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深圳海关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我们在“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方针指导下,以创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的“三个创新”抓业务建设,以提高素质、提高效率、提高待遇的“三个提高”抓队伍建设,在带领队伍走出腐败案件的阴影、重塑深圳海关形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但是用“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方针的要求来全面衡量我们的工作,这种将海关工作切成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两大块的方式,依然未能摆脱单打一的传统模式的困境,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海关多年的许多问题。要发挥海关各项建设的整体效益,使海关事业在新的世纪得到新的发展,就必须在致力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的同时,引入海关环境建设的概念,以人为本实现人文环境的创新。这才能全面实现十六字方针的要求,为二十一世纪海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创新海关人文环境的重要性
(一)海关人文环境的内涵
在生物学上,环境是指围绕着群体的空间和影响群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如对生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的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其他相关生物等所有生态因子。
海关人文环境,系指围绕着海关群体的活动空间和影响海关群体工作、生活、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凡对海关关员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政治地位、物质待遇、外部评价、角色定位、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在特定空间中长期活动形成的共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群体心理、价值标准、人际关系等等,都属于海关人文环境的范畴。
(二)海关人文环境的生成
作为一种行业,海关系统具有垂直领导、自成体系、专业性和独立性强等特点。直属和隶属海关,更是各自在属地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于其他社会形态之外、超稳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圈。在深圳等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关、老关,其成员长期在一个圈内工作生活,有的几代人在其中朝夕相见、休养生息、终此一生。带有海关行业特点的组织形态、作业模式、职业习惯、行业敏感和工作用语,经耳濡目染、约定俗成、交互影响、长期积淀和传承沿革,逐渐固化为圈内人员所特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标准、群体心理、行业习俗、交际方式和流行语言,甚至上升到观念层次,成为无形的道德风尚、行为准则。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海关人文环境。
(三)创新海关人文环境的意义
长期以来,海关人文环境建设从属于队伍建设,以“关心群众生活、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形式出现,起配合日常思想工作的作用。随着软环境作为无形资源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赋予海关人文环境建设重要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创新海关人文环境,使之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海关走进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1、走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二律背反的需要。现代工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剧烈的利益竞争。农业文明形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将心比心”等传统道德信条,在常常只能“独赢”的现代残酷竞争下失去说服力。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精神生活的空虚,这种二律背反给人们带来极度的精神困惑。高举道德旗帜以走出精神困境,树立崇高理想以摆脱信仰危机,营造陶冶情操、净化身心、培养品格、塑造人格的精神家园,是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海关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传统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思路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这一任务便落在了人文环境建设的肩上。#p#分页标题#e#
2、对关员实施激励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除极少数困难群体成员外,大部分海关关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按照马斯洛(A。MASLOW,1954)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就转向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中、高层次的需要。关员的需要变了,组织所提供的大一统激励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如何提供品种多样、质量优良的物质和精神食粮,以满足不同关员各种层次的需要,就自然地进入海关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3、造就现代海关人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如果大多数人的主流观念处于僵化、西化、封建化等状态,或过多地保留旧的观念残余,任何改革都容易面临两种结局:
一是失败,
二是走样(即另一种形式的失败)。环境造就了人,人的行为也造就环境。从环境对人的反作用来说,构建和创新海关人文环境,实际上就是构建和创新海关人的观念,就等于造就新的海关人。海关现代化尤其需要实现这种创新环境和造就新人之间的互动与良性循环。
4、实现海关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海关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以改革解决自身问题,适应形势需要。九十年代以来,海关地位随对外贸易重要性的提高而提高,海关改革的进程随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加快,越来越牵动着上级领导、地方政府、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神经。为了避免因改革成本加大带来的风险,“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是必要的,但更关键的,是通过人文环境建设潜移默化地调动关员的主观能动性,把决策层的“要我改”,转化为执行层的“我要改”,主动拾遗补阙,积极化解风险,保证海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圳海关人文生态环境现状
人文生态环境是一定条件下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圳海关的人文生态环境,具有突出的地域特点、鲜明的南派文化特色、强烈的海关行业特征和百年历史的烙印。
(一)工作环境——业务繁忙、工作枯燥
与政府部门和其他执法单位比,陆路口岸的废气、灰尘、噪音污染严重,旅检口岸的旅客日通过量大,海上缉私艰苦、危险多数岗位工作简单枯燥,操作重复单调。在业务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二线海关的一些岗位好似工厂流水线,一线海关通道关员每日加盖铜质印章的重量,相当于奥运会举重冠军的总成绩。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总也不见根本好转,新关员缺少新异刺激,情绪不稳;老关员失去耐心,疲倦厌倦。在一片繁忙的景象下,潜伏着工作效率低、态度作风差的诱因。此外,直属海关、隶属海关办公大楼多是特区创建初期所建,楼龄老化,设施陈旧,空间狭窄,与日新月异的特区环境相比照,给关员以陈旧感、落伍感和压抑感。
(二)物质条件——稳定有余、激励不足
海关大多住宅区较少绿化,缺乏运动、休闲设施。同等职级干部,较市属单位的住房面积通常要少20平方米左右。除少数长期患病、配偶下岗、家庭变故者外,关员收入与其他口岸单位、执法部门和市府机关相比明显偏低。新干部入关后,结婚、购房、育儿和养家接踵而至,经济不堪重负。关员在单位身处较差的工作环境,回家面对着狭小的住房,出门与朋友聚会,收入也逊人一筹,心理上总感到矮人一截,缺乏职业自豪感。一旦出现强力诱惑,意志薄弱者很难不被击倒。2001年7月底,监察室向关内发出1020份党风廉政建设调查问卷,51.4%的人将行业不正之风存在的原因归于薪金待遇偏低。物质激励的不足可见一斑。#p#分页标题#e#
(三)思维模式——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百年历史是一副文化重担。直属、隶属海关本就是执行机构,带有较浓的工具色彩,创造性思维很难进入传统的主流文化。地处特区,毗邻香港的特殊地理环境,使“监管严密、通关高效”的矛盾尤其突出。陆路口岸一次堵车能直接影响香港上水、元朗地区居民的生活,行政裁决一次失当可引起人大、政协代表、深港两地政府直至国务院的关注。风险大、敏感度高的工作性质促成了谨言慎行、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从积极意义上说,能严格按条文办事;从消极意义上说,则影响开拓创新。2000年后队伍中出现的“把关保险、服务危险”的错误认识和行为,实际上就是查处赵玉存等执法腐败案件,激活了潜伏着的消极行政保守因子的反映。
(四)行为方式——感性丰富、理性匮乏
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海关是海关系统的一座“资源丰富的矿山”,口岸密集,关员人数多,业务门类齐全,带苗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常最先出现,作为改革窗口和试验田的条件十分充足。但长期以来,由于业务量增长过快等主客观原因,管理层穷于应付,执行层疲于奔命。久而久之,即决性强的行业特点固化为单纯执行的行为方式,关员的动手能力强动脑能力相对较弱。没有时间思考—→有时间不愿思考—→逐渐不习惯思考—→重实干轻思考,循着这条线性轨迹发展,重复劳动较多而螺旋式上升较少,量的积累较多而质的转变较少,许多成果因缺乏有深度的理性思考未能总结出来,所作出的贡献与自身地位还不大相称。
(五)群体心理——忍辱负重、埋头苦干
除十年动乱期间海关曾短期下放地方管理外,从清朝粤海关沿革至今,尽管制度改变名称更迭,海关垂直领导体制下的中央派驻地方单位的性质基本不变,始终处于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冲突之间。难以改变的受命于中央、生活在地方的现实,难以把握的“把关与服务”的平衡点,加之处在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的各种碰撞之间,逐渐形成了深圳海关独特的生存智慧,长期积淀为以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群体心理。此种心理集矛盾于一体,负重、苦干体现了历经磨炼的韧劲和极强的承受力;忍辱、埋头则带有被动、消极的成分,成为孕育单纯业务观点的温床。
(六)价值标准——有用第
一、以实为本
受海关实务性强的性质所决定,也由于近年“实文化”盛行、“虚文化”衰落的影响,队伍和领导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错误理解务实、过分追求务实的倾向,有的甚至以是否有用作为评价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将精神文明建设予以虚化和排斥。表现为:重业务工作,轻政治工作;重干部的使用,轻干部的培养;重个别问题的解决,轻一般规律的探索;重眼前利益的实现,轻长远规划的研究;重论文的评奖,轻理论的应用;重业务指标的完成,轻基础和基层建设等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过分讲究有用,就容易搞短期行为,缺乏战略眼光,埋下基础不牢的后患;一味追求务实,缺乏文化的支撑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务不到点子上。
(七)人际关系——注重实际、较少客套
广东是通商最早的地区,商品经济色彩较北方广大地区浓厚。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更直接,商品经济向非经济领域的渗透更彻底,情感的商品化更少温情脉脉的包装。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海关内部相对单纯的同事、同乡、同学、战友、同一方言地区等正常关系,也受到影响甚至污染,少了些温情,多了些实际,少了些含蓄,多了些直截。更有甚者,有的基层单位领导自身作风不纯、行为不检,在其影响下部分关员奉“冇钱冇得倾”为处事信条(冇,广东方言,没有;倾,倾谈),对内严重污染着风气,对外严重败坏了形象。#p#分页标题#e#
三、创新海关人文环境的途径
人文生态环境的生成是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运行的产物。只有认识、把握这种规律,才能使该环境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变化。
(一)把握人与环境的互动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在环境中诞生,在环境中发展,“天人合一”,互相影响。穷山恶水、资源匮乏,土地无法承载足够的人群,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无法满足,只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性就容易好勇斗狠,尚武强悍;光照充足,土地肥沃,人们“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青山绿水颐养性情,激发美感,人性就容易平和善良,温文儒雅。人文环境是人的物化、外化,对人的反作用力则更大。因此,要注重“硬环境”的改善,加强口岸改造,建好办公大楼,解决居住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软环境”的创新——通过观念创新,与执法部门、广大企业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调整监管心态,舒缓紧张情绪;通过制度创新,把关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少环节、手续,避免重复劳动;通过手段创新,依托现代科技,实现关员与噪音、废气的最大限度分离,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监管环境。当关员与人文环境达成新的和谐之时,就是“把关与服务”在新的高度实现平衡之日。
(二)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转化规律,在物质基础上提升精神
物质待遇事关被管理对象的承受能力。待遇越高,被管理者承受管理力度的能力越强,反之则逆反心理强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激化矛盾。物质待遇更事关公共权力部门的勤政和廉政水平,廉价的政府没有不效率低下、贿赂公行的。现代科学技术虽然缩短了人们在地理上的距离,但人们仍然在有限的空间里生活,对物质待遇心理满意度仍受“耳闻目睹”的限制,即以其长期生活的地区的一般水准为参照系。因此,就海关来说,不能就收入水平的绝对值来衡量关员的心理满意度,而应以属地公务员队伍的收入水平为衡量尺度。就一些兄弟海关的实践来说,要激发职业自豪感,就必须使自身的物质待遇高于属地口岸单位、政法部门的水平,最起码不得低于政府部门平均水平,否则人文环境因失去必要的物质支撑而难以发生反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解决海关关员做一个体面的公务员、赢得社会尊重的合理需要。治本的办法当是建立海关“养老金”制度,为每一个关员设立一笔养老金账户,按职级和服务年限累进,退休时一次兑现,有违纪情事则相应扣除直至一笔勾销。如此则将关员的责权利直接挂钩,使失去“养老金”的风险足以抵御一般性的腐蚀贿赂,将队伍的整体反腐败能力大幅提升。
(三)把握实现自我满足的规律,在精神世界实现最大的满足
为了实现自我满足,东方文明以内敛式为特征,注重人际关系,强调压抑自我。西方文明以外放式为特征,注重个性的张扬,强调本能的扩张。海关创新人文环境,应该在这两个文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走出一条有时代精神和海关特色的新路子。一方面在物质上要不断满足关员的合理需求,认识到关员的自我满足是一条渐进线,随时间推移,新欲望不断产生,老欲望不断调整预期,因而事实上只能逼近,不能穷尽。海关的任务是根据形势变化和自身承受能力,在政策框架内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要花大力气营造精神家园,打造精神支柱,满足关员的精神需求。认识到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世界上,只有精神的富足才是最大的富足,只有精神力量才是抵御物质诱惑的最强大力量。因此,在党员思想教育中要重视言教,突出理想、信念、道德和“三观”教育,严防迷信、邪教等污染精神阵地;更要重视身教,要鼓励领导者做所在单位的道德楷模,防止因领导个人的不检点酿成局部的信任危机、信仰危机。#p#分页标题#e#
(四)把握“保护”与“改良”的规律,合理开发人文生态环境
自然形成的深圳海关人文生态环境,是一种有限和有价值的资源,必须坚持一要积极保护,二要慎重改良的原则。积极保护是扬其长,防止竭泽而渔的掠夺性开发。比如对“忍辱负重、埋头苦干”的群体心理,就应该充分重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鼓励“负重”、“苦干”的光明面;不鼓励,就会鞭打快牛,让老实人吃亏,使现存的老实人变成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最终导致人文环境荒漠化。慎重改良则是避其短,在顺应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精神,时代的大气候变了,人文生态环境本身也要跟着变,这才能够不断发展。但这种变必须是在保护前提下的变,是充分注意到人文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的变。所以一定要扬弃消极因素,保护积极因素,避免如鲁迅先生所说:为了泼洗澡水,把孩子也泼了出去。仍以“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为例,“忍辱”、“埋头”是需要扬弃的,“负重”、“苦干”是需要保留和创新的。创新的结果应该是充分征求方方面面对海关的理解,使“负重”时心理轻松,正确把握海关事业的发展方向,使“苦干”更有理性。
(五)把握法治与德治的规律,用“软约束”补“硬约束”之不足
法治调整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调整人的内心世界。法治是“硬约束”,约束行为,德治是“软约束”,约束内心。法律以国家名义规定基本规则,通过制定强制性的条款,调整社会生活。道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通过对话、交流方式,实现社会控制。随着形势的发展,海关坚持从严治关、加大队伍管理力度的“硬约束”已成必然趋势,这就必须在以人为本、组建“道德法庭”、“精神法律”的“软约束”方面下功夫,以弥补“硬约束”的不足:
一是用“温情”补“无情”,法律刚性,纪律无情,但在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的温情,关员就容易接受。
二是用“谴责”补“制裁”,法律调整范围有限,道德调整范围广泛,对于法律调整不了的内容,要充分发挥道德“
第二道防线”的作用进行谴责。
三是用“防范”补“惩处”,防范在先,启发自我认识和道德觉悟,惩处在后,唤醒反省、悔改和自我批判意识。
四是用“自觉性”补“强制性”,在自由裁量权的使用上,注重用道德的自觉性约束“自由”,以实现“裁量”结果的公正。
五是用“合理”补“合法”,对于执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现象,以高度的道德责任感,积极主动向有关上级和主管部门反映,争取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解决。
六是用“内在”补“外在”,要把十六字方针由自上而下的上级要求,转化为关员的内心“立法”,最终转化为自愿的行为活动。
(六)把握不同层次关员的不同需要规律,施以多样化的激励方式
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针对不同层次关员的不同需要,施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将多样化的激励方式结合起来:
一是将“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结合起来。一手抓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意识的培养,鼓励竞争,让“能者”脱颖而出;一手抓海关各位庭的宽松和谐气氛的营造,淡化输赢,给“平者”继续参与竞争的机会。#p#分页标题#e#
二是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结合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手抓奖励金使用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手抓海关系统立功授奖办法的完善。
三是将“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结合起来,对于位居海关职务序列下层的优秀关员,侧重于运用奖金、记功、授奖等各种显性激励要素,褒奖其岗位建功的表现;对于海关各级领导干部,侧重于运用权力、地位和声誉等隐性要素,激励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当海关群体的物质待遇水平已经在本地区处于领先,物质激励效果因边际效用而递减时,就要逐步减少物质激励的比重,增加精神激励的比重。
(七)把握文化是人文环境关键因素的规律,实现海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社会、民族、国家、地区、单位和个人,当今天益激烈的综合实力的竞争,都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竞争。而文化则在这种竞争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就海关而言,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实现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的协调发展,而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把文化当成海关队伍的灵魂和血脉,用先进文化创新人文环境,为海关在新世纪的发展积累精神财富、积聚精神力量;用先进文化调节队伍内部矛盾、整合队伍力量、协调工作运转,不断推动海关事业稳步前进;将道德、信念、理想作为海关文化的核心,把海关队伍建设成一支有文化的军队,通过高水平的“把关与服务”,不断向社会展示文明之师的道德形象。
海关人文环境建设的创新,通过把握人与环境的互动作用,激发海关关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把关与服务”的执法水平,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提升关员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为海关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促进海关事业的发展,维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加强海关人文环境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创新海关人文环境代表着海关事业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家口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