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作业?
自主作业是我校陈钱林总校长于2007年原创的作业改革品牌,先后在他任校长的3所学校7个校区实施,2017年初结合碧桂园泮浦湾学校再创新。
自主作业分三类,一是作业签免,小学一年级以上所有学生享有的自主权利,凡孩子不喜欢哪些作业并经家长签字后,就可以免做;二是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小学二年级以上和初中部所有学生,开学初都要制订家庭自主教育计划,每月自评、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三是学科自主作业,小学四年级以上和初中部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作业。
学科自主作业
具体怎么做?
学科自主作业,有半自主、全自主、加自主、不自主四种形式。半自主,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做有的不做;全自主,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做;加自主,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做,自己再增加一点作业;不自主,老老实实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凡是选择了半自主、全自主、加自主的学生,都要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设计自主方案:有拓展学习,学习课本外的知识点;有超前学习,学习老师教学进度后边的内容;有探究学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些研究;有社会化学习,把在社会培训班的学习与学校课程学习整合起来。
小学四年级以上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初中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率先参与学科自主作业改革。
作业选择少做或不做
会影响考试成绩吗?
学校建立有教学质量月评估制度——月考。只要考试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学生就可以选择少做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如果月考中成绩下降过大,马上回归传统作业方式,老老实实做作业;如果月考成绩在正常范围,学生才可以大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说“NO”。
再说,选择学科自主作业的学习,并不是不做作业了,只不过是少做或者不做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要做自己设计的作业。也就是说,学生既选择老师的作业,也自己设计自己的作业,特别是要加强自学。我们的设计,只要孩子大胆自学了,就可以少做或不做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如果孩子不自学、愉懒,那老师不会允许孩子自主选择作业。在教学中,老师依然在主导学生的学习,只不过原来关注作业本身,现在既关注作业,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自学方式。
陈钱林校长说,“最好的学习习惯,是勤学与自学”。自学能力,如果不通过有意识的培养,是很难形成的。自主作业的创新,用意就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按陈钱林校长的办学经验,小学四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开始萌芽,如果及时鼓励与培养,部分学生可在初中阶段获得自学能力。
好的教育,要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扶”,听教师的指挥学习;“放”,指学生自学。教育界有个常识:“教是为了不教”。自主作业,在“扶与放”的教学中,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导向。
实施自主作业
具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有: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校文化的角度,鼓励学生大胆自学。只有不断自学,提高了成绩,就可以少做或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这样的教学文化引导下,自学的孩子会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会提升学习效率。
其次,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做统一的作业,会有学生不适应,许多学生越到初中越感觉学习没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到中学阶段之所以出现厌学,大多是先从兴趣、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出问题开始。自主作业,老师帮助孩子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相比强制全班学生做统一的作业,在学习的幸福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三,培育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的人生都要由自己做主,何况作业?什么是自学?自学,就是独立的学习。只有学会独立的学习——自学,才更利于独立人格。
对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有:
首先,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
其次,尝试寻找“减负提质”新路径。
第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实践“因材施教”教育原则。
专家评论自主作业
陈钱林校长曾在基础教育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2011年8期发表《自主作业:由子女的成功培养经验引发的柔性教学变革》文章,该文后来入选该期刊社25年精华文选《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也曾在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权威期刊《人民教育》2014年第3期发表《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的作业机制》学术论文。2014年3月,曾由《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办两场“全国自主作业现场会”,吸引了北京、上海及全国各地1000多位校长与骨干老师现场研讨,全国有一批专家学者曾对自主作业发表评论。
特别深刻的有——
柴纯青(著名学者、《中小学管理》期刊社社长):“从自主作业入手,也许改变不只是学习,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还能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提高人的自信与人在社会的主体地位。”
王欢(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校长):“陈钱林校长原创的自主作业,有可能会改变中国的基础教育。”
张丰(浙江省课程改革专家、浙江省教育厅中学教研室主任):“陈钱林校长的自主作业,并不只是作业内容的改革,而是更深层次的作业方式的改革,追求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陈钱林校长作为知名校长,段位果然与众不同!”
附:陈钱林校长在全国会议就自主作业发表的演讲
2013年10月12-13日,由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领衔的全国第四届新学校论坛在国防大学大礼堂举办,来自全国22个省1800名校长、学者参加会议。李希贵校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作主题报告,16位校长演讲。陈钱林校长12日上午应邀做《自主作业:把调羹交给孩子》的演讲。14日,人民网记者发表新闻《自主择师自主作业校长讲坛切磋学生自主权》,其中近二分之一介绍自主作业,之后腾讯网、搜狐网、新华网、新浪网等全国几乎所有大网站都转载了该文。网络流传的演讲稿如下:
自主作业,把调羹交给孩子
——陈钱林校长在全国第四届新学校论坛的演讲
2013年10月12日
尊敬的各位同行、专家、朋友们,大家好!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广州市北大附中召开的全国新学校会议上,作为东道主的雷丽霞校长介绍网上作业的经验,我应邀介绍自主作业的做法。三年后的今天,巧合的是,在我的发言之前,恰好也是广州市北大附中介绍网上作业。我觉得,雷校长的网上作业,通过游戏过关的形式吸引学生,追求作业的趣味性,是把水变成可乐、雪碧,更倾向于面向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而我们的自主作业变革,水还是那个水,无非是研究喝多少、怎样喝的问题,更倾向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的规律,既要坚守传统,又向面向未来,两者结合,魅力倍增。感谢会务组的巧妙安排,使我的话题无形中增加了吸引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有几个“痛”:一是钱学森之问的“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二是学业负担过重被称为“民族之痛”;三是发达地区、大城市里的孩子,缺乏上进心的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新的“痛”。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学习的自主权。我们的教育喜欢“喂”,统一的课程,统一的学习进度,统一的作业,听话就是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主动性。李希贵校长曾在《人民教育》撰文,“为什么不把调羹还给孩子?”几年来,我们在作业领域尝试着把调羹交给孩子,就有了自主作业变革。
我们学校的学科自主作业有这些形式:作业签免,学生到晚上一个时间点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家长签字后可以不做剩下的作业。半自主,老师的作业有的做有的不做。如,有老师布置抄写词语,某学生都懂了,就可不用抄写。科技节时,老师会布置一些小课题研究、小制作的作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这样的能力,结果常由家长代替做,选择半自主后,这些由家长代替的“作业”就可大胆进行取舍了。全自主,老师的作业全部不做。有些学生从小生活在英国,英语已经很熟练,为什么还要做英语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像刚才江苏陈耀方校长介绍的那位学生,学习能力超前,为什么要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习?学习负担不能只从作业量上计议,更要考虑心理负担。实在学不懂会产生心理负担,都懂了的东西还在炒冷饭,也会打击学习心理。具有超前学习能力的孩子,完全可以放弃统一的作业而鼓励自学。加自主,教师的作业都做,自己再加一点。有些教师的作业本身就很精,如果孩子学习能力又强,很快可完成教师的作业,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多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难能可贵的。
高年级学生都可申请学科自主作业。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学科中,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学科进行。自主作业以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为单位,到期后希望继续自主的再次申请。
尝试学科自主作业,减负是个目标。但学习只有减负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违教育规律。当前一些孩子习惯偏差,有些孩子并不好学,如果打着减负的旗帜纵容孩子好逸恶劳,这样的减负,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的作业变革更指向学习效率。所有申请学科自主作业的学生,都要自主设计学习方案,经家长与老师批准后实施。自主作业的方式有多种。可拓展学习,围绕一个主题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有学生读到儿童诗,很喜欢,找一些诗作自学。有学生喜欢看报纸,每天都看,这不就是语文吗?语文作业可以就少些。可超前学习,自学课程后边的内容,四年级学生自学五年级的课程,我们有几位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自学到初二课程。可研究性学习,诸如小课题研究等。我们尝试着将社会培训班学习的内容纳入到自主作业的范畴。这个问题我曾很纠结,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后来我还是做了。当前城里的孩子到社会培训班学习的事很普遍,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象的时候,教师关注这些情况,对已参加名种培训班的学生,在学校里给予减轻一些作业负担,不妨试试。
我们学科自主作业的“自主”,既指选择老师作业的自主,也指自己设计学习方案的自主,其核心理念就是给予孩子作业自主权,希望让孩子在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中形成自学能力,这是精髓所在。
刚开始实施时,我们都会碰到一些观念上的问题。如,孩子设计的自主学习方案很幼稚怎么办?又如,考试分数下降了怎么办?对第一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孩子不会游泳,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做适当的指导后,让孩子下水。自主学习方案自然从幼稚开始,做着做着,有一天孩子的方案变得很有道理了,这不就是能力来了吗?对第二个问题,我有个比喻:学太极拳能健身,学南拳也能健身,学校学的是太极拳,孩子在家自学的是南拳,而学校的考试考的是太极拳,分数下降了一些有什么关系?起码这些孩子,比其他孩子多学了些南拳,这怎么不是好事?学知识为了什么?并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通过知识学习来培养能力。自主作业,追求的就是能力。当能力上来后,分数差不到哪里去。当然,如果这个孩子参加自主作业后,明显不适应,那可以回归传统作业方式,就那么一个月,补一下也很容易。从我们的经验看,孩子是喜欢自主作业的,关键是家长可能会有顾虑,尝试自主作业后,明显不适应的并不多。
与学科自主作业相媲美的是综合素养自主作业。我们设计在《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内,分自主健身、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学艺、自主劳动和其它项目。开学初发给每位学生,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可选择全部或者部分项目,自主计划,交班主任审核后实施。每月孩子自评,家长评价签章,再到学校领取作为奖励的“家庭卡”以鼓励。
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核心理念,同样是化被动为主动。许多学校也多有实施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者,但往往是提出诸如“每天跳绳20分钟”、“每天看书半小时”之类的具体要求,由家长监督着完成。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往往提出一些过细的要求盯着孩子做。我觉得,这些单向度的、过细的要求,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不尊重。为什么不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我们的变革在于,只提出框架上的项目,具体细则由孩子自主计划。如锻炼身体,孩子们的计划有“我与我爸爸每天晚上在小区跑步半小时”、“我每周双休日打二个小时乒乓球”、“我每天跳绳15分钟”等,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健身方式,才更好坚持,何况设计方案的过程本身也是能力的锻炼。同样的课外阅读,以往常常是家长要孩子看什么书,或者教师布置孩子具体阅读书目,现在变革为孩子自主设计阅读时间,自主选择阅读书目、阅读方式,自然更显个性化。
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自主”,首先体现在自主选择项目。学生可以选择健身、阅读、学艺、劳动、探究中的某一项,或者都选,或者增加自己喜欢的项目。其次,体现在自主计划。孩子订计划,家长有参与,仅仅是引导,不是代替;班主任有参与,仅仅是宏观上调控;具体都是由孩子自己订。第三,体现在自主评价。每个月孩子对自己选择项目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评价,之后再由家长评价、学校评价。
自主作业的“道”在于,其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获得。其二,孩子的学习需要教育者主导,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学习方式强加给孩子。
自主作业的探索,源于我家庭教育中的自主学习。2000年,我双胞胎孩子入小学。面对教师过于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普遍现象,我尝试在家庭中探索自主学习。我儿子小学不做统一的作业。读初中、高中,上午在校学习、下午在家自学,选择性地做些作业。高二期末参加高考,超重点线84分,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我女儿小学六年都做老师作业,尽管成绩也名列前茅,但相对学习负担就重些。读初中后,也尝试自主学习而选做作业。读高中时,一周在校学习,隔周在家自学,选择性地做些作业。后来被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录取。两个孩子因自主学习而少做或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拥有轻松而幸福的童年,尤其是上大学后都表现出特殊的创新能力。我坚信,有些孩子的学习,是完全可以少做或者不做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的。
2007年开始,我将家庭教育经验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尝试创新自主作业方案,在我任校长的学校实践。实施几年后,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2011年我调到新的学校任校长,对自主作业方案进行完善后,在我们教育集团的四个校区同时部署实施,两年来,同样给一些孩子带来了学习的效率与幸福感。
自主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显示了独特的魅力,起码有三个方面的特殊意义。首先,自主作业设计了有效的家校合作的载体,引导家庭教育。当前家庭教育问题相当严峻,许多学校也重视家庭教育,但一般都是开几次家长会而已,很难找到一种可操作的家校合作的载体。我们的自主作业创新,特别是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方式,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且引导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独立人格,为改变当前家长过于专制的教育文化,具有普遍意义。其次,自主作业可将教育行政部门的减负令与教师层面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育行政部门三申五令要求作业控制在多少时间之内,到了教师这里很难落实,原因是每个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不一样,各科老师布置作业时也不可能都开会讨论。而自主作业,到了一个时间可签免,不就控制住时间了吗?半自主、全自主更是减负提质之举。第三,陈寅恪教授曾提出要追求“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是教育最核心的东西。90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连作业都没有一点自主权,何谈思想之自由、人格之独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主作业不仅只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还是人生哲学、社会文化变革的探索。