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相牵拆掉“隔心墙” 马寨油矿远离采油三厂厂区近20公里。和多数基层生产单位不一样的,是这个矿有着相对独立的生产区、生活区。除工作外,矿里对职工们的吃喝拉撒睡都得操心。过去涉及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小事,许多职工认为事小,碍于面子不愿说出来,更不愿到领导那里反映,结果闷在心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工作的事情时有发生。
2000年年初的一件小事,让这个矿领导震动不小。当时矿里只有一辆大轿车,遇有它用,调度员便派敞篷卡车接送职工上班、下班。遇到刮风下雨,职工们备受颠簸之苦不说,还要经受风吹雨淋,对此他们怨气十足。结果,不少职工干脆骑自行车到10多公里外的一线上班,迟到、早退现象十分普遍,职工的责任心明显下降,致使工作比较被动,原油产量随之大幅度下滑。矿领导由此认识到,仅靠过去单一说教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靠有限的领导接待日的工作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职工设立一个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的“谏言堂”。
从此,马寨油矿着手开展“无障碍沟通”活动。矿里每月给职工发放一份意见调查表,以相互沟通为原则,职工心里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可以写在这张表上,无论所提问题合理与否,矿领导都要给予答复,并将反映内容和答复情况张贴在矿务公开栏里。每月发放一次的意见调查表,拆掉了领导与职工的“隔心墙”,搭起了一座倾听职工“牢骚”、为职工解心头“疙瘩”的“台子”。这是这个矿开展“无障碍沟通”活动的发端。
架起“连心桥” 在“无障碍沟通”活动开始之初,部分职工担心这项活动走形式,提问题也不那么积极。矿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职工郑重允诺了“三个100%:”“无障碍沟通”调查表统一编号,收发率100%;职工反映的问题,按能解决、不能解决分类后,100%解决或向上级领导、部门反映;100%不批评、不打击、不报复反映问题的职工。这“三个100%”给职工吃了一颗“定心丸”,职工们反映困难和问题、提意见、要求的主动性空前高涨。针对职工们的每个意见,马寨油矿能解决的都认真、及时地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保证事事有回音。
2003年4月,针对部分职工提出的每月填一张意见调查表周期长、职工们看到解决问题的反馈情况慢的实际,马寨油矿大胆尝试,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查询方便快捷的特点,在马寨油矿网页上开辟了“无障碍沟通”专栏。许多职工工作之余或坐在家中就能上网提建议、看反馈情况,“无障碍沟通”活动的工作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拓展。
对职工普遍提出和关心的问题,矿里重点解决。马寨油矿倒班人员有300多人,占整个矿人数的80%以上。由于供水、供气是按职工正常上下班时间定时供应的,这就给倒班工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职工反映这个问题后,矿领导亲自出面到供水、供气部门协商,延长供水、供气时间。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供水、供气早上早来半小时,晚上晚关半小时,解决了工人倒班前后无水、无气给生活造成不便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水、电、气交费时间不统一的问题矿里也及时给予了解决。
由于大部分倒班职工中午在职工食堂就餐,职工食堂的饭菜价格也被多数职工写上了调查表。针对这个问题,矿里派出专人对矿部和一线食堂的饭菜价格、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调查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职工食堂的饭菜价格基本上是按成本价卖的,在菜价猛涨的情况下,食堂饭菜价格也没有调整,饭菜质量也得到保证。矿里将这一情况向职工讲明,并保证本着为职工服务的原则,一定让职工吃饱、吃好,满意放心。这样一来,职工心头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p#分页标题#e#
马寨油矿的劳保雨衣,以前是上下一体的,每逢下雨天当班工人去巡井,雨水就顺着雨衣下摆流到胶鞋里,一趟回来,胶鞋里都能倒出许多水来。职工们还反映,穿雨衣爬抽油机检修更麻烦,不好上抽油机不说,衣服不紧凑,随风来回摆,如果挂到抽油机的某个零件上,安全是个大问题。都是花钱,为什么不买更实用的?因为劳保的购买是厂里统一计划购进的,矿里没有单独买的权利,便立即将这个问题反映到了厂里,并和厂里的相关科室及时进行了协调。如今,马寨油矿发放的雨衣都是上下分体的,职工们穿着贴身、舒服,干活也利索多了。
对单个或一些职工的个别问题,矿里逐一解决。有职工反映,楼上住户声音太大,家里老人、小孩想早点休息都无法保证,多次提醒楼上的住户也不管用。矿里立即派人到居民楼进行了调解,通过楼上楼下做工作,让楼上的注意一些,楼下的谅解一些,双方都谦让一步,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为了激励工人的工作热情,这个矿在制订岗位工资时,针对不同的岗位拉开了工资档次。输油岗是挂在机关的岗位,就按照机关的发放标准进行了定岗定资,可输油岗工人上班却是在生产一线,岗位工资差距较大。对此,输油岗位的几位工人意见很大。矿里积极派出劳资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到输油岗调查和核实,通过了解,认为他们的岗位虽然挂在机关,就其工作性质来说,应该和前线采油队的班组岗位靠拢。于是,矿里及时调整了输油岗的工资标准和奖金系数,弥补了管理上的漏洞,把职工心头的“疙瘩”很快就解开了。
随着职工们提出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近半年来职工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矿里变被动接受职工反映问题为主动出击自找问题,对职工们没反映、但对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有利,能调动职工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矿里能做到的,矿里主动提出来。针对值班点在矿区,离前线较远,解决突发事件不及时的情况,矿里提出将值班点前移到油区前线,这样既增加夜班工人的安全感,又便于开展工作。值班点前移后,给干部职工的就餐又带来了不便。为此,这个矿在前线开办了5个小食堂,解决了前线值班、倒班干部职工的就餐问题,得到了职工们的广泛好评。
当好主人翁 3年来,“无障碍沟通”活动共征集到职工意见和建议670多条,矿里答复、解决了610余条,对暂时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都对职工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活动的开展,使马寨油矿发生了可喜变化。干群关系密切了,职工情绪理顺了,士气高涨了,谋超产、谋发展,马寨人人同此心,原油生产连年超产,各项开发指标走在了我国东部油田前列,油田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职工在获得矿里关心的同时,也将心实实在在地贴在了油气生产工作上,纷纷为生产经营献计献策,一个具有家庭亲和力的“家”的氛围油然形成。采油九队电工史胜营看到一些井的报警器出现故障,主动提出更新报警装置的想法,得到矿里的大力支持,在史胜营的带领下,研制出了“改进型抽油机停井报警器”。该装置每台成本200元,仅为原报警器价格的1/9;该矿的高科技产品——高压节能电动机因缺少配套的配电柜无法使用,史胜营主动钻研,经过3个多月的观察琢磨和查阅资料,他又研制出高压控制开关箱,使这套高科技设备“起死回生”。采油十队职工王国檩根据自己对卫95—86井的长期观察和监测,提出对该井实行间开生产后,在保证该井日产量的情况下,一年就能节约电量达60万千瓦时。马寨联合站的职工从电力杂志上看到天然气能够发电的消息后,想到联合站的天然气放空,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就向矿里建议安装一台天然气发电机,经过有关部门考察后,采纳了这一建议。该发电机投产后,每年发电10万千瓦时以上,基本满足了全矿的生活用电。采油十队焊工丁付建看到注水泵设计不完善,频繁更换配件的现象时有发生,就主动承担了对3ZY-4/37型大港泵和3ZY125A-89/45-24型泵的改造工作,改造成功推广后,这个矿的注水泵使用寿命明显延长。#p#分页标题#e#
3年来,广大职工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认真评价他们的“父母官”,通过民主评议,马寨油矿公开撤换了10多位干部,领导层获得了职工的拥护和信任,职工一心为矿的“主人翁”意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植根心中。
作者:以中职生为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