公第15世孙; 潘璋为季孙公第44世孙,怛(恒)公第第43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50世孙,怛(恒)公第49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51世孙,怛(恒)公第50世孙; 潘师正为季孙公第54世孙,怛(恒)公第53世孙; 潘美为季孙公第69世孙,怛(恒)公第68世孙; 湖南岳阳《潘氏族谱》(怛(恒)公支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第16世孙,怛(恒)公第15世孙; 潘党为季孙公第17世孙,怛(恒)公第16世孙; 潘璋为季孙公第40世孙,怛(恒)公第39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42世孙,怛(恒)公第41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43世孙,怛(恒)公第42世孙; 潘师正为季孙公第58世孙,怛(恒)公第57世孙; 潘美为季孙公第69世孙,怛(恒)公第68世孙。 河南洛阳《潘氏宗谱》(居仁公支谱) 安徽泾县茂林《荥阳潘氏统宗谱》(居仁公支谱) 以上二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8世孙,居仁公第7世孙; 潘尫为季孙公第12世孙,居仁公第11世孙; 潘党为季孙公第13世孙,居仁公第12世孙; 潘璋为季孙公第37世孙,居仁公第36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第40世孙,居仁公第39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41世孙,居仁公第40世孙; 潘综为季孙公第49世孙,居仁公48世孙; 潘师正(又名寅广)为季孙公第55世孙,居仁公54世孙。 徽州新安《潘氏宗谱》(居仁公支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8世孙,居仁公第7世孙; 潘尫为季孙公第12世孙,居仁公第11世孙; 潘党为季孙公第13世孙,居仁公第12世孙; 潘璋为季孙公第41世孙,居仁公第40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43世孙,居仁公第42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44世孙,居仁公第43世孙; 潘综为季孙公第50世孙,居仁公第49世孙; 潘师正为季孙公第56世孙,居仁公第55世孙。 湖南中方《潘氏族谱》(连公支谱) 湖南洞口《潘氏族谱》(连公支谱) 以上二谱均记载: 潘党为季孙公第14世孙,连公第13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50世孙,连公第49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51世孙,连公第50世孙。 潘美为季孙公第78世孙,连公第77世孙。 贵州黄平飞云崖《潘氏族谱》(廉(连)公支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12世孙,廉(连)公第11世孙; 潘党为季孙公第14世孙,廉(连)公第13世孙; 潘璋为季孙公第17世孙,廉(连)公第16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50世孙,廉(连)公第49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51世孙,廉(连)公第50世孙。 潘美为季孙公第77世孙,廉(连)公第76世孙。 湖北黄梅石磉《潘氏宗谱》(献公支谱)记载: 此谱没有关于潘崇的记载; 潘尫为季孙公第18世孙,献公第17世孙; 潘党为季孙公第19世孙,献公第18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33世孙,献公第32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34世孙,献公第33世孙; 潘综为季孙公第57世孙,献公第56世孙; 潘美为季孙公第63世孙,献公第62世孙; 潘大临为季孙公第106世孙,献公第105世孙。 江西湖口都昌《潘氏宗谱》(师厚支谱) 安徽怀宁石牌《潘氏宗谱》(师厚支谱) 以上二谱均为师厚公支谱,其记载完全相同: 潘党为季孙公第18世孙,师厚公第17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41世孙,师厚公第40世孙; 潘综为季孙公第45世孙,师厚公第44世孙; 潘师正为季孙第54世孙,师厚公第53世孙。 潘美为季孙公第61世孙,师厚公第60世孙; 江西婺源《潘氏宗谱》(荣公支谱) 安徽庐江《潘氏宗谱》(荣公支谱) 安徽巢湖《潘氏宗谱》(荣公支谱) 安徽繁昌《潘氏宗谱》(荣公支谱) 以上四谱均记载: 潘璋为季孙公第45世孙,荣公第44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46世孙,荣公第45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47世孙,荣公第46世孙; 潘综为季孙公第53世孙,荣公第52世孙; 潘师正为季孙第59世孙,荣公第58世孙; 潘美为季孙公第65世孙,荣公第64世孙; 潘大临为季孙第69世孙,荣公第68世孙。 贵州普安州《潘氏族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15世孙,成公第14世孙; 潘尪为季(孙)公第16世孙,成公第15世孙; 潘党为季(孙)公第17世孙,成公第16世孙。 潘岳为季(孙)公第20世孙,成公第19世孙, 潘尼为季(孙)公第21世孙,成公第20世孙。 看了上述列举的各种族谱的记载情况,大家肯定会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儿子孙子,但绝对不能有多位直系上祖。这是我们在潘氏文化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拿潘美来说,潘美可以有四五个甚至十几个儿子,也可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孙子,但他决不能有多位直系上祖,反过来说,潘美绝对不可能既是怛公嫡传后裔,又是居仁公、或连公、或荣公、或献公、或师厚公、或成公的嫡传后裔。族谱记载的是族史、家史,凡属历史应讲究真实。我们潘氏家族的史料却是不真实的。宋代以后,族谱由官修转为民修,各个支系的人都可以自行编修自己的家谱。古时候,交通闭塞,信息不通,不能相互交流,因此,各地的族谱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各支子孙也不知道这种情况。封建时代,有的人喜欢拉名人作先祖,以光耀门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存在,有待潘氏家族的有识之士加以探讨和研究。 四、关于潘氏名人的问题 如果只看自家的《潘氏族谱》,总觉得什么问题也没有;但是看了全国各地的《潘氏族谱》,就会发现问题多多。七大支系都把上述潘氏名人作为自已的嫡传后裔写进各自的族谱中,这是《潘氏族谱》中最严重的问题。各个支系的潘氏族谱中记载的潘氏名人决不是异人同名,而是同人同名,因为各种族谱中记载的事迹完全是一样的。各个支系的《潘氏族谱》记载的某一个名人,存在着“二同五不同”:所谓“二同”,就是名字相同、事迹相同;所谓“五不同”,就是上祖不同,夫人不同,兄弟不同、子女不同、世代不同。可以说,这是天大的笑话。但这种天大的笑话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当你看到这种天大的笑话后,不知各位宗亲作何感慨。 现在我把各地《潘氏族谱》关于潘氏名人不同记载分别辑录整理如下: 1、关于潘崇、潘尫、潘党的问题 古代有姓氏书籍记载潘崇为芈姓潘氏之始祖,但查阅全国各地《潘氏族谱》,均记载潘崇为季孙公之后裔。现辑录如下: 江西武宁《潘氏世谱源流》(怛公支谱) 湖北罗田《潘氏丁丑宗谱》(怛公支谱) 湖北浠水《潘氏大同宗谱》(怛公支谱) 湖南新化冷水江《潘氏族谱》(怛公支谱) 重庆长寿《潘氏族谱》(怛公支谱) 以上各谱均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15世孙,怛公第14世孙; 高祖潘侃、曾祖潘猷、祖父潘宴、父亲潘储; 潘崇兄弟三人:潘崇、潘炳、潘脊; 潘崇生二子潘的、潘明;潘的生三子潘敞、潘斁、潘攽; 潘炳生三子潘党、潘照、潘煦; 潘党系潘崇之侄。 湖南岳阳《潘氏族谱》(怛公支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16世孙,怛公第15世孙; 高祖潘秉、曾祖潘道、祖父潘庥、父亲潘陟; 潘崇生潘党,潘党生潘良,潘良生潘英。 与以上各谱不同,此谱记载潘党为潘崇之子。 河南洛阳《潘氏宗谱》(居仁公支谱) 安徽泾县茂林《荥阳潘氏统宗谱》(居仁公支谱) 徽州新安《潘氏宗谱》(居仁公支谱) 以上二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8世孙,居仁公第7世孙; 高祖潘简、曾祖子良、祖父潘雅信、父亲潘超节; 潘崇生潘熙,潘熙生潘鲁仲、潘平仲、潘敬仲; 潘鲁仲生潘道安,潘道安生潘尫,潘尫生潘党,潘党生潘爽、潘奭; 此谱记载的潘党为季孙公第13世孙,潘党为潘尫之子,并非潘崇之子,与以上各谱相差甚远。 江西寻乌《潘氏族谱》(居仁公支谱) 福建永春《桃源潘氏族谱》(居仁公支谱) 此二谱记载潘崇名道安; 潘崇为季孙公第11世孙,居仁公第10世孙; 高祖潘超节、曾祖潘景叔、祖父潘熙、父亲潘鲁仲; 潘崇生潘师正、潘师叔(名尫),潘师叔(尫)生潘党(亦名叔党),潘党生潘奥、潘爽。 此二谱记载潘党为潘尫之子、潘崇之孙。 贵州黄平飞云崖《潘氏族谱》(连公支谱)记载: 潘崇为季孙公第12世孙,连公第11世孙; 高祖潘斯、曾祖潘徵、祖父潘奕、父亲潘毅; 潘崇生潘宏文、潘宏文生潘叔党(党)、潘叔党生潘法正。 此谱记载潘党为潘宏文之子,潘崇之孙。 此谱没有关于潘尫的记载。 湖南中方洞口《潘氏族谱》(连公支谱) 贵州天柱《潘氏族谱》(连公支谱) 四川达州白鹤寨《潘氏宗谱》(连公支谱) 此三谱没有关于潘崇、潘尫的记载,只记载了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