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在1935年8月27日至11月23日119天内两次奉命留守茨岩塘,有效策应了红二、六军团东征和突围长征。红十八师从1935年12月8日从茨岩塘突围时4000余人追赶红军主力,到1936年1月9日于贵州江口磨湾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合时缩减到600余人,被缩编为1个团,继续长征。
红十八师诞生于湘赣革命根据地,再生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它用坚强不屈、英勇善战塑造了红军军史上“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形象。
一
1933年6月,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的任弼时奉中央电令对湘赣省红八军、湘鄂赣省红十六军进行整编,组建红六军团,下辖红十六师、十七师、十八师。此时,红六军团未正式使用番号。
1934年7月23日,党中央、中革军委密令成立以中央代表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并密令西征。8月7日,红六军团率第十七师、十八师9700余人从江西遂川横石突围西征。12日在湖南桂东寨前圩召开军团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任弼时宣布红六军团正式成立。萧克任军团长兼红十七师师长,王震任政委兼红十七师政委,李达任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任红十八师师长,甘泗琪任红十八师政委,谭家述任红十八师参谋长,方明礼任红十八师政治部主任。至此,红十八师诞生。
随后红十八师随红六军团西征,经通道、黔东南、黄平、瓮安猴场、余庆龙溪、黔东北石阡甘溪。在甘溪战斗中,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红五十二团在石阡困牛山与湘、黔敌军激战三天三夜后受伤被俘,后在长沙被何键杀害。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25日,对红军进行整编,红六军团剩3000余人,撤销红十八师建制,全军缩编为3个团。26日在四川酉阳南腰界召开两军团会师大会。28日,发动湘西攻势。
1935年2月初,红六军团以红四十九团第二营为基础组建红五十三团,并把永保县、郭亮县独立团扩编成红五十二团、五十四团。在永顺县城新成立了以张振坤为师长,晏福生为政委,马赤为参谋长,李信为政治部主任的新的红六军团第十八师。
从此,这只钢铁之师跃入历史视野。
二
此时,蒋介石调集湘鄂两省的国民党军分6路,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红二、六军团在溪口、高梁坪、后坪战斗后,4月12日,湘鄂川黔省直机关在红二、六军团一部的掩护下撤出塔卧迁到龙山县兴隆街。红二、六军团主力在取得陈家河、桃子溪大捷后于17日进驻龙山县兴隆街。5月6日,湘鄂川黔省直机关进驻茨岩塘。9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以下用简称)在龙家大屋召开联席会议(茨岩塘会议),作出了“围城打援”的作战方略。
6月9日至8月8日,红二、六军团围宣恩打忠堡。围龙城,战湘鄂,相继取得了忠堡、小井、象鼻岭、胡家沟、招头寨、板栗园、芭蕉坨战斗的胜利,击溃了湘鄂敌军,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芭蕉坨战斗后,湘鄂川黔省委和分革军委决定红二、六军团主力东征,转入外线作战,命令红十八师带领全部地方武装和湘鄂川黔省党、政、军后方机关共5000余人留守茨岩塘,开始了为期69天(1935年8月27日—11月3日)的内线斗争。
8月10日至17日,红十八师分别从龙山东南、永顺北部、桑植南和大庸西北3个方向,向国民党军佯动,使湘军陶广、李觉及川军郭汝栋3个纵队不敢他动,保证了红军东征左右后方的安全。
27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龙山县出发东征,由西而东先后攻占石门、澧县、津市、临澧等县城,在洞庭湖西北地区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
红二、六军团东征让蒋介石寝食难安,9月上旬,从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贵州、四川抽调樊崧甫、郝梦龄、孙连仲、汤恩伯、郭思演、万耀煌6个纵队,共20余个步兵师和空军、武装船只各一部,从西、北、东三面,扼住武陵山关口要隘,用蚕食的手段向根据地发动进攻。
在“游击专家”张振坤的领导下,红十八师采用“运动战”,声东击西,迷惑住了国民党军,从而让国民党军调整了兵力部署。张振坤随即根据敌情异动也调整了根据地的防御部署,将红十八师收缩于茅坪、兴隆街、茨岩塘、水田坝一线,以便有效应对国民党军的“堵剿”战术。
29日,红二、六军团在石门县磨岗隘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任弼时作了《冲破敌人“围剿”的经验教训与粉碎敌人新的大举“围剿”的报告纲要》。
此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于是将重兵部署于北起宜昌、南至黔阳、东至南昌、西至毕节的广大地区,企图阻止红二、六军团向东进入原中央苏区,向西随中央红军路线北上长征,向北渡江入川陕会合红四方面军,或回洪湖恢复湘鄂西苏区。调集孙连仲、徐源泉、陈耀汉、郭汝栋、李觉、陶广6路纵队并动用正规军22个师又5个旅,共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共30余万兵力,将其分为“进剿”和“堵剿”两军,企图将红二、六军团压缩、聚歼在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的狭小地区。
10月17日,红二、六军团在湖南石门渡水坪召开会议,分析敌情,讨论行动方针。25日,重占桑植城。
三
1935年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分革军委决定: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突破敌人围攻线,转向湘黔边;10日,命令红十八师留守茨岩塘,策应主力红军突围长征。
红十八师是红六军团的一支老部队,辖红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团3个团,一直驻守在茨岩塘一带。红二、六军团突围前夕,新组建了红十六师,把红十八师第五十二、五十四团划归为红十六师,改编成红四十六、四十七团。红十八师仅剩红五十三团1500人。随后将独立团、营和游击队700余人改编为红五十二团,加上省直、师直机关、野战医院,共有4000余人。
突围长征前,萧克、王震、张振坤在茨岩塘召开了红十八师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了策应行动方案。红二、六军团为红十八师调配了1部5瓦电台,成立了电台队,派总部无线电报务员黎东汉任队长。
为迷惑敌人、掩护主力突围长征,张振坤要求全师官兵继续发扬“怕居功骄傲,怕不求进步,怕违反纪律,怕脱离群众”和“不怕强大的敌人,不怕险恶环境,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红十八师“四怕”“四不怕”的精神,出色完成省委和分革军委交给的任务。
15日开始,张振坤率红五十二团第一营佯攻保靖,引敌人于酉水南岸,后直插永顺,速返茨岩塘。红五十二团向鹤峰出击,牵制鄂敌张万兴师;红五十三团主力出击招头寨,拖住湘敌陶广纵队。
红十八师的主动出击佯动,使被迷惑的国民党军误以为红二、六军团还在龙山、永顺、桑植一带。于是,国民党军抽重兵向该地带“围剿”,造成国民党东南防线空虚。
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干田坝和瑞塔铺枫树塔召开突围誓师大会,趁东南空虚向南突围成功。这时,国民党军恼羞成怒,集结陶广、李觉、徐源泉纵队10万人向茨岩塘“围剿”而来。
在根据地,张振坤带领红十八师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茨岩塘以北的大灵山中与敌人兜圈子。他们或主动出击,东奔西突,与“堵剿”敌人打游击战;或倚自然天险,固守险关隘口,与“进剿”之敌打阵地战。
21日,国民党军以四十三师为主,纠集刘子良、师兴周等团防3万余人围攻茨岩塘。在茨岩塘南方罗家垭、西方广亭坡、西南石家垭、西北望乡台红十八师在四个方向发动阻击战。在茅坪防务区,驻守茅坪的红五十三团击退国民党周燮卿旅多次进攻。
25日,红十八师跳出茨岩塘包围圈向东转战。与陶广纵队十六师何友松团,六十二师钟光仁旅,新三十四师周燮卿、顾家齐旅、刘子良团,李觉纵队十九师、独立三十四、三十八旅和各县保安团在大灵山中迂回穿插,辗转游击,寻找突围机会。27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到达辰溪、浦市、溆浦、新化、蓝田锡矿山等湘中一带。
12月1日,红十八师南下隆头抢渡酉水失败重返茨岩塘。敌6个旅分6路跟进合围,被迫在比溪湖、茨岩塘与敌决战。在苏区人民的支持下挫败敌人。
3日,收到红二、六军团“立即突围,追赶主力”的电令。湘鄂川黔特委与红十八师在茨岩塘对突围路线进行了认真研究。8日,红十八师从茨岩塘东北方向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向东转移宿上河溪。红十八师进入陈家河后,向大庸方向突围。李觉纵队封锁严密,改向慈桑边境。12日抵桑植县城以北的鹿儿口宿营。14日,在桑植苦竹坪遭受孙连仲三十四师张万兴部埋伏围攻。红十八师退回凉水口又遭受4个保安团三面围攻,龙山红军女儿队死、伤、俘严重,全部被打散。16日,退至桑植陈家河收到总部电报:“主力已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你部可相机西出与主力会合。”为此召开动员大会,张振坤说:“一个多月以来,几十倍于我的敌人对十八师进行了疯狂的‘围剿’,部队虽然减员千把人,但队伍越打越坚强。现在主力已向贵州开进,总部命令我们去贵州同主力会合。不过敌人是不会乖乖地让路的,我们要用手中的枪杆子拼出一条血路。”17日调头西进。21日下午,进入龙山县马蹄寨。翻灵骨山,过白腊河宿木友、沙坪。晚上,与敌何友松团激战。22日经比洞湖、白凤坡,登洛塔界。在岩檐,张振坤召集全师作突围穿越敌人封锁线动员。随后,经瓦房沟平溪、大湾沟、辽叶洞向敌人的马阻岭防线推进。
23日,红十八师突破在湘鄂边界最后一道国民党军封锁线——马阻岭防线。突围出来的1000余人渡过酉水进入湖北来凤漫水。在漫水,红十八师对部队进行整编,红五十二团团长改任红五十三团团长,红五十二团余部与师警卫连合编为警卫营。
1936年1月9日,红十八师辗战鄂西、川东、黔东,在江口磨湾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合,剩下600余人缩编为红五十三团。
至此,红十八师两次建制两次整编,在湘鄂川黔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歌,载入红色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