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成就了武安,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去年4月份,市委书记魏雪生在接受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央广网大型访谈专栏《谁不说咱家乡好》采访时表示,“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保增长压力大、产业结构偏重、环境容量限制、钢铁企业围城”等诸多现实问题。
对武安而言,去产能不仅是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明确要求,更是武安县域经济、钢铁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对武安企业来说,去产能不仅是“割肉放血”的自我革新,更是一场固守思想与变革的博弈。
实践证明
武安在去产能方面
所做的创新和探索
是成功的
发展总会有阵痛和艰难,但终究会走向光明
梳理武安钢铁企业经历的发展之“阵痛”,从一组组数字中可以略窥一二。
2007年底
我市有钢铁企业19家,拥有高炉53座,转炉27座,轧材生产线16条;年产能生铁1480万吨、粗钢990万吨、轧材1050万吨。
到2012年底
钢、铁产能分别达到4026万吨、3774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7年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我市先后取缔了78座小选厂、54座100立方米及以下小高炉、2座10吨以下小转炉,共淘汰240万吨铁、20万吨钢产能。
到2011年
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要求的400立方米以下高炉、30吨以下转炉(电炉)全部淘汰。
2013至2017年的5年间
我市共压减铁931万吨、钢818万吨。
到2018年底
经过压减,我市剩有钢铁企业14家、高炉43座,炼铁产能3161万吨;转炉34座,炼钢产能2911万吨;“板、带、线、型、管”等五大类轧材生产线40条,产能3945万吨。
但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深入,武安钢铁企业的效益水平、发展质量等也在整体提高。
据统计,铁、钢产能利用率分别从2013年的50.8%、56.8%,提高到了2018年81.7%、91.8%。2018年,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306.3亿元、纳税42亿元,比2013年的246.9亿元、13.4亿元,分别增长24.1%、213.4%。
2013年以来,我市累计压减的钢铁产能,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近2万吨、氮氧化物6200多吨,这比2012年产能基数的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0%、20%左右。
这个图形直观地呈现了去产能、增效益的对比。除却市场因素外,就去产能来说,行业的产能去了,效益确实增了。
通过去产能,更是倒逼钢铁企业开始向高端终端提升、向新兴领域转型,几年来,跻身“中国500强”企业7家,“中国制造业500强”9家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同时,拥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品远销日韩、欧美、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武安去产能进入“深水区”。这也是武安背水一战,走出符合武安实际、行之有效的去产能之路的关键一年
“武安去产能和其他地方不同。从基数看,产能较大;从企业看,数量较多;从性质看,都是民营。去产能不是某一家或某几家的‘个别企业去产能’,而是需全域统筹、通盘考量、系统推进的‘区域性去产能’”。2016年,时任武安市市长的魏雪生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武安钢铁企业去产能面临的问题和现状。
2016年,武安去产能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困难重重。
从企业自身来看
钢铁行业作为全流程性生产行业,拆除炼钢转炉、炼铁高炉,相当于掐断了钢铁生产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断一指”相当于“废十指”,“砍一蹄”相当于“废全马”,整条生产线都将丧失生产能力。而且,武安的钢铁企业全部为民营性质,都是在原有乡镇、村办企业基础上一步步滚动发展壮大形成的,这里边不光凝聚着企业业主的心血,也凝聚着当地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从经济层面看
钢铁行业每年贡献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一半,可以说钢铁是武安当家吃饭的“命脉”所系。且由于民营钢铁企业资本构成复杂,多为“联贷联保”,一旦一家设备被砍、资金链断裂甚至停产倒闭,必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社会层面来看
据不完全统计,武安钢铁工人约7万人,再加上上下游配套产业的从业人员5.3万人,总就业人数在12.3万人左右,约占武安城镇从业人员的60%。要去产能,必将面临职工安置等问题。
面对如此困境,武安当如何?
对武安来说,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行政命令”指定企业“谁去谁不去”,那不仅产能“去不了”,而且还会去出“各种乱子”。
要想合理稳妥推进去产能,顶层设计是关键。为此,市委、市政府以及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在一起,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查研究。他们对每一家企业进行了全面风险评估,对各种问题进行了提前推演,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提前进行了预案,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定了“一个全面(全面分解任务,让企业共担责任)、两个突破(退城进园、整合重组)”的总体思路,并参照《工信部关于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将每年压减任务按企业产能占比分配到所有钢铁企业,建立起全国首家县级产能交易互助平台。
让不压减装备的“出钱”,压减装备的得到补偿,用市场机制去产能,从而实现所有企业之间的相对公平,这一做法赢得了企业的普遍认可。此外,在实际推动中,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帮助企业及时解决信贷、生产、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让企业看到了一个负责任、有公信力的党委、政府。而且,人社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帮助企业认真制定职工安置方案,为企业申报援企稳岗资金,通过多种措施,尽最大努力,使受影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力,成功趟出了一条产能压减、整合重组、退城进园的“多赢”之路
2017年8月底,随着东山、广耀、运丰三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我市顺利完成了2017年的钢铁去产能任务,同时也标志着我市五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圆满收官。
广耀铸业关停现场
2013—2017年,五年来,我市共压减铁931万吨、钢818万吨,分别约占全省压减任务的14%和11%。不仅行业效益实现翻番,钢铁产能利用率也由2012年的不足一半提高到接近80%的合理水平,成功趟出了一条产能压减、整合重组、退城进园的“多赢”之路。
总结去产能工作,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其中,我市创新应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力建立的县级产能交易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正是这个平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都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和有机结合。
东山冶金关停现场
正是交易平台的创新和探索,一方面让处于弱势的企业甩掉发展空间受限、债务负担沉重、竞争力较弱等困难,利用互助金集中力量谋划发展新兴产业项目,实现涅槃重生;另一方面解决了以前产能指标“千金难买”的现实问题,为优势企业退城进园、整合重组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9年,按照省、邯郸市的目标任务,我市需完成87万吨铁、120万吨钢的去产能任务。从数字上来看,任务不算多,但按照省、邯郸市《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底前,我市现有的14家企业必须整合重组为5家钢铁集团,企业单体规模要达到350万吨以上,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必须全部改造提升。而且当前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去产能,而是退城进园、改造提升、整合重组多重任务,政府与企业都将面临更大挑战,但是,我们仍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通过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力,我市钢铁产业必将磐涅重生,跨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去产能,行稳致远。(郭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