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清正廉洁演讲稿 >面向新发展阶段,公众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哪些新期待 正文

面向新发展阶段,公众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哪些新期待

2023-09-30 04:52:26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爱党演讲稿 点击:175次

调查时间:2020年9月3日—6日

调查样本:共回收有效问卷3491份。其中,男性占58.24%,女性占41.76%;从年龄段上看,主要集中在20—29岁(39.87%)和30—39岁(44.26%)两个年龄段,20岁以下占4.44%,40—49岁占9.92%,50岁以上占1.51%;从样本所在地看,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35.99%)、直辖市(25.79%)和地级市(24.47%),县级市占9.97%,乡镇村占3.78%。

重要发现:

·公众对疫情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普遍关心关注。其中,公众对总书记关于“持久战”“双循环”“全面、辩证、发展看问题”等三方面的论述印象最为深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重大考验面前,我国公众普遍表现出勇往直前、谨慎乐观的精神状态,96.64%的受访公众对政府“转危为机”的能力有信心。

·有效应对新风险新挑战,公众认为除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之外,还需要“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等。

·在目前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中,“国际大循环和国内大循环正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我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等更符合公众当前的感受与判断。

·“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周全准备”和“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是新发展阶段公众对国家治理最为迫切的两个诉求。

·公众认为新发展阶段“增强危机意识、底线思维”“不破不立,敢于改革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学习新知识”是对党政干部最重要的三个新要求。

·新发展阶段需解决的治理问题中,“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生态环保问题突出”等最为公众所关注。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当前,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发生着深刻复杂变化。向外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向内看,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此,人民智库围绕“新发展阶段,公众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哪些新期待”这一主题,在全国范围展开电子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公众如何认识新发展阶段,如何认识新发展阶段要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提出哪些新要求与新期待。

公众普遍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如何从整体上认识把握当前发展的新情况新格局;其中,公众对“持久战”“双循环”“全面、辩证、发展看问题”等三方面的重要论述印象最为深刻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早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新冠肺炎疫情无疑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对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要求新部署。

调查显示,公众对于“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76.10%)的印象最为深刻,其次为党中央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论述(74.73%)。在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这一著作,为抗战指明胜利方向。历史是一本教科书,穿越82年历史时空,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强调要以持久战视角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调查显示,73.69%的受访公众对于“要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论述印象深刻。

除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整体布局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主持召开了与多个领域各界人士的座谈会并到实地开展深入调研活动,讲话内容涉及企业家、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多个主题。调查显示,52.15%的受访公众对于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到的“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印象深刻。爱国是企业家精神的时代要求,正确认识企业营销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公众对于企业家的共同期待。另外,45.68%的受访者对于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印象深刻;39.30%的受访公众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社区治理的要求,对于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印象较为深刻。

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公众对“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呈此消彼长态势”“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我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的感受更为突出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调查显示,67.31%的受访公众感到“我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高收入群体的这一感受更为突出(71.20%);61.55%的公众感到“我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低收入群体的这一感受更加突出(66.12%);45.91%的受访公众感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变化”;还有10.58%的受访者对“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讲话精神印象深刻。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调查显示,当问及“当前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哪些新特征、新趋势更加符合您的感受与判断”时,公众普遍感到“国际大循环和国内大循环正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72.18%)。公众普遍认识到“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69.67%)。一半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了“我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市场的机会更加广阔”(55.17%)。可见,我国公众既能看到当前国家面对的风险挑战,又能看到我国巨大的制度优势和经济长期向好的根基,能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面对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公众整体表现出勇敢和谨慎乐观的精神状态;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政府“化危为机”的能力有信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是对我国各方面能力的重大考验。调查显示,对于当前国家发展新形势的体验感受,“勇敢”(68.31%)、“谨慎”(65.06%)、“自信”(64.53%)是当前公众最为突出的三种感受。进一步分析,年龄越大“自信”的感受越突出,对于自信和勇敢,低收入群体(分别为70.89%,65.50%)比高收入群体(分别为64.06%,58.59%)更加突出,同时还有部分公众感到“迷茫”(33.04%)、“焦虑”(26.87%)与“担忧”(13.84%)。可见,对于国家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国公众普遍表现出敢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勇敢自信的精神状态,同时又伴随适度焦虑,表现出谨慎乐观的主流心态。此外,公众普遍对于我国政府未来“转危为机”的能力怀有信心(96.64%),其中,79.60%的受访公众表示“非常有信心”。

我国公众对于国家“化危为机”底气十足,主要源于民族凝聚力、独特的制度优势、完备工业体系、超大市场规模等多方面优势

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哪些因素是我国应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时能够‘化危为机’的底气”时,“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71.55%)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69.62%)是公众认为化危为机最有“底气”的两个因素。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也让公众深信,举国同心、同甘共苦,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将是抵御未来逆风逆水外部环境的重要保障。调查同时显示,公众认为“全球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58.41%)、“超大规模市场”(57.24%)、“人力资源丰富”(32.69%)是我国未来可以化危为机的坚实物质基础。

“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等是公众眼中决定我国未来能否有效应对新风险新挑战的重要因素

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哪些因素将会影响我国能否有效应对新危机新挑战?调查显示,超一半的公众认为“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57.97%)、“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51.95%)是决定我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的两个关键因素。同时,还有近一半的公众认识到“国内大循环‘堵点’的打通”(49.28%)、“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49.46%)等影响新发展格局的因素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条件。此外,公众认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方向”(45.74%)、“国际合作竞争空间”(45.60%)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

公众认为城乡发展、创新能力、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均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公众对国家治理、对党政干部治国理政提出了诸多新要求新期待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调查显示,超一半的公众认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56.10%)、“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51.30%)、“民生保障存在短板”(50.07%)等问题还比较集中。另外,公众认为“社会治理还有弱项”(49.52%)、“生态环保问题突出”(48.70%)、“农业基础还不稳固”(44.31%)等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调查显示,“进一步深化改革,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62.13%)、“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周全准备,把握好危与机的互变规律”(61.49%)、“通过制度建设破解发展障碍,将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57.51%)是新发展阶段公众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最为迫切的新要求。

另外,“增强危机意识、底线思维,决策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54.49%)、“更新理念,不破不立,敢于担当、敢于改革创新”(52.44%)、“不断研究新情况,学习新知识,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51.89%)、“广开言路,倾听市场主体声音,善于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50.89%)是公众对于党政干部在新发展阶段的迫切要求。同时,受访公众还期待党政干部“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待眼前问题,从持久战的角度认识问题”(50.83%),“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提前布局,下好先手棋”(49.20%),“敢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35.06%)。

当问及“新发展阶段,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哪些新期待”时,48.94%的受访公众选择“加大改革力度,努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充分涌现”,期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新动能。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此外,公众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经济、社会民生、科技发展等现实层面也提出了诸多新期待。在经济生活领域,“解决国民经济中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占据资源过多问题,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56.01%)、“抓住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推动形成新的消费亮点和经济增长点”(51.16%)、“实现各类要素在‘省域’‘城市’‘城乡’间自由流动”(46.41%)、“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42.46%)、“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挖掘绿色增长潜能”(33.83%)等是公众的普遍期待。

社会生活领域,“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壮大中等收入群体”(55.11%)、“完善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民消费意愿”(43.84%)、“提高农村、西部地区群体收入,实现土地的资本化收益”(41.21%)、“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40.80%)是公众的普遍期待。

在新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掌握科技创新制高点”(49.43%)、“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技术与重大基建深度融合”(43.31%)、“政府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支撑与社会治理的全面深度融合”(43.63%)是公众的普遍期待。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切实回应公众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执笔: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石晶】

责编:贺胜兰/司文君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诚信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