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民政系2010年的新进教师谢泉峰。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这里代表各位发言,并将自己入校以来的工作学习体会及心得感受与各位共享。借此机会,我也希望能够代表2010年我们民政系新进的另外三位同事李浩平、毕树沙、田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及全系的教职员工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半年多来对我们的关心、指导和爱护,感谢你们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给予我们的友谊、信任和帮助,就此2010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谨向各位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并祝你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10年对我来说,是生命中的一个关键年份,是一个生活里充满幸福、事业上焕然一新的重要年份。从7月1日正式踏入这所美丽的校园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便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在座的诸位老师们联系在一起,共同为着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在这一过程中,我虽然有付出,但更多是收获,虽然有辛劳,但更多是进步。回顾入校以来的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我能清晰的看到自己向前迈进时留下的每一个脚印;在那时间的滴答声中,我仿佛能看见一个光明的未来正向我走来。
在这里,我就自己入校半年来个人的三点感受与各位分享。
我的
第一点感受是,在学院的组织学习下,个人的思想观念出现深刻转变。
2010年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顺利通过验收的基础上,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校内大力推行文化管理,全面施行“标准化”、“表格化”、“精细化”、“职业化”的
第一年。在这一年里,学院领导审时度势、不断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人员的培训学习、考核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各位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在这半年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好的教师,就谈不上发展,谈不上进步,更谈不上拥有一个未来。
作为新进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2010年新进教职员工培训学习班,聆听了学院各位领导关于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宏观形势的介绍,了解了学院的内外环境、历史沿革、职能设置、人员结构及组织制度,学习了“标准化”、“表格化”、“精细化”、“职业化”这“四化”的时代背景、内在意义、实践目标及具体措施。各位领导高屋建瓴的讲座,使我们端正了态度,提高了认识,充满了信心,推进了工作。正所谓“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在随后半年的工作学习实践中,我们严格按照“四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不忘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最充分的课堂准备、最丰富的教学内容、最新颖的传授方式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学任务。
唐代的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校领导的启发下,我们开始认识到,作为一名专职教师,首先要面临的不是如何去上课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即“传道”的问题,其次才能谈得上“授业”和“解惑”。#p#分页标题#e#
虽然,在上课之前我从未有过正式授课的经验,但我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这群年轻人并不是我们手中可供任意摆弄的机器,更不是等待着我们去加工的半成品,他们是人,是一群有想法、有理念、有期盼、有感情的人。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带着父母亲人的期盼,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其中有一些还是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选择来到这里,是希望他们所有的这些付出都能有所回报。而此时此刻,他们之所以愿意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仰视着我们,是因为他们期待着通过我们去赢得自己的未来。出于这种目的,在课上要传授给他们的就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而应该是成功的道理,或者是那些可以帮助他们未来走向成功的路径。
宋代的黄晞曾经说过“学非师而功益劳,友非人而过益滋”,意思是说一个人求学而没有找到好的老师,就会疲于用功,交朋友而没有找到正确的人,就会增加更多的过错。我们要做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好老师,好朋友,因为这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而要成为这样的一个好老师、好朋友,我们就必须首先清楚自己所上的这门课能够为学生带来什么,又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将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使学生们清晰的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这门课程绝不是什么无用的“屠龙术”,而是与自己未来人生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技能,是打开自己未来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
这就是说,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价值必须作深入了解,才能帮助学生成就自我。正如刘晓院长在
第六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主题报告中所说的,“教师要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因材施教、追求卓越,打造特色、铸就精品、成就人才”“尽全力做只能做到称职,用心做才能做出优秀”。通过学院组织的说课程竞赛,我对诸多课程的课程构思、课程设计、课程实现、课程运作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晰了课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所应该体现的价值。我想,这既是新时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重点着力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得上“精益求精”,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就人才”。
教师的岗位工作主要是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过去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书本上的东西多,社会上的实践少,理论性的内容多,操作性的经历少,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确实很有必要学一下曾参,每天反省一下自己“传,不习乎?”记得明代的林鸿曾经有一首诗说道“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它提醒我们一句话也不能付诸实践,即使读上一万卷书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中国历史上这种人并不少。例如我读过的一本《南齐书》里就介绍过一个叫房法乘的人,当太守成天不做事,专好读书,后来被下属夺了权,把他关进了牢房,他闲着无聊,四处求人给他书读,被天下人所笑。房太守的这种学习方式就与我们今日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明显是背道而驰的。
在这一个学期里,通过旁听一些老师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未曾讲述过的新知识、新内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实训教学以及学生的分组讨论学习等内容,既丰富了书本上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p#分页标题#e#
今日的大学生比
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有着相当多的不同,在书本之外,他们每天都从报纸、电视、网络上接受大量的信息,有着各种各样新奇的问题,有些甚至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记得我在上
第一节课时就有一个学生向我请教一个问题,她说在我进教室之前正准备到教室外面去的,结果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到我来了,于是退了回来,不打算出去了,问我怎样用社会学的知识来解释她的行为变化。我联系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了各种角色期待下人们行为的变化情况,还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受角色影响的其它事例,才解决了这位同学的疑问。这件事情给我提了一个醒,正所谓“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我们的学生绝不是自己手中可以任意掐捏的橡皮泥,要想获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能够随时解答他们身边遇到的各种疑问和困惑,不仅如此,还要能够以此为契机,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是亲身示范,才能使他们学得更勤、更好。记得王小波说过“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要做好教师工作,我们必须时刻对外面的社会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并通过启发、引导来帮助学生运用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进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对知识的学习领悟能力,这才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的
第二个感受是,在学院的培养氛围里,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从入校伊始的暑期社会实践到新进教职工培训学习,从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到说课程竞赛,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倾注着学院、系各级领导的人文关怀和热心期盼。
记得在2010年新进教职工培训学习班上,刘晓院长对社会工作系刚入校就赶赴四川理县进行社会服务的四位新进教师大为赞赏,并提出“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资源都可以吸纳和运用”,要“将学习、培训学习、比赛、交流制度化、全员化、经常化”,对2010年新进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民政系刘志红主任在我们进校之初也首先安排我们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并热心地为我们联系相关单位,帮助我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民政系统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还有苏学愚主任、李永强主任都多次鼓励我们走出去,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联系起来。这些期待和鼓励至今仍印入我的脑海里,刻在我的心坎上。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书本知识不能代替社会实践,而一个人不下水,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
《南史。王弘列传》中曾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臣王弘的侄子王微在自己的书房里每天寻书玩古,以至于脚不下床,天天就那样坐着,时间久了,床席上除了自己坐的地方还算干净以外,其它地方竟堆起了一堆灰尘。这样的先生即便是满腹经纶,其自身价值又在哪里呢? 所以2010年的下半年,我除了做到遵循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备课、上课,不迟到、早退外,还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实践活动。例如暑期在长沙市社会救助站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学习实践1个月,参与中心的管理,对流浪儿童进行集中辅导,与流浪儿童作深入交谈,不仅熟悉了社会救助的运行模式、组织框架、操作流程等,还取得了#p#分页标题#e#
第一手调查资料,工作成绩和个人能力受到中心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参与了长沙市“村改居”研究课题,进行了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工作;参加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新进教职工培训学习班,并任
第一组组长,除协助组织人事处领导做好考勤等工作外,组织小组成员发言,并在结业典礼上代表小组作学习情况报告;参加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习班,并任组长;2010年新生入学后,任民政管理0933班专业导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选课,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推荐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及学校图书馆的使用;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国庆歌咏大赛;参与了民政管理2010年新生组织的师生交流会,现场与学生作广泛交流;在刘志红主任、苏学愚主任、李永强主任的耐心指导下,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说课程”教学竞赛,并获一等奖等等。正所谓“教学相长”,几乎学校和系里的每一项活动,我都感觉在参与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这正是刘晓院长在学院
第六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思想的集中体现。
半年来,从深藏书斋到积极参与学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从校训校规的学习者到学校文化理念的宣贯者,我深深地感受到民政系各位庭的温暖与和谐,深深地感受到在民政系这个各位庭里领导与员工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无处不在的友爱与信任。在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民政系的团结互助、热心奉献精神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也在鞭策着我。我也由此而扩大了与各位同事之间的理解、沟通、联系和交流,增强了集体意识,增加了认同感,并越来越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学院、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乐于为它的成长和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正是学院大力推行文化管理,促进教师团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我的
第三个感受是,在学院的开拓创新中,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着更大空间。
著名社会学家周雪光在他的《组织社会学十讲》一书中曾经提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一个博士生在她的博士论文中对20世纪初美国存在的大公司和大学的生存率做了一个比较研究。她发现,经过百年沧桑,到了20世纪末,这些大工业组织所剩无几,但是这些大学大多成功地度过了它们的百年经历,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原因是大学更容易适应各种不同的外界环境,更容易针对外部的变化进行创新。
《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入校半年来,我亲眼看到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各方面的创新而取得的突出成绩与巨大变化。例如在教学中推行学分制改革、在教师中推行项目制改革、在校内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多项变革,广大教职员工在课程体系重构、优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我们的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就以民政系来说,新建的文化沙龙及其它各项配套措施的使用令系里的办公条件大大改善,“四化”的推行令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不少教师在教学改革和建设中脱颖而出,学术骨干不断涌现……这些无一不是在学院、系各级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教职员工的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勤奋不怠、勇于变革而取得的。#p#分页标题#e#
今日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系,学科类别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管理机制完善,创新意识明确,不仅是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系部之一,同时也是学院引以为傲的核心系部之一,更是在各方面建设走在学院前列的系部之一。
作为2010年才入校的新人,我以民政系今日的成绩感到自豪,并深深地感谢那些为学院和民政系的发展和进步付出过努力的老教职员工们,是你们的辛劳创造了今日的成就,是你们的汗水铸就了今日的辉煌!你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事教师职业对我来说既是人生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从机遇方面来说,我从此可以有机会将自己过去所学的知识及平日的所思所想进行一次总结,并在与同行及学生的交流沟通中不断的对之加以提炼、反思;从挑战方面来说,在授课的方式、方法上我还缺乏经验,对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我也不太熟悉,因此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然而我始终相信,有了我们这么好的领导,这么好的团队,再加上这么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么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我的成长有了肥沃的土壤,人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难忘的2010年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时间已经翻向了新的一页。回顾过去,我们共同挥洒汗水,浇灌着民政系这片沃土,各项工作都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展望未来,在学院、系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经过我们各位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我们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携手共进,去迎接一个更加灿烂、充满希望的2010年!
谢谢各位。
作者:攀枝花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