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命题,明确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重要论断,旨在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使命易晓,致远惟艰”,必须一以贯之地葆有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大地的考场上持之以恒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绘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清醒和理性、坚毅和自信。
“赶考”:永远在路上的一个命题
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紫禁城进行了一场中国和美国、东方和西方、历史和未来的对话。故宫保和殿,曾是古时科举考试最高等级的考场。特朗普饶有兴致地询问中国历史上功绩卓著的皇帝有哪些,习近平主席细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等数代帝王的历史功勋。他说,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或者更早,中国的文化是没有断流传承下来的。“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走到今天,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历史像是一枚硬币,它的一面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另一面则是令人深思的朝代更替。几千年来,中国多个朝代的兴亡竟然呈现出惊人的相似。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与八个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举行会谈,意味深长地回忆起1945年7月4日下午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的有关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在延安的窑洞里,当谈到“朝代更替、循环往复”这一话题时,黄炎培说,一部历史,“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黄炎培之问”与“毛泽东之答”,何尝不是一场严肃的考试?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3月23日,党中央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这里动身,意气风发地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动情且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把进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比喻成“赶考”,体现了党在巨大的胜利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既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也具有很强的执政自信。于是,就留下了“进京赶考”这一历史坐标和永恒记忆。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赶考”永远在路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就被赋予了新的意蕴。中国共产党人同样有能力、有信心让历史与现实照亮未来,摆脱兴亡周期律的“劫数灾难”,以实际行动回答“历史之问”。
“初心”和“使命”:历久弥新的两个关键词
“赶考”永远在路上,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振叶寻根,观澜索源。“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往哪儿去”,同样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求索的精神命题,更是化为实际行动的永恒接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深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能致远。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和沉沦,源于中华民族的伤痛和苦难。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由此,“初心”和“使命”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语汇中历久弥新的两个关键词,而且成为激励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根本动力。
披荆斩棘寻梦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此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一路风雨一路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呼唤着新的使命担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和宗旨所决定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时代”“我们”和“人民”:铸造中国辉煌未来的三个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把握和回答,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就是新时代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个“时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深度开放的新途,走高举旗帜引领未来的正道。在新时代,就是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时代是出卷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清醒和解决问题的自觉。
这个“我们”,就是站在执政前台并团结带领人民前进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党致力于把自己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好答卷人,就是要坚定信念,勇挑重担,提升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未来的新征程中,我们还要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是答卷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这个“人民”,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基本理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蕴含着极其朴实的哲理,也具有跨越时空的警示性意义。“人民是阅卷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博大情怀,以及绵绵用力绘蓝图、久久为功筑梦想的高尚品格。
在故宫宝蕴楼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幅元代王冕的《墨梅图》,画作上有这样的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时代”“我们”“人民”作为三个基本元素,无疑是中国优美山水画卷的亮丽底色,其主旨则是描摹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