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记述了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罗亦农、夏明翰、澎湃、邓中夏、方志敏、杨靖宇等20位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员的人生故事,他们为探索救国真理,为践行自己立下的誓言,为给苦难的中国人民以幸福,放弃优裕生活,选择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道路,直至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本书彰显了他们追寻理想、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优秀品格与坚定信仰,旨在唤醒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本书作者郭海成系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
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省确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缔造者、指挥者,他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905年2月13日,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儿时的杨靖宇,生活非常艰难,五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靠着叔父的帮助才得到读书的机会。目睹旧社会的黑暗,杨靖宇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杨靖宇读小学时,县教育局一个官员的衣服被盗,该名官员串通差役诬陷是在小学做伙夫的老李头所为,并将其吊在树上拷打。杨靖宇那时虽年少体弱,但见此惨状挺身而出,当面质问差役:“你们太无理,仗势欺人。你说偷了你们的东西有啥证据?”并号召同学们一起齐心合力将差役们赶出校园,救下了老李头。一天夜里,差役们来校寻衅闹事,同学们慌作一团。杨靖宇镇静自若,手拿柴火爬上教室房梁,大声对差役们呵斥道:“你们赶快离开,否则我就点火烧房子,那时你们就别想找便宜了。”差役们一看事情难以收场,只好灰溜溜地撤走了。
1923年,杨靖宇考入开封纺织工业学校。他的入学作文以《劳工神圣论》为题,文笔晓畅见识独到,取得优异成绩。因此,他一入校便引起进步教师贺光吾的注意。在贺光吾的指导帮助下,杨靖宇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杨靖宇积极参与其中,他走上街头,向群众大声疾呼:“我们再不能这样忍受下去了,我们再不能任凭那些帝国主义刽子手任意枪杀和逮捕我们的同胞。起来吧,同胞们!全中国人民都站起来,举起铁拳,拯救我们的祖国,拯救我们的命运。”革命斗争的历练,使杨靖宇更加坚定追求进步的信念。1926年5月5日,驻马店特支批准了杨靖宇的入党申请。从此,杨靖宇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配合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杨靖宇于1926年冬回到家乡确山县开展农民运动,并很快组织召开了确山县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杨靖宇被选举为县农民协会会长。杨靖宇深知,要想真正开展农民运动,农民要想真正翻身做主人,没有“枪”是万万不行的。但当时的农民自卫队只配备了一些大刀长矛,仅仅依靠这些自保都很难,更遑论发动起义支援北伐战争。于是,杨靖宇决定设法为农民自卫队夺取枪支。当时,确山县驻扎有军阀魏益山的一个旅,杨靖宇把夺枪的目标就放在了他们身上。他觉得面对手持枪支的军阀士兵,抢夺肯定不行,必须智取。于是,杨靖宇经过多日观察,选定了一个在县城门口站岗的军阀士兵,每当其站岗执勤时,就携带酒食与其套近乎,并“顺便”借枪把玩。又一日,杨靖宇买了酒食请军阀士兵食用,自己则拿起枪佯装做正步走训练。军阀士兵眼看杨靖宇拿着枪越走越远,急忙大喊:“向后转!”杨靖宇哈哈一笑,大声回应道:“朋友,我不向后转,要回家了。”话音甫落,就扛起枪大跨步跑向城外。士兵大惊紧追不舍,哪里还追得上。就此,确山农民自卫队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杆枪。依靠这支杨靖宇智取而来的枪,确山农民自卫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一支在当地举足轻重的农民武装力量。
为捍卫广大农民利益,1927年4月4日,杨靖宇领导举行全县农民大会,他手提大刀英姿勃发,带领三万多农民在确山城外东大操场上高喊:“打倒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
杨靖宇代表广大农民历数反动政府的罪行,要求县府交出“四大劣绅”,免除苛捐杂税,释放关押的无辜农民。被迫来到会场的县长王少渠面对声势滔天的场面,装聋作哑避而不答,企图寻机逃走。杨靖宇审时度势,大声喊道:“县长不答应我们的条件,能放他走吗?”农民们一拥而上将王少渠的官轿捣毁。王少渠一看形势不利,假意应允,但随即潜逃回城,并关闭城门与杨靖宇领导的农民军对抗。王少渠的违诺之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们的反抗情绪。他们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割电线、截火车,切断内外交通,并用九节雷、土炮猛轰县城。4月8日,杨靖宇率领农军攻入城内。次日,一面鲜艳的红旗在确山城头冉冉升起。确山农民暴动后,杨靖宇乘胜又组织了刘店秋收暴动,有力地保卫了广大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