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库尔班·吐鲁木是人民杰出的代表,他不仅能代表维吾尔族人民,他也可以代表所有普通大众,他有他的民族身份,但他也超越了民族身份,他在各方面都很杰出,他对毛主席的热爱,是他对祖国热爱的一种方式。
■王瑟
来到新疆和田市,人们都会在市团结广场上见到一尊巨大的雕像:毛泽东主席亲切地与一位维吾尔族老大爷握手,两人眼中是满满的慈详与厚爱。再走进和田地区几乎所有的老乡家,都可以看到毛主席与这位老人握手的照片。
老人名叫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原称于阗,1959年简称于田)县的农民。上世纪50年代,库尔班·吐鲁木翻身得解放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心怀感恩,非要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最后终于见到毛主席。他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鼓舞着一代代新疆儿女心向党和祖国。
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家住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托乎提汗·库尔班回信,希望库尔班大叔的后人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希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库尔班·吐鲁木1883年出生在新疆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一个贫苦的维吾尔族农民家庭。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当了农奴,成年后,为了摆脱被奴役、欺凌的生活,库尔班·吐鲁木带着妻子逃到荒漠里,靠吃野果活下来。他无数次虔诚地跪在地上向真主祷告求救,可他的境遇不仅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落得妻离子散。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背着很轻的一条破毡、一把破铜壶,同时又背着一身沉重的债务。
炎热的夏天,库尔班·吐鲁木被迫到蚊子密集的芦苇地里,饮着湖里的死水,啃着干硬的包谷馕,日日夜夜给地主割芦苇。冬季,白天在戈壁滩上给地主挖红柳柴取暖,夜里自己却只能蜷曲在戈壁滩上的土壕里露宿。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于田县,在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野人”。当战士走近他时,却遭到了袭击。于是,解放军把他带到村里,乡亲们认出,这就是多年前失踪的库尔班·吐鲁木。乡村干部很快让他解除了对解放军的误会,并给他安顿了住处,还帮他找到了离散的妻子和已经16岁却没见过面的女儿。
解放后土改时,库尔班·吐鲁木分到14亩耕地,有了一所房子和一头毛驴。那一年,他已经69岁了。他第一次为他自己而劳动,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社会的主人。生活水平一年年上升,由解放前的衣不蔽体、无家可归,变成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亲身体验了新旧社会转换的库尔班·吐鲁木,对党和祖国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并把对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感激之情指向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见不到毛主席,库尔班·吐鲁木就设法多见见“毛主席派来的人”。差不多每个巴扎(集市)天,库尔班·吐鲁木都要骑半天毛驴,到城里探望县委书记,他什么家常琐事都向书记说,书记讲的话他都乐意听。他还时常托汉族干部,通过翻译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忆过去的苦,思如今的甜。
虽然想亲眼见见毛主席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但毛主席和党中央办公厅先后回复给他四封热情洋溢的勉励信,使他受到了极大鼓舞。他时刻想着:一定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劳动。
库尔班·吐鲁木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想亲眼见见毛主席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了。望着丰收的粮仓,库尔班·吐鲁木心里萌生出一个诚挚的愿望:多亏了毛主席,我才有了耕地和粮食,我一定要去看毛主席,让他尝尝我的丰收果实。杏子熟了,他就晾杏干,玉米熟了,他就拣几个最大的留下,随时准备带上去看毛主席。
1955年秋,库尔班·吐鲁木家又获得了丰收,他用新打的粮食磨了面,每天从地里干活回来,就默默围着馕坑不停地打馕。他要骑毛驴到北京去看毛主席!心想把这些馕吃完了,兴许就到北京了。库尔班·吐鲁木还一遍又一遍地挑选最好的杏干、瓜干和葡萄干等土特产,准备送给毛主席。
1956年金秋十月,库尔班·吐鲁木已经准备了上百斤的馕,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他装上自己准备的礼物,穿上节日的服装,骑着毛驴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去了。
时任中共于田县委书记李玉轩下乡检查工作,听说库尔班·吐鲁木骑毛驴上北京去了,便着急起来。此时,正好有一辆军车经过,李书记向司机说明情况,立即弃马登车前去追赶。数小时后,李书记追上了库尔班·吐鲁木,好不容易才把他劝回。
被劝回家不久,库尔班·吐鲁木又上路了。听到消息的乡亲们纷纷赶来,劝他别走,却怎么也劝不住。最后还是县里的干部亲自赶来告诉他:于田离北京太远了,骑毛驴根本走不到,再说你又不懂汉语,一路吃住、问路都有困难。好歹总算劝住了库尔班·吐鲁木,但他心里却更坚定了要去北京看毛主席的念头。
“骑毛驴去不成,那怎么办呢?”被劝回家的库尔班·吐鲁木不甘心就这样去不了北京,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天,他站在公路上拦汽车,停下车的司机听了他的想法,都只是笑着摇摇头,善意地婉言谢绝。以后,他只要见到上边来人了,就要打听毛主席的情况,他还是想见毛主席!
他说:“北京在地上,只要我的毛驴不倒下去,一直走,就一定能到北京。”
为此,和田专区书记黄诚专程到库尔班·吐鲁木的家里看望了他,告诉他,从和田到北京坐汽车都要近一个月,骑毛驴是根本不可能到的。黄诚鼓励库尔班·吐鲁木,好好生产,争取更大的丰收,相信会有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天。
有一天,新华社新疆分社的一位记者前来和田专区采访,正好遇见和田专区召开三干会议。在专区食堂里,黄诚见到了这位记者。两人吃饭时,黄书记向记者讲述了库尔班·吐鲁木要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的事。这位记者立即赶到于田县,采访了库尔班·吐鲁木。
王北难是曾担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恩茂的女儿,她回忆道:1954年春天,父亲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去南疆考察工作,汽车刚刚驶进和田专区于田县,就被一个维吾尔族小女孩挡住了。她说:我叫艾妮亚孜汗,父亲叫库尔班·吐鲁木,听乡干部说有个大领导要路过这里,想请大领导去她家坐一坐。
王恩茂见到了库尔班·吐鲁木,老人向王书记表达了自己特别想见毛主席的愿望。王恩茂问他:你怎么去北京啊?老人说:我骑着毛驴去。王恩茂问他:你知道从新疆到北京要走多久吗?老人说:毛主席给我们新疆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我要感谢他,我要见他,我要亲口对他说:感谢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王恩茂高度赞扬了库尔班·吐鲁木的精神,答应有机会一定让他到北京去。这让老人兴奋了很久,他劳动的热情更加高涨,生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并被评为劳动模范。
1958年6月,和田专区组织优秀农业社主任、技术员和劳动模范去北京参观农具展览会,库尔班·吐鲁木也荣幸地加入参观之列。喜讯传来,老人立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珍贵礼物,第一个来到县城,与代表们一起乘飞机来到了北京。
1958年6月28日,是这位历经了无数辛酸与坎坷的75岁老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他和大家乘车到达中南海。中南海接见厅旁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着库尔班·吐鲁木送给毛主席的礼物:两小袋杏干、桃干、葡萄干及两块手工织成的土布。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说,毛主席来了。顿时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大家走来,并向大家招手致意。库尔班·吐鲁木更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次欲走出队列。
合影完了,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库尔班·吐鲁木的面前。毛主席伸出了温暖的大手,库尔班·吐鲁木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随后,他随毛主席来到藤条圆桌旁,桌上摆放着他送给毛主席的礼物。毛主席握住他的手,用浓浓的湖南口音说:“新疆的少数民族老百姓多好啊,这么大老远的还要骑毛驴来看我。谢谢你!”这时,站在一旁的新华社记者侯波抢拍下了那张流传久远的照片。
库尔班·吐鲁木激动得连自己是如何被代表团领回住地的都不知道。他怎么也没想到,接见后第二天,毛主席还专门派人看望了库尔班·吐鲁木,并送给他十米条绒布和对新疆少数民族兄弟的亲切慰问。同时送来的,还有专门为他题的一幅字:“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库尔班·吐鲁木多年来一直要争当模范并要到北京亲眼看看毛主席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喜讯传回家乡,和田春意盎然,万民同喜。
1959年1月,库尔班·吐鲁木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人大代表。1959年7月,库尔班·吐鲁木以76岁的高龄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新疆加入中国共产党年龄最大的党员。1959年10月,他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国庆大典,第二次见到毛主席。
1975年5月26日库尔班·吐鲁木因病逝世,享年92岁。
1995年,中共于田县委、县政府在县城西口竖起一座毛主席与库尔班·吐鲁木握手的巨型塑像,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民日报》1958年8月21日刊发的长篇通讯《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编入1960年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库尔班·吐鲁木成为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的人物。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的长女托乎提汗·库尔班回了一封信,向她和家人及乡亲们送上祝福。此前,托乎提汗的孙女如克亚木·麦提赛地给习近平写信,代托乎提汗表达了感谢党和政府关怀、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热爱家乡的决心。
(资料来源:《红旗文稿》《中国民族》、新华社、《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