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西城区演讲稿 >绍兴有座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台门听这位革命志士的故事 正文

绍兴有座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台门听这位革命志士的故事

2023-10-08 05:03:23 来源:演讲稿网作者:爱岗敬业演讲稿 点击:254次
灵鹅村地处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相传该村因书圣王羲之追寻化鹤腾飞的白鹅到此,题词“化鹤飞来”而得名。走进灵鹅,宛如走进一个古建筑艺术馆:进士坊、御史坊、望姆亭、尚书坊、贞节牌坊、竺家祠堂、“化鹤飞来”牌楼……而辛亥志士竺绍康的故居——上乌台门,无论是文物价值还是历史意义,都是这个“古建筑艺术馆”的镇“馆”之宝。早在1990年,上乌台门就已被列为嵊州市级文保点。

竺绍康生于1877年,清末秀才,光复会会员,平阳党首领,佐徐锡麟、秋瑾革命兴办大通学堂,又任光复军分统,徐、秋革命失败后,避居上海,入同盟会与陈英士、王金发等继续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在江浙保路运动中,曾任“决死队”负责人,1910年病逝于上海。

近日,记者走进了这座老台门,拜访了竺氏后人,听他们讲述发生在台门里的传奇故事。

(上乌台门全貌)

台门的文物保存完好

上乌台门在灵鹅村的中心,因为这是竺绍康故居,不时会有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游客拜访。82岁的姚林财是中学退休教师,喜欢研究历史,有时会担当义务讲解员,为游客讲述竺绍康的事迹。“灵鹅村出了这样一个为民族解放而奔波的革命志士,是一件荣耀之事。”姚林财说。

台门坐北朝南,占地550平方米,由前后两个三合院组成。前院天井条石铺地,围墙以石砌混线束腰作基脚,上檐下设砖斗拱。屋顶均重檐硬山造。第一进正厅三开间,四柱八檩。前后檐柱均施高浮雕人物牛腿。东西侧屋两间,前设屏风式马头墙,东侧屋向南开大门。第二进正厅五间两梯棚,用五柱七檩带檐廊。东西侧屋三间,与第一进侧屋之间另筑封火墙分隔,用三架抬梁,檐部设牛腿。“根据建筑判断,上乌台门为清晚期建筑。”嵊州市文管处的工作人员说,

1990年,上乌台门被列为嵊州市级文保点。嵊州市文管处的工作人员认为,上乌台门布局完整,建筑精良,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不少老台门因为保护不力,或损或毁,即使保存下来,精美的文物也常常被盗。上乌台门的命运要好得多,虽然由于年久失修,台门建筑出现破损现象,但除了个别石雕遗失,其他基本完好。2014年和2016年,嵊州市有关部门曾两次对其进行修缮,修旧如旧,如今的上乌台门既古朴苍劲,又生机无限。

(台门古建筑)

台门几次险被毁

因为是革命志士竺绍康的故居,这为上乌台门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姚林财说,上乌台门曾是革命者的聚集点,当年竺绍康经常与徐锡麟、秋瑾、谢飞麟、王金发等在此商议国是,另一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张伯岐曾因打抱不平犯下命案,遭清廷缉捕,闻知竺绍康在嵊结党反清,便率24名把兄弟投奔而来。

也是因为竺绍康,上乌台门好几次险些被毁。

1907年,鉴湖女侠秋瑾就义后,清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党人,据姚林财了解,当时对竺绍康开出的赏银为500两。一开始,竺绍康并未远走他乡避难,而是隐蔽在灵鹅村附近的石鼓庙、石火囱、笋山庵一带,蛰伏待机。

一次,清军获得消息,便赶赴灵鹅村抓捕,他们在石鼓庙、笋山庵转了一圈后没发现竺绍康的踪影,一怒之下烧掉了笋山庵,之后又向村里进发。“清军本打算一把火烧掉竺绍康的家,但他们误把韩家宗祠旁边一座同样雄伟漂亮的台门认作上乌台门,上乌台门因此幸运地逃过一劫。”姚林财说。

不久,清军卷土重来。这次他们摸清了上乌台门的具体位置,直奔而来,也很快找到了上乌台门。当清军准备点火时,村里的竺氏族人出面阻止:纵然人有错,但房子没错,不能把气撒在房子上。就这样,上乌台门又一次被保了下来。不过清军离开前,用大砍刀劈了一根柱子下面的础石,础石被劈下一个角,以解心头之气。几年前,竺绍康曾孙竺柏森在整理台门时,居然在后院堂屋一角落发现了那块被劈下的础石,他就用水泥把它重新粘上。

(曾被毁的础石又重新粘上)

两位耄耋老人的台门情

竺绍康有3个儿子,但后人大都不在嵊州,留在灵鹅村的只有竺玉山一家。今年89岁的竺玉山是竺绍康的孙子(小儿子的儿子),是目前健在的竺家辈分最高、年纪最大的人。竺玉山的妻子与其同岁,两人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都还算康健。

不过,老人告诉记者,他并不是出生于上乌台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父在杭州工作,他也在杭州出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送回老家,之后便一直住在上乌台门,至今60余年。

竺玉山回灵鹅村不久,进入嵊县中学读书,断断续续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才毕业,之后当了11年的老师,后因“成分”问题,被精简回老家务农。上世纪80年代,年近六旬的竺玉山恢复教师身份。

老人说,上乌台门的具体建成时间无法考证,他搬进台门时,还住着大爷爷(竺绍康哥哥)一家,上世纪50年代“土改”后,又陆续搬进了几户其他家族的村民。台门顿时热闹起来,鼎盛时住着7户人家,一共30多人。“台门里的居民就像一个大家子,大家相处得很和睦,从来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老人回忆说。

但就像所有老台门一样,喧嚣终究只是暂时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建造新房等原因,上乌台门的居民一户一户地搬走了,台门变得冷清。现在偌大的上乌台门除了竺玉山夫妇,只有另一户三口之家长住着。

“与台门相伴多年,已有了深深的感情,我喜欢这种清静的环境。”竺玉山说。

作者:活动总结
------分隔线----------------------------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
热点演讲稿
推荐演讲稿
演讲稿排行榜
专业代写演讲稿
  • QQ号:1367771518
  • 微信:yjgfw_51yjg
  • 邮箱:51yjg@163.com
  • 手机:189113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