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晋中市演讲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成就述评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成就述评

2023-10-07 12:58:53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点击:467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围绕加强思政课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原则遵循和方向指导。十年来,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取得历史性成就,开拓了新的发展格局,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重要支撑,在思政课建设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

  思政课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升华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更新升华教学理念,尤其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理念的提出及其具体运用,彰显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鲜明特征和实践品格。

  “立德树人”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加明确了思政课的性质和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思政课教学以“立德”为根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以“树人”为核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理念是思政课教学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导向,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思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明确课程思政理念及其目标要求。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新时代突破,强调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各类课程蕴含可供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多方面、多维度的育人功能,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结合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的具体特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2021年,教育部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构建国家、地方、高校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体系。

  “大思政课”理念。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大思政课”的理念孕育于新时代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适应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的现实需要。“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思政课的责任担当大,即培养的是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在于思政课的内容格局大,是旨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铸魂育人的理论大课和实践大课;在于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大,既包括横向贯通、相互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系以及融合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体系,还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的长效育人体系。“大思政课”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将思政课的“课堂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实践空间”更好结合起来,深刻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大思政课”理念提出后,教育部与中央网信办共同打造“云上大思政课”,全国各地也开展了具有地域特点的有益探索。许多高校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力求上好四史“大思政课”、抗疫“大思政课”、冬奥“大思政课”等,充分彰显了“大思政课”的生命力。

  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方法更偏向“形式”,内容更聚焦“实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必要条件,能够实现“形式”与“实质”的相融相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支撑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形成了系统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供强大支撑。在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中,“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共同发力,“实体课堂”与“仿真课堂”有机结合,一系列新颖的技术手段融入思政课堂。随着我们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思政课的呈现方式也愈发多样,既包括传统的线下实体课堂,还包括先行录制的“慕课”、线上直播的“云课”以及互动体验式的虚拟仿真课等。2020年,107门思政类课程入选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其中有线上课程14门、线下课程27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43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化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因材施教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索取得重要进展。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有其内在规律,但不同地区、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不同类型的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也各有不同,决定了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学方法“一省一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的探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在全国思政课教学中得到比较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链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班(组)讨论教学法、经典研读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情景(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影像教学法等。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多元、多维,对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方式也在逐步调整和完善,包括课堂作业考核、课程论文考核、课堂展示考核(演讲、辩论、情景剧、微电影等)、课堂发言考核、调研报告考核、期末试卷考核在内的考核方式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推动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统一。

  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支撑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党和国家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上下了大功夫、硬功夫,思政课教师队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广大思政课教师心系“国之大者”,持续提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核心素养,用科学真理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教育学生,努力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12.7万教师同心讲好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大格局。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在数量上实现倍增,总体上达到1:350师生比的要求,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师的缺口问题。教育部社科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比2012年增加7.4万人。十年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充实与壮大,深刻反映了我国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地方、学校凝聚力量,围绕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出台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使得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层次结构更加科学、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在物质保障上,构建反映思政课特殊性并同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体系,设置项目资助计划,加大对教学名师、中青年教师以及教学团队的支持,夯实思政课教师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结构优化上,构建老、中、青一体化的“橄榄型”教师队伍,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原”和“高峰”;在素养培育上,完善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体系,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健全思政课示范推广制度,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

  思政课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理论宣讲、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20)》调研结果显示,仅2020年,参与调研的302所高校就举办了1.7万多场次的理论宣讲活动,听众覆盖数达273万余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许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圈粉”无数,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思政课教师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广大思政课教师形成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全党全社会关心、尊重、支持思政课教师的氛围愈发浓厚,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在主流媒体上的“出镜率”更高了、“影响力”更大了。今天,广大思政课教师坚守专业、站稳讲台,更加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对开展思政课教学具有更强的信心、更足的底气,主动担负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认真严守思政课教师的规范与要求。

  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提供坚实制度支撑。思政课建设标准更加明晰化、规范化,思政课教学“谁来管”“如何管”“谁来评”“如何评”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得到进一步明确和解答。

  从组织管理来看,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压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的机制不断健全,思政课教学有了更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领导贯彻到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优势所在、底气所在。思政课教学更好地融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全局,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被明确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相关学校领导既要努力办好、建好思政课,又要备好、讲好思政课,还要听好、评好思政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规定,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讲2个课时思政课,党委书记、校长及分管思政课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的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1课时思政课。此外,学校各职能部门(如宣传、教务、科研、财务、团委等)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功能定位,协同支持办好思政课。

  从教学管理来看,思政课教学管理的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原则遵循。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规模等不断规范化。一方面,思政课学时、学分等硬性指标得到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2020)规定了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学分学时要求。例如,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为5门共16学分,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课程为1门2学分,博士研究生阶段必修课程为1门2学分。统筹设置思政课实践学分,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政课教学体系当中,学分要求为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另一方面,思政课课堂教学规模得到进一步规范,推行、倡导“中班教学”与“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容纳的学生体量一般控制在100人以内,力争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从教学评价来看,思政课评价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充分发挥评价激励的“指挥棒”作用。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社会大众评价等在内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健全,横跨部、省、校多层级联动的听课制度更加完善,一系列鼓励、激励思政课教师开展好教学工作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思政课教学的评价导向更加鲜明,较好地克服了教学评价的形式主义倾向,为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思政课教学“谁来评”与“如何评”的问题得到解决。

  思政课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思政课教学成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各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直观地表现为学生听课满意度的提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课程、教学、教师“三位一体”,共同影响学生学习的满意度与获得感。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大调研的统计结果显示,思政课课程优良率达83.2%,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8%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思政课老师,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根据《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报告(2020)》,2020年,北京高校思政课的学生评教情况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评教平均分为93.45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评教平均分为93.68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评教平均分为93.42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评教平均分为93.70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评教平均分为94.62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评教平均分为95.32分。总体上,北京高校思政课的学生评教分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近3年本科生思政课评教平均分保持在93分左右,研究生思政课评教平均分保持在95分左右,处于优良水平。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还体现为学生对思政课的“定性”评价与描述,表现为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与直接感受。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是衡量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标准。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38所高校的2270名大学生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引人深思”“生动鲜活”“创新实用”“鞭辟入里”等是大学生形容与描述思政课常用的关键词。这些描述性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积极评价,深层次地显示出思政课对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价值取向形成与综合素质培育的重要作用。(吴潜涛赵政鑫作者分别系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作者:开学典礼演讲稿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