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搞好理论武装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按照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今日我与各位一起探讨在思想上保持党员先进性这一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体会,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一、充分认识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整体的先进性要由大多数个体的先进性来体现。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宣言、纲领这样的宏观层面上,更体现在它大多数党员的言行举止这样的微观层面上。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性质和党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须永远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是由6800多万党员组成的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党,每位党员都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根本在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时,党员的先进性又不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而是具体的,既让人看得见,又使人感受得到,它是通过党员的思想、政治、行动、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先进性来体现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工作上和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首先要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这是保持其他各方面的先进性的基础。没有思想上的先进性,实践上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第一,只有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共产党员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是在政治上保持清醒与坚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党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操品格,具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走在时代前列、兼容并蓄人类文明的视野、胸怀和胆略等等,那么,他在政治上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敏锐性和鉴别力,就不会发生信仰危机、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任丧失等立场问题,在政治上就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20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大多数党员在思想上不能保持先进性,党内发生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从思想上的混乱,发展到党组织的混乱,进而导致党组织瓦解和分裂,导致党的战斗力丧失,导致党的领导地位丧失、社会主义政权倾覆。这一教训警示我们,共产党员必须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切实维护党的思想统一。
第二,只有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才能保持行动上的先进性。我们经常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支配行动”。有了先进的思想,才会有先进的行动。任何事物的先进性,必须外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令人信服。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在于说得有多好,关键在于做得怎么样,人民群众看的是我们的行动。因此,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上。共产党员要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群众,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解决一个“靠谁和为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更是一个党性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发扬的最大正气。”如果我们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不具备上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在行动上就不会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会丧失行动上的先进性。#p#分页标题#e#
第三,只有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才能保持工作上的先进性。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带头冲锋陷阵上。现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最大的政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当主要体现在党的中心工作上,体现在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战场上。因此,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身体力行,埋头苦干,带领群众把经济搞上去,在工作上体现党的先进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识,加深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树立“不发展是过,发展慢了是失职”的紧迫感,站在经济发展的
第一线,真抓实干,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二是树立抓改革促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各个领域的改革,重视用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在观念上破旧立新,在工作上敢闯、敢试、敢冒,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总之,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意识取代僵化保守的陈旧观念。只有这样,才会在工作上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只有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才能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而良好的作风又源自于过硬的思想。如果不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能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作风,共产党员就不可能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建设,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主张思想建党要先行,党员入党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我们党建党80多年的经验表明,党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是党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什么时候我们党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什么时候广大党员就能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率;就能够以身作则、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就能够牢记党的宗旨,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人民群众信得过、愿跟随的带头人。反之,党风、政风就不尽人意,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恶化。
二、正确分析当前党员队伍在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党员队伍就全国来讲,共有6823万名党员,其中,党员干部约2000万人,处以上党员干部约60多万人。就宁远来说,共有27836名党员,其中,党政机关党员9029 名,农村党员21595名、城市基层党员143名 。从总体上看,党员队伍在思想上是好的,是具有先进性的,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党员身上也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部分党员包括党的领导干部思想素质还不够高,离先进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观念不新。在思想上求新,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已经讲了20多年,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党员观念不够新,不能坚持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p#分页标题#e#
一是学习意识不强,不吸取新知识,不思考新问题,知识严重老化、透支;
二是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唯上唯书不唯实,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看不惯,责难多于分析,等待多于实干,甚至压制和打击新生事物;
三是照抄、照搬、照套,东施效颦,亦步亦趋,不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
四是市场意识淡薄,习惯于搞行政命令,没有真正学会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工作,不善于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五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恋权恋位,整天为个人升迁绞尽脑汁,而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抛到了脑后。
2、党员意识错位。作为政党组织的成员,党员是“政治人”,应当追求政治理想和抱负的实现。但是,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一些党员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逐渐淡漠,在得与失、利与弊、是与非等衡量事理的尺度把握上,更倾向于功利主义。有的党员只顾赚钱,不问政治,思想开始滑坡,意志开始衰退。
一是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身份;
二是忘记了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
三是忘记了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把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相混淆,什么“党员不党员在于几块钱”,有的甚至连几块钱都不交,成了地道的“三不”党员:一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二不交纳党费,三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这样的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共产党人、什么是党。类似这样的党员,在我们宁远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还存在。我们都知道,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应尽的最基本的义务,但是,从我县这几年党费收缴的情况看,不按时不足额交纳党费的为数还不少。个别党员不交纳党费,不但不以为耻,还理直气壮,强词夺理,好象党组织反欠他的一样。一些党员在“政治人”与“经济人”的角色冲突中失衡,完全放弃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从来不参加党内的各种活动,也不做党组织分配的任何工作。像这样的党员,在我县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党员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党员意识完全退化的党员,继续留在党内,对我们党来说除了“统计价值”之外,已经丧失了“执政”上的意义。
3、理想信念动摇。政治信仰是党的立身之本,也是党整合社会和党员队伍的有力武器,是激励党员的精神动力。总体上看,广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党员由于受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党组织疏于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产生了信仰危机,思想上出现了颓废倾向,有的甚至走向了腐化堕落。在这部分党员的脑海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四信”不仅遗忘了,而且背弃了。他们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落空了,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不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看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广阔前景。他们片面地拿中国的经济指标与欧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只看到自己的差距,却不了解欧美等国家发展的历史和中国的近代史;他们错误地估价党员队伍的现状,把次流的问题当作主流看待,片面地夸大我们党内存在的问题,把腐败现象普遍化,却忽视了党和政府坚定地惩治腐败的决心。少数年轻党员对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没有理想追求,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专为自己打算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道路,有的甚至信佛信教,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众所周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苦卓绝,克服千难万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赶跑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在朝鲜战场上使美帝国主义低下了它那高傲的头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共产党人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在作支撑,在精神上更胜强大的对手一筹。而经过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在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逐步得到体现的今日,一部分党员不愿姓“社”愿姓“资”,不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定党的领导,主张政治多元化,热衷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追根究底,就是因为理想信仰发生了动摇,精神上丧失了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在面对社会生活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复杂环境时,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p#分页标题#e#
4、宗旨观念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共产党员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有的党员却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他们口头上也讲为人民服务,而在实际行动中却背离党的宗旨,讲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党员将“经济人”的行为逻辑推向了极致,把私利最大化当成主导观念,凡事喻利,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成了畸形的“经济人”。他们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冷暖不关心,对群众根本利益不代表,一事当前,总算计个人得失,在涉及切身利益时“只考虑自己”。少数党员甚至以权谋私,与群众争利,损害群众利益。个别经商的党员,不讲商业道德,短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顾客;个别有执法权的党员特权思想严重,索拿卡要,为害百姓,使群众得出“党员还不如群众”的结论,影响了整个党员队伍的形象。在这些党员的心目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根本落实不到行动上的“口头禅”。
5、进取精神衰退。我们有的党员不能保持昂然锐气,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进取精神不足,求稳怕乱,工作上不敢试、不敢闯,不能成大事、创大业。部分党员不求真,不务实,不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不谋事,专谋人,搞“窝里斗”。我县就有这样一些党员,他们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对县委、县政府采取的改革举措不理解、不宣传,却无中生有地信谣、传谣、造谣,蛊惑人心,影响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部分党员不创新,不开拓,得过且过,安于守旧摊子,工作上无所用心,庸碌无为,习惯于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那一套。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多年,工作没有新起色,只是安安逸逸混日子,稳稳当当保官位,为官一任,却不能造福一方。上述思想问题的存在,虽然出现在部分党员身上,但是却影响了党员队伍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妨碍了党员干部在政治上、行动上、工作上和作风上体现先进性,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党员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努力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共产党员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要坚持党性修养,最关键的是要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广大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成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保持党的先进性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注重党员思想入党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思想。所谓思想入党,就是党员要牢固地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地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共产党员要十分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要强化党员意识,增强荣誉感和责任心,在享有党员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党员的义务;要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解剖自己,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p#分页标题#e#
2、要坚持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更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更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要通过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一定要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决不能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影响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决不能因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的先进性,影响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决不能因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影响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暂时落后中要坚定理想信念;在一时曲折中要坚定理想信念;即使处于逆境中,也要坚定理想信念。
3、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最本质的是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突出解决好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问题。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谋好利、服好务。每一个党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心里装着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
4、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最核心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产党员要正确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宁远而言,宁远的落后,主要是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开放开发的落后。我们党员干部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转变思想观念上先行一步,带头解放思想,坚决摒弃僵化保守的陈腐观念,努力消除发展的观念性障碍。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衡量是非得失,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说长道短,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宁远的宏伟目标上来。要敢为人先,敢担风险,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要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深入分析本部门本单位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切实找准新的改革突破口,以创新的勇气扬长避短,破旧立新,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既要立足县情,又要以创新的思路审视县情,深入挖掘我县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县委、县政府将我县的优势资源推向市场,尽快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宁远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p#分页标题#e#
5、要坚持理论武装,最重要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思想上的先进是其他各方面先进的根基。共产党员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已经具体地、历史地体现为“三个代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每一个党员都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自觉、认真、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弄懂、弄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科学体系;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来坚持,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信仰。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对于共产党员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说,经过建党80周年和党的十六大,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已经在全党兴起。现在,爱学习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学者型的领导也越来越多。但是,当前在我县一些党员干部中,学习的风气还不浓,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劲头还不足。有的把学习当作虚指标、软任务,既不抓紧业余时间自学,也不珍惜组织创造的学习条件,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党校的学习培训学习;有的把心思用在请客送礼、拉关系上,为个人的利益和升迁奔忙;有的出国有时间、应酬有时间,打牌、钓鱼、上舞厅有时间,唯独学习没有时间。近年来,市里公开选拔了一批副处级领导干部,我们县还没有一个人考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抓得不够紧。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上,也还存在着一般化、简单化、空洞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不能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科学体系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直接影响了理论武装的成效。因此,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以下四种倾向。一要克服一般理解的倾向,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意义和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但一些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存在着一般化理解的倾向:有的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非是重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过的一些东西,看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意义;有的就“三个代表”学“三个代表”,不能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因此,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相联系,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意义和历史地位。首先,必须用创新的精神和观念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承担为他所处时代课题提供答案的任务。当然在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必然要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内容。譬如,毛泽东在回答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但其主题则是始终如一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其所处时代的课题而论及其它问题的。由于今日所处的时代,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党的#p#分页标题#e#
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回答了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意义就在于它不是一般地重复经典作家的词句和论断,而是系统地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解决了老祖宗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一般化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可能错误地认为它只是重复了老祖宗的几句话,没有多少新意。其次,必须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又没有丢掉老祖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体系。不弄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学懂弄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过程,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割裂或对立起来,才能深刻体会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依据。二要克服简单化理解的倾向,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一些同志仍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认为“三个代表”无非就是三句话,只要记住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就学好了“三个代表”;有的同志甚至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套语,当作标签到处贴,以为所有的问题因此就解决了。如果听任这种倾向继续下去,势必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甚至会导致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泛化和庸俗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
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能浅尝辄止,必须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研究,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上下功夫,在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一方面,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基本内容,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的,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理论形态。由此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认识深刻、内容精深,是党的#p#分页标题#e#
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决定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沉下去,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理论研究。一些党员和干部之所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糊涂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仅仅从字面上肤浅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领会其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党的
第三代领导集体就不可能实现理论突破,就不可能提出诸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把财产的多少作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要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就不可能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全面把握其与时俱进的科学性、革命性、批判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作简单的公式裁剪生活,才能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谱写理论创新的新篇章。三要克服空洞化理解的倾向,系统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不是教条,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验而创立的。离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从本本和概念出发,搞脱离实践的空洞说教,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党的历史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经验的学习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意义。为此,必须深刻领悟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简单的概念堆积,而是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众所周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执政党的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执政的共产党从理论上回答和阐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不仅是党的领导层,也是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搞清楚的理论问题。党的
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上努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同时,根据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党和国家向前发展的需要。由此,才使我们党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只有深刻理解多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全面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才能更真切地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从而不断坚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念。必须深刻认识其现实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远离群众的书斋哲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空谈哲学,而是实践哲学。它产生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离不开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但又不能因此陷入空洞的争论,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空洞的争论徒劳无益。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功夫下在指导和推动实践上,确立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成果说服人、教育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也在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变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物质力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是联系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检验各项工作和政策方针成败得失的标准,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要把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要克服片面化理解的倾向,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统一和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观点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任何试图把各个观点对立起来或者相互替代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割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都会背离客观真理性。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克服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理解的倾向,完整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有机统一和科学体系。首先,必须全面把握“三个代表”自身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集中揭示了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在“三个代表”中,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相互联系,不容割裂,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其它方面失去意义。只有把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才能使“三个代表”落到实处。其次,还必须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当年建议,“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今日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需要理论工作者下功夫从各个方面来阐明其科学体系,避免用个别词句来理解甚至扭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象。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根红线,形成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解决了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潮流发展趋势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理论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哲学认识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p#分页标题#e#
第一要务”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论和“全面小康”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基础,“两个先锋队”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基础。在政策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族宗教、军事、统一战线、国际战略和外交、党的建设等领域。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作者:青年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